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敘事療法;自我認同;心理輔導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33-0066-04
【作者簡介】夏春娣,江蘇省鎮江崇實女子中學(江蘇鎮江,210004)黨委副書記,高級教師。
【設計理念】
青少年時期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自我認同的發展。在這一階段,學生面對自我同一性危機,因此,需要幫助他們進行積極的自我建構,形成良好的自我同一性。
敘事治療認為,每個人都是處理自己問題的專家。本課遵循敘事治療的理念,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外化,從客觀的視角看待優點和缺點,建立積極的自我認同,相信自己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教學過程】
一、看見:獨特的我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白紙,在紙的上方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把手按在紙上,用筆描出手的輪廓。描好后在組內進行對比,看看有什么發現。
學生:我發現沒有完全相同的手印,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世界上也沒有兩個相同的人。
教師:是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個獨一無二的“我”到底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重新認識自己。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讓學生對課程內容產生興趣,并且了解到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為后續的活動做鋪墊。
二、接納:真實的我
1.尋找優缺點。
教師:請將自己的5個優缺點分別寫在5根手指上,看看是優點多,還是缺點多。如果滿分是10分,你對自己的滿意度是幾分?
學生1:我的優點是善良,會跳拉丁舞;我的缺點是懶惰、粗心、任性。我寫的缺點比優點多,我對自己的滿意度是5分。
學生2:我寫了3個缺點和2個優點。我對自己的滿意度是4分。
教師:看看自己寫的內容,你有什么新發現?
學生1:我發現寫缺點容易,找優點難。
學生2:我發現自己寫的缺點比優點多,我覺得自己不夠自信。
教師:請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學生分享自己的優缺點,教師將學生的優缺點集中呈現在投影大屏上。
優點:樂觀、熱情、開朗、幽默、獨立、美麗、知性、優雅、聰明、積極、堅強、善良、大方、寬容、文明、自信、團結、友愛、和諧、誠信、誠實、愛國、正能量……
缺點:懶惰、粗心、暴躁、任性、不獨立、膽小、自卑、自戀、叛逆、自私、吝嗇、狹隘、驕傲、自負、敏感、脆弱、消極、容易放棄……
2.角色體驗。
教師:如果將這些優點全部集中在“小優”(優點)身上,他的感受如何?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如果將這些缺點全部集中在“小缺”(缺點)身上,他的感受如何?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教師邀請一名學生體驗“小優”的感受。(當學生走上講臺披上一條紅色的圍巾后,他就變成了“小優”。體驗結束后,要取掉圍巾,進行去角色化)
教師:身為小優,你有什么感受?
小優:我覺得開心、自豪,也有點擔心自己不夠好。
教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小優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學生1:很自豪。
學生2:有壓力。
教師:小優,你現在有什么感受?
小優:能被同學理解、贊美,我很開心。今后我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不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教師邀請一名同學體驗“小缺”的感受。(當學生走上講臺披上一條藍色的圍巾,他就變成了“小缺”。體驗結束后,要取掉圍巾,進行去角色化)
教師:身為小缺,你有怎樣的感受?
小缺:自卑、傷心、絕望。
教師:同學們,你們能體驗他的心情嗎?
學生1:失去信心。
學生2:自閉。
教師:小缺,你現在有什么想法?
小缺:我覺得很感動,因為被理解了。同時,我也很想改變。
教師:你想對小缺說點什么?
學生1:加油。
學生2:希望你能確立目標并為之努力。
教師:在剛剛列出的缺點中,哪個缺點或許并沒有那么糟糕?
學生:自戀就沒有那么糟糕,有時,自戀的人也有一點可愛呢。
3.心海導航。
教師:請大家翻到課本的第26頁,閱讀“心海導航”的內容,想想我們如何做到無條件地接納自己。
學生閱讀并交流。
學生1:肯定自己的優點,接納自己的缺點。
學生2:正視“假象的觀眾”。我們的內心都住著一群“假想的觀眾”,會過于在乎別人的想法和評價。其實,我們不用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和評價。
教師:是的,我們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接納自己的缺點;既要看到自己的外在,更要審視自己的內在,接納真實的自己,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設計意圖: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采用敘事療法中的外化和尋找例外的技術,引導學生將優點和缺點分離外化,讓學生在交流探討中認識真實的自己,努力完善自我。
三、完善:玩偶見證
1.意向對話。
教師: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積累著對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從此,我們的心中有了一個自己。我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現在,你的面前放著一面鏡子,你在鏡子中看到了什么?里面的人漂亮嗎?快樂嗎?獨立嗎?里面的人需要什么?他到底是誰?你還看到了什么?
