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芝 陶艷玲 周勇 黃鶯
【摘 要】本文闡述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必要性,認為課程教學改革、培訓機制完善、“雙師”團隊打造等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要點,從做好高職院校人才全局規劃、重視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完善“雙師型”教師隊伍培訓體系、健全“雙師型”教師隊伍培訓評價機制等方面提出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產教融合 職業教育 “雙師型”教師隊伍 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3-0039-03
教師是教育系統中最為活躍、最富潛能的因素,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發展的關鍵內容與重要支柱。當前,“產教融合、工學結合”是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背景,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多元主體共同參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事業,既是高職院校應對職業教育轉型升級壓力、提高教師隊伍建設效能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高職院校發展潛能的重要依據。為更好地促成“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目標的落地,各高職院校需總結產業融合與職業教育發展的先進經驗,深層次剖析“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要點,探討“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策略,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進程。
一、產教融合背景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必要性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是職業院校各項事務的重中之重。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具有強大動力,同時也符合現代職業教育深層發展需求。近年來,在國家“雙高”建設和“提質培優”行動計劃等國家政策的引導下,職業教育源于產業、引導就業、服務職業的屬性更加明顯。高職教育是產業人力資源的重要保障,產業發展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支撐。為了實現更深層次的產教融合,務必要加大“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力度,建構校企之間的互動機制,打造一支立足產學研一體化的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具體來說,“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必要性可從地方政府、高職院校、行業企業等不同視角進行分析。
第一,地方政府視角。地方政府作為本地區負責各類社會事務的行政機構,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而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將有益于推動區域內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有利于維持地方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平衡。因此,地方政府應從區域內產業發展的實際出發,研究區域內重點產業領域與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為“雙師型”教師建設提供更多的經濟、資源和政策保障。
第二,高職院校視角。作為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重要場所,高職院校是“雙師型”教師隊伍發揮作用的重要機構。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職業教育進入內涵式建設的新階段,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也提出新要求。為更好地履行職業教育教學職能,高職院校需積極應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創新改進,以提升“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專業度和職業性,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從而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打造良好的教育口碑和社會聲譽。
第三,行業企業視角。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企業經營發展中最為寶貴的資源、最為強大的潛力。當前企業對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需求量持續攀升,企業如果能夠參與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將能夠更好地順應現階段新型產教融合的大趨勢,為自身發展爭取到更多科研方面的助力和支持,在人才的培養、吸納、引進方面與高職院校形成更深入的合作關系。行業企業參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將進一步強化“雙師型”教師的職業特性。
二、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要點
(一)課程教學改革
課程教學是教師教學任務的重要內容,通過課程教學改革倒逼“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的主要手段?,F階段,我國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改革如火如荼,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密切相融的趨勢愈加明顯,課程教學中與企業相關的技術研發和培訓服務內容比例持續增加,順應了時代發展的客觀需要。但科學、合理、高效的課程教學需要具有理論教學和實踐指導能力的“雙師”素質教師,高職院校應深化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在培育人才、協同創新和聯合服務方面實現互利共贏。因此,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應從課程教學改革方面著力,進一步強化教師的理論教學和實訓操作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實現課程教學目標,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豐富學生的職業體驗。
(二)培訓機制完善
培訓機制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保障,通過完善培訓機制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有利于打造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不遺余力,但是高職院校只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主體的一極,相關企業是重要的另一極。因此,培訓機制的完善,需要相關企業大力支持、積極投入,構建產教融合職教集團,打造校企共建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教師企業實踐基地。高職院校與相關企業可就“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達成一致,整合資源,如高職院校和相關企業分別為教師提供理論知識學習的機會和技能實踐培訓的場所,雙方共同致力于培養“雙師型”教師綜合素質,為培養“雙師”素質教師提供有力支撐。
(三)“雙師”團隊打造
團隊打造,即打造一支具備不同優勢特長、能力結構互補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滿足高職院校育人的全面需要?!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尤其是在產教融合背景下,職業教育發展對高職院校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高職院校不僅要培養教師職業和教育的綜合能力,還應全力打造專業教師共同體,促成教師之間的相互合作,如促成教師在課程教學實施、實踐平臺建設、科技研發應用、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密切配合,承擔理論教育與實踐指導、課程改革與專業建設、資源開發與競賽輔導職能,為學生成才、企業發展、社會提供更多服務。
