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昭
【摘? ? 要】在我國教育體系的初級教育中,包括了語文、數學、體育、音樂等多個方面的綜合教學,旨在培養出擁有各種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在這篇文章中,筆者簡單談論下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 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7.123
任何一門語言最基本的屬性就是作為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溝通的工具而存在,然后通過各種字詞元素和排列組合,建立起書面表達的路徑和文字載體。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從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入手,通過討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點,談談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分析
1.基本的語文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各種語言的學習以及運用過程中,必須先意識到和發揮出其作為人際交流溝通工具的作用,幫助人們理解和認知這個世界。由于人類思維的不透明性和交流的間接性,意味著必須借助相應的語言手段才能實現人與人之間真實而高效的溝通。從這一個層面來說,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就包括了培養學生基本的語文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通過語文學科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各種現象與問題,從而真正掌握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中,由于目標在于打下學習基礎,因此保證學生擁有相應語文認知力和理解力是相當重要的。
2.準確地把握文字背后的情感內涵。對信息交流過程更進一步的解讀,就是人與人之間傳遞情感與體驗的過程。由于人們具有豐沛的各種情感體驗以及抒發和傳遞這些情感的客觀需求,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語言與文字也是人們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具現化表現形式。各種抽象而深刻的情感借助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形式得以展現,因此,語言和文字就是情感表達的重要載體。從這一點來看,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就包括了學生是否能夠準確把握文字背后的情感內涵,從表淺的描寫層次深入挖掘出真正隱藏的情感主旨。
3.閱讀中能夠融合自己的體驗與表達。語文學科具有濃厚的人文性的特點,既是客觀現實世界的真實反映,也是人們內心世界的各種映射。尤其是在文章的書寫與閱讀過程中,從某種意義上營造了作者與讀者之間獨特而深刻的交流過程,作者引導讀者進入自己的感知世界和內心世界,而讀者則是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與生活感悟來盡可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傳遞的主旨。在這樣的情況下,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其中就包括了在閱讀中是否能夠融合自己的體驗與表達,在這個基礎之上形成個體化、獨特化的閱讀感悟。
二、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點
1.掌握基本的閱讀步驟和方法。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過程都必然囊括了聽、說、讀、寫這四個大方面的練習內容和學習方向,在語文基礎學科的學習中也不例外。由于閱讀教學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字詞積累和識記積累之上,因此相較于最基本的漢字認識,閱讀能力是更進一步需要拔高的對象。考慮到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尚且處于奠定學科基礎素養的時期,各種語文學習技巧和能力都顯得比較稚嫩和匱乏。從這個意義上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點就包括了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步驟和方法,在科學規范的背景下實現文章的正確解讀。
2.學會代入閱讀文章的情感體驗,語文文章的類型多種多樣,包括了寫景類、記事類、議論類、抒情類等不同文章主旨的內涵。因此,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目標就是要能夠充分理解與把握每篇文章背后深層次的內涵,與文章作者進行深刻而直觀的具體交流。由于語文文章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言情傳聲的工具,是人們充實情感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有效途徑。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點之一就是教導學生學會如何代入閱讀文章的情感體驗,通過換位思考、放飛想象等方式,以實現真實而準確的解讀。
3.積累相關的閱讀素材和背景知識。雖然小學階段語文的教學大體限制在比較基礎和簡單的范圍內,但是出于綜合素質拓展和語文學科意識樹立的要求,有些時候閱讀教學中涉及到的文章也涵蓋了不同國度、不同文化、不同時代、不同人文背景的元素,客觀地為這些文章的正確理解與把握增添了一定難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點就包含了積累相關的閱讀素材和背景知識。
三、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1.講授并引導學生選用合適的閱讀方法。語言文字的閱讀和運用能力需要天生敏感和后期加強兩個基本方面的力量,才能真正實現對于閱讀理解體系的準確把握。而從后期加強的層面來說,在后天進行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必須包括的內容就是對于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與鞏固。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實現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教師應當做的便是講授并引導學生選用合適的閱讀方法。
2.通過情景創設與模擬還原相應情感體驗。人類各種情感的產生與體驗具備廣泛意義上的通行性,即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會背景、不同身份的人群,對于人類最基本的情感交流都能夠加以體會與感知。這樣的基礎條件是借助語言文字實現情感傳遞的必然前提。從這一層面來說,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式,就包括了通過情景創設與模擬來還原相應的情感體驗。
3.注意日常積累各種文化常識和知識背景。雖然不同類型人群之間擁有著進行基本情感交流的有利條件,但是存在著各種客觀的人文文化差異和認知背景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百分百還原情感體驗的不可能性。為了降低理解閱讀內容的門檻,教師需要做的就是督促學生注意日常積累各種文化常識和知識背景。
綜上所述,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著半壁江山。無論是從發揮語言學科的基本工具作用還是從培養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來說,閱讀教學都是一個可以憑借的教學過程。從這個角度而言,小學語文教學中完成基本的識記教學后,接下來就應該完成閱讀教學,通過具體的文段閱讀來強化已掌握的基礎語文知識,并且實現之前缺乏的情感代入和共情體驗,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在這樣的教育理念驅使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與教學計劃的調整收獲了越來越多的重視。
參考文獻
[1]王友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J].東西南北:教育,2019(1):0327.
[2]常占全.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深化語文教學--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基本知識.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