涂秀娟
【摘? ? 要】語文是高中學習的重要科目,也是我們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文學習的好壞對于高中生的思想文化水平有重要影響。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下,許多教師過于追求成績的高低,側重于解題技巧的傳授,而忽視了語文在個人文化素養方面的作用,這不利于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的發展。對于高中語文來說,我國的一些古詩詞和文言文在高中語文學習中所占比重較大,加強傳統文化的教學,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基于此,本文就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進行探析,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 傳統文化? 教學滲透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7.072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提高,因而高中語文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培養文學素養、構建精神文明世界的傳統優秀文化所占比重也隨之提高。具有民族特色和豐富歷史知識的傳統文化,在弘揚正確價值觀念以及促進學生樹立良好品格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轉變思想觀念,積極探究如何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使學生通過傳統文化的學習開闊知識視野,提升文學素養和道德品質。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意義
1.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綜合素質是一個人展現出來的個人品格和精神面貌。高中是一個建立優秀的三觀、完善個人品格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有利于學生看到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學習“仁、義、禮、智、信”的優秀品質;了解文學作品中的英雄氣概和愛國忠君的精神;了解每一個作品的文化風骨和氣質。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深度剖析文章的深層含義,加深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有利于加強學生地方文化自信。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有利于學生加強對祖國文化的了解,增強民族文化自豪感,加強對自己國家的認可度,不至于在各種信息中迷失自我。
3.有利于學生堅定文化選擇。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各國文化信息交流的加深,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受到其他國家文化的影響。比如西方國家的圣誕節、韓國的娛樂圈文化、日本的動漫和二次元穿搭。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選擇了其他國家的文化方式,對自身文化卻知之甚少。平時許多學生也受到網絡文化的影響,對于文化的好壞沒有自己的判斷。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對我國青少年有所影響,讓他們在日常學習中慢慢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加強對我國文化的選擇度和認同感。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
1.加強學生文言文基礎教學。我國古代使用的文言文艱澀難懂,與當代使用的白話在許多詞義方面差異性較大。大多數古詩詞和古文都使用文言來寫,很多學生僅靠自己淺薄的文言知識不易讀懂,需要教師的課堂教學才能明白,不易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傳統優秀文章的傳播。所以在高中語文傳統文化的學習中,教師要打好學生的學習基礎,讓學生掌握好基礎的文言文詞義,教授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有利于學生自我通讀文章,探究詩詞含義,領略文章美好,以此來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理解。
2.深挖文本內容,了解文章深層含義。高中課本的編排都經過專家的研究和深思熟慮,具有較高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價值。高中教師在語文的教學中應該立足文本,除了進行基礎的語句賞析之外,更應該加強文章含義的品讀,把講課中心轉移到深挖文章內涵、思想意義與文化意義上,引導學生學習其中優秀的思想內容,學習每篇文章的創作特點,了解其中的個人情感和民族大義。
3.創新講課形式。和初中相比,高中的語文文本篇幅普遍較長,內容也較為晦澀,如果仍然采用初中的教學方式,則不利于學生了解文本背后的深層含義。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在講課時應該創新教學方式,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聲音、影像上給予學生新奇獨特的感受。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一些優秀的詩歌朗誦、觀看考古資料等方式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直觀感受,讓學生真正將情感融入進文章,了解人物的愛恨情仇,很好地理解文章背后的文化價值、家國情感、個人抱負,以及文章的寫作形式、文章的文化意義和文化價值。也可以給學生留出活動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表演文章選段,在琢磨人物性格的同時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對主要人物的闡釋,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4.提高學生遞進作品鑒賞能力。學生的作品鑒賞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文化水平和素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提高學生的文化鑒賞能力,讓學生明白文章詞句的斟酌和運用,明白文章句段之間的關系,了解文章各種修辭的使用,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敏感度,使學生能夠對每篇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背后的深層含義都有自己的見解與判斷,而不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學生在一次次的文學鑒賞訓練中加強對文字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設身處地地帶入自身,以此來加強自己的理解,感受字里行間的優秀的傳統文化的魅力。
5.把高中知識學習和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在應試教育的前提下,大多數教師講課只講考綱上的內容,學生背誦文本也只背要求默寫的內容,一切以考試為主,把語文素養教學放在后面,所以大多數學生對高中語文并沒有很直觀的感受。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將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傳統文化中學習高中語文考綱上的相關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采取有針對性的訓練,通過古文的學習培養高中生應具備的情操素養,讓學生在古詩詞里感受字詞平仄在齒間的魅力,感受詞人的豪邁胸襟與壯志難酬,感受不同風格的寫作方式給人的不同情感體驗。
6.開展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閱讀寬度。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多閱讀不僅可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優秀文化內容,促進自己綜合素質的提高。所以高中語文的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還要學生自己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外閱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所有的作者情感與優秀文化,教師講過百遍和自己領悟一遍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語文具有很強的共情能力和文字魅力。學生在閱讀中可以領略文章魅力,感受祖國大好河山,增強自己的文字敏感度,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語文閱讀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高中學習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完善自我品格,加強文化自信,堅定自身。所以高中語文教師應充分把握自身學科的優勢,積極探究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成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