三、產教融合背景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策略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可通過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做好人才培養全局規劃,采用多種有效手段打通“產→學→研→用”合作的生態鏈條,切實推進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進程。
(一)做好高職院校人才全局規劃
做好人才規劃,是高職院校師資建設的關鍵前提,是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高職院校管理層要做好學校人力資源的統籌規劃,全面布局適應未來發展的人才架構,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做好調查研究,針對地區乃至國家產業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制訂學校的中長期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學校課程、專業及教師隊伍建設方案;第二,依據教師隊伍建設方案,對標現有教師隊伍的實際情況,查缺補漏,找準師資方面存在的欠缺與不足,確定教師培養方向;第三,設置教師引進“門檻”,從源頭上把好教師隊伍質量關,如制訂教師選聘制度及標準,兼顧對聘任教師的學歷和職稱要求,還應將企業工作經歷作為引進的必備條件之一,綜合考察教師的教育教學與專業實踐能力。同時,作為地方職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機構,高職院校要盡量選聘能夠滿足本地區優勢產業發展的人才,吸引相關合作企業的優秀技術骨干到校任職,壯大學校教師隊伍。
(二)重視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
兼職教師隊伍,是高職院校師資的有益補充,是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手段。職業院校應完善聘任兼職教師辦法,加強兼職教師的建設與管理。一方面,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能緩解“雙師型”教師緊缺的問題,尤其是隨著高職院校生源規模的擴大,建設兼職教師隊伍能夠在短時間內較好地彌補師資缺口,對高職院校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能夠帶動專職教師職業素養和實踐技能方面的提升,兼職教師帶來相關產業、企業的新技術、新資訊,為專職教師在職業技術方面提供正確示范和引導,將極大地促進“雙師”素質教師快速成長。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兼職教師在發揮優勢作用的同時,很可能也在監管方面對高職院校提出考驗。高職院校要針對兼職教師出臺一系列兼職教師隊伍監管辦法,既要充分發揮兼職教師的重要作用,又要規范他們的教學行為,確保兼職教師制度高效運行。
(三)完善“雙師型”教師隊伍培訓體系
完善培訓體系,是高職院校師資培養的關鍵舉措,是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載體。培訓體系具體包括培訓主體、培訓制度、培訓平臺等多方面。第一,培訓主體。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企業是“雙師型”教師培訓的重要主體,構建完善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培訓體系離不開相關企業的深度參與。第二,培訓制度。高職院校應結合校內專業建設需要和教師隊伍現狀,與相關企業進行協商,制訂學校教師與企業技術人才輪換實踐實習制度,規定合理的比例、學時和頻度,鼓勵雙方進行人才培訓置換,高職院校教師參加企業實踐或掛職鍛煉,企業職工則入學學習先進理論知識和前沿科研成果,打造示范性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第三,培訓平臺。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互利的工程,高職院校要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搭建多元化的“雙師型”教師培訓平臺,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師資培訓在線平臺,打造“線上+線下”聯動的培訓方式,節省師資培訓的時間成本和空間成本。
(四)健全“雙師型”教師隊伍培訓評價機制
在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培訓評價機制時,要充分考慮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特點,在師德師風、社會責任感等方面加強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考察,兼顧對教師實踐教學與職業技能的雙重考察,多維度、全方位地對“雙師”師資培訓成果進行考察。首先,關注培訓評價的過程性。在培訓過程中,關注參加培訓教師的學習熱情、短時學習成果以及現實需求,及時給予參培教師支持和鼓勵。其次,關注培訓評價的綜合性。要全面地衡量與考察教師的綜合素質,包括教師的學術修養、科研能力、職業技術等,力爭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最后,關注培訓評價的靈活性。對高校教師,要側重考察他們在職業技術方面的成長;對企業兼職教師,則應考察他們在科研理論方面的提升,這樣彈性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將有利于提高評價的有效性,從而推進“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進程。
在產教融合大背景下,“雙師型”教師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著力點和支持點,是衡量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基本要求和質量標準,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性工作。高職院校應充分順應時代發展的現實要求,切實把握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與政府、行業企業等多方主體共同協作,全力突破“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痛點與難點,探索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策略,開創合作共贏的良好師資建設格局。
【參考文獻】
[1]張淑芝,蔣衛華.產教融合下多元主體參與“雙創”人才培養模式建構[J].廣西教育,2020(9).
[2]樓世洲,岑建.產教融合視角下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團隊建設的創新機制[J].職業技術教育,2020(1).
[3]李彥芳,王桂波,薛金燕,等.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特色典型剖析[J].文教資料,2021(4).
[4]王琴.勝任力視角下“雙師型”教師培訓:問題透視與優化策略[J].職教論壇,2021(3).
[5]李軍艦.地方性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教育經濟,2019(6).
[6]孟志剛.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困境與對策[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9(1).
[7]李國成,徐國慶.高職院校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J].職教論壇,2021(3).
注:2021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重點課題“‘標準引領、監測追蹤、多元協同的軌道交通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研究與實踐”(GXGZJG2021A043);2021年柳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職業教育優質教學資源開發與共建共享機制研究”(2021ZJ-C14);2021年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課題“產業轉型升級視域下廣西智能制造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研究”(2021-FCEC-316)
【作者簡介】張淑芝(1983— ),女,漢族,湖南邵陽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師資管理;陶艷玲(1988— ),女,壯族,廣西柳州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師資管理;周 勇(1979— ),男,漢族,湖南洪江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教師職業發展、教師隊伍建設;黃 鶯(1980— ),男,壯族,廣西武宣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電子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智能檢測與控制技術、職業技術教育。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