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主要從2021年高考卷試題入手剖析,從核心素養視角洞察其中出題目的,剖析高考題本質原理,因此要注重素養導向、能力為重,夯實基礎,理解數學本質,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關鍵詞:核心素養;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34-0070-04
收稿日期:2021-09-05
作者簡介:何正文(1988-),男,廣東省茂名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2021新高考卷更注重考察學生核心素養的能力,落實立德樹人的總目標.本文對今年高考卷的試題進行分析,對試題考點和背景往往由于考察學生的良好數學思維而靈便方法,因此在對試卷進行分析后,筆者從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和數據分析六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剖析.
一、數學抽象
數學抽象是對具體問題進行抽象出數學數量與幾何圖形的問題,需要學生能夠將題目中的問題“翻譯”出數學中的數學問題.今年高考題注重傳統文化為背景,讓學生抽象出數學問題.
例1 (2021年新高考Ⅰ卷填空題第16題)某校學生在研究民間剪紙藝術時,發現剪紙時經常會沿紙的某條對稱軸把紙對折,規格為20dm×12dm的長方形紙,對折1次共可以得到10dm×12dm,20dm×6dm兩種規格的圖形,它們的面積之和S1=240dm2,對折2次共可以得到5dm×12dm,10dm×6dm,20dm×3dm三種規格的圖形,它們的面積之和S2=180dm2,以此類推,則對折4次共可以得到不同規格圖形的種數為
;如果對折n次,那么∑nk=1Sk=dm2.
詳解 (1)對折4次可得到如下規格:54dm×12dm,52dm×6dm,5dm×3dm,10dm×32dm,20dm×34dm,共5種;
(2)由題意可得S1=2×120,S2=3×60,S3=4×30,S4=5×15,…,Sn=120n+12n-1,設S=120×220+120×321+120×422+…+120n+12n-1,則12S=120×221+120×322+…+120n2n-1+120n+12n,兩式作差得12S=240+
12012+122+…+12n-1-120n+12n=240+601-12n-11-12-120n+12n=360-1202n-1-120n+12n=360-120n+32n,因此,S=720-240n+32n=720-15n+32n-4.
故答案為:5;720-15n+32n-4.
分析 本題以我國傳統文化剪紙藝術為背景,讓考生體驗從剪紙藝術抽象出數列的數學問題,在第一問,學生可以按對折列舉一般操作可以計算出來;第二問必須深層次抽象出數列問題了.數列抽象問題應注意以下四點:
(1)對于等差、等比數列,利用公式法可直接求解;
(2)對于anbn結構,其中an是等差數列,bn是等比數列,用錯位相減法求和;
(3)對于an+bn結構,利用分組求和法;
(4)對于1anan+1結構,其中an是等差數列,公差為dd≠0,則1anan+1=1d1an-1an+1,利用裂項相消法求和.
例2 (2021年全國高考乙卷理科選擇題第9題)魏晉時劉徽撰寫的《海島算經》是有關測量的數學著作,其中第一題是測海島的高.如圖1,點E,H,G在水平線AC上,DE和FG是兩個垂直于水平面且等高的測量標桿的高度,稱為“表高”,EG稱為“表距”,GC和EH都稱為“表目距”,GC與EH的差稱為“表目距的差”則海島的高AB=().
圖1
A. 表高×表距表目距的差+表高 B. 表高×表距表目距的差-表高
C. 表高×表距表目距的差+表距D. 表高×表距表目距的差-表距
詳解 如圖1所示,由平面相似可知,DEAB=EHAH,FGAB=CGAC,而DE=FG,所以DEAB=EHAH=CGAC=CG-EHAC-AH=CG-EHCH,而CH=CE-EH=CG-EH+EG,即AB=CG-EH+EGCG-EH×DE=EG×DECG-EH+DE=表高×表距表目距的差+表高.故選A.
分析 本題以魏晉時期我國數學家劉徽的著作《海島算經》中的測量方法為背景,讓考生體驗從古籍問題抽象出幾何的數學問題,再回到古籍答案,利用平面相似的有關知識以及合分比性質即可解出.
二、邏輯推理
數學邏輯推理能力考察學生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對問題進行分析、歸納、推理.今年高考題重視在實際問題出發,引導學生推理,得到結論.發揮數學應用廣泛、聯系實際的學科特點.
例3 (2021年全國高考乙卷理科選擇題第6題)將5名北京冬奧會志愿者分配到花樣滑冰、短道速滑、冰球和冰壺4個項目進行培訓,每名志愿者只分配到1個項目,每個項目至少分配1名志愿者,則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
A. 60種 B. 120種 C. 240種 D. 480種
詳解 根據題意,有一個項目中分配2名志愿者,其余各項目中分配1名志愿者,可以先從5名志愿者中任選2人,組成一個小組,有C25種選法;然后連同其余三人,看成四個元素,四個項目看成四個不同的位置,四個不同的元素在四個不同的位置的排列方法數有4!種,根據乘法原理,完成這件事,共有C25×4!=240種不同的分配方案,故選C.
分析 本題以北京冬奧會志愿者的培訓為試題背景,考查邏輯推理能力和運算求解能力.考查排列組合的應用問題,屬基礎題,關鍵是首先確定人數的分配情況,然后利用先選后排思想求解.先確定有一個項目中分配2名志愿者,其余各項目中分配1名志愿者,然后利用組合,排列,乘法原理求得.
例4 (2021年新高考1卷選擇題第8題)有6個相同的球,分別標有數字1,2,3,4,5,6,從中有放回的隨機取兩次,每次取1個球,甲表示事件“第一次取出的球的數字是1”,乙表示事件“第二次取出的球的數字是2”,丙表示事件“兩次取出的球的數字之和是8”,丁表示事件“兩次取出的球的數字之和是7”,則().
A. 甲與丙相互獨立 B. 甲與丁相互獨立
C. 乙與丙相互獨立 D. 丙與丁相互獨立
詳解 P(甲)=16,P(乙)=16,P(丙)=536,P(丁)=636=16, P(甲丙)=0≠P(甲)P(丙),P(甲丁)=136=P(甲)P(丁),P(乙丙)=136≠P(乙)P(丙),P(丙丁)=0≠P(丁)P(丙),故選B.
分析 本題根據具體問題,從獨立事件概率關系逐一判斷,判斷事件A,B是否獨立,先計算對應概率,再判斷P(A)P(B)=P(AB)是否成立.
三、數學建模
數學知識可以以模型化的形式進行展示,模型化思維有利于知識系統化,當然數學本身就是一個模型,數學知識點就是數學建模的支點,因此建模思想是高考考察學生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方法.
例5 (2021年新高考1卷選擇題第7題)若過點a,b可以作曲線y=ex的兩條切線,則().
A. 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