學生跟隨教師的語言進行意象對話。
教師:你看到了嗎?如果看到了,請點點頭,慢慢地睜開眼睛。
學生1:我在鏡子中看到了一個女生,好像就是我。她雖然不漂亮,但是面帶微笑。她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成績優秀、受人歡迎的人。
學生2:我在鏡子中看到了一個朦朦朧朧的人影,她好像不太開心。她希望得到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教師:剛才,大家看到了那個心目中的自己,感受到了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下面,我們來看看他人眼中的自己。
2.玩偶見證。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把自己心愛的玩偶拿出來,設想一下,在玩偶的眼中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下面,嘗試以玩偶的視角和語氣來介紹它和它的主人。
PPT展示:玩偶自我介紹的內容包括從哪里來,住在哪里,今天出門的感覺,主人帶自己出門的原因。玩偶介紹主人的內容包括在玩偶的眼里,主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主人難能可貴的地方是什么,讓玩偶感到驕傲的地方在哪里,玩偶想對主人說些什么鼓勵和建議的話。
教師:今天,老師把心愛的玩偶“小企鵝”帶到了課堂,老師先示范介紹一下。大家好,我是小企鵝,我是主人的朋友送給她的禮物。平時,我就在辦公室陪伴主人,今天,她帶我來見大家,我非常開心。在我的眼里,主人是一個工作認真、樂于助人的人,同學們都很喜歡她,這讓我為她感到驕傲。我希望她能夠變得更加優秀,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學生準備2分鐘,然后走到聽課教師中,選擇一名教師作為自己匯報交流的對象。
學生1:大家好,我是主人心愛的文具盒。主人10歲生日時,主人的奶奶把我送給了他。今天,他帶我來上課,我很開心。在我的眼里,主人是一個熱情開朗、大大咧咧的人,數學成績好,唱歌也好聽。我希望他繼續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取得更大的進步。
學生2:剛開始我不好意思,在得到夏老師的鼓勵后,我找到了一位友善的聽課老師進行交流。謝謝老師給我鍛煉的機會。
學生3:能否請聽課老師說說對我們的印象?
教師:好的,我們來請一位聽課老師說說他的感受。
聽課教師:同學們能夠落落大方地與我們交流,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教師:我們通過玩偶以及聽課老師的視角看到了自己的優點,也給自己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設計意圖:通過意向對話,讓學生對自己進行審視、反思,了解自己,接納自己;通過玩偶見證,讓學生從玩偶的視角看到并表達出自己的優點。另外,讓聽課教師成為現場資源傾聽和欣賞學生,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我價值感。
四、升華:感悟收獲
教師:你現在對自己的感覺是什么?你喜歡自己了嗎?當你喜歡自己的時候,你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滿分是10分,此時你對自己的滿意度是幾分?
學生:此時,我的心情是愉悅的,我很喜歡我自己。剛上課時我對自己的滿意度是3分,現在是8分。
教師:今后,你會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你如何看待他人的優點和缺點?
學生:我會更全面地看待身邊的人,因為每個人有優點,也有缺點。
教師:通過學習,我們更清楚地認識了自己,發現了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同時,這節課也讓我們懂得了尊重他人、包容他人。
PPT展示:我是一個既普通又不普通的中學生,有著自己的缺點和優點。同時,我又是一個能夠不斷超越自我的人,因為我有無限的潛力。我是一個獨特的人,我就是一道風景。
師生朗讀。
教師: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就是一道風景。我接納自己、欣賞自己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魅力。希望大家記住今天的課,做到接納自我、欣賞他人,就像歌曲《你笑起來真好看》中所唱:你笑起來真好看,像春天的花兒一樣,像夏天的陽光,整個世界全部的時光美得像畫卷。
師生齊唱歌曲《你笑起來真好看》。
設計意圖:帶領學生回顧這節課的內容,并通過對當下的滿意度打分,給自己反饋。最后,通過朗讀、唱歌的形式強化認知,鞏固所學。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心理健康教育研討課,整節課的設計基于敘事療法的理論,將外化、玩偶見證、重要他人見證的技術融于課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請學生扮演“小優”和“小缺”的環節,原先的設計是先請一名學生扮演“小缺”,但學生無應答,大家對如何扮演有些顧慮。于是,臨時改為先請學生扮演“小優”,然后再請學生扮演“小缺”。在扮演時分別用不同顏色的圍巾披在學生身上賦予其角色,扮演角色結束后進行去角色化。所有的教學預設和課堂調整都應服務于教學目標。在課上,教師要充分感受學生的感受,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和安排,提升教學實效。
【點評】
本課的選題對女生來說很有意義。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總體水平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但在自我評價這一項上,女生明顯低于男生。經過這節課的學習,絕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從4~6分提升到了8~10分。
本課的一個亮點是資源利用產生于學習現場。課上,教師基于敘事理論,運用學生自帶的玩偶作為學生自我發現、自我肯定的資源。另外,充分利用現場聽課的幾十名心理健康教師,他們傾聽學生的介紹和表達,給予真誠的贊美和肯定,讓每個學生的臉上都綻放出幸福自信的笑容。在分享活動感受時,有學生提出讓聽課教師也分享一下感受,聽課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了正向的評價,再次給她們賦能。在這里,聽課教師和玩偶都是女生成長的重要“見證者”,陪伴她們進行自我探索、自我肯定。
(點評嘉賓:顧康清,江蘇省鎮江崇實女子中學黨委書記、校長,鎮江市教育學會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