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甲
摘? ?要: 當代大學生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需要提高人格修養,具備家國情懷。目前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大學生群體存在對傳統文化認識有偏差、傳統文化意識淡薄、傳統文化與外界文化搞混的情況。傳統文化的普及十分有必要,高校應該為傳統文化的推廣出一份力,了解當代人傳統文化缺失的原因,并根據這些原因開展傳統文化教學。
關鍵詞: 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高校? ?路徑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始終扮演著教育者的角色,為國民的健康成長提供精神營養。中國共產黨始終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作用,近年來“中國詩詞大會”“漢字英雄”等弘揚傳統文化的綜藝節目層出不窮,漢服、古樂器、傳統禮儀受到更多人的喜愛和追捧,可以說在新時期,人們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意識到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在這些好的轉變中,我國高校傳統文化教學發揮了作用,無論是在課程設置還是教學資源挖掘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進步,但是我國各地高校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盡相同,需要根據不同地區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看法進一步研究,強化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效果。
一、高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參與人成長的不同階段,無論是對個人、學校還是對社會發展來說,它的作用都是可見一斑的。由小到大,首先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學校在傳統文化的教學和弘揚方面直接影響教師和學生;其次從學校方面展開討論,高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自身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重要內容與形式;最后是國家與民族,中國傳統文化是華夏悠悠五千載最寶貴的財富,高校傳統文化教育是對這份財富的崇敬與延續。
二、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的影響因素
(一)社會環境。
國家對于高校教育發展出臺的指導性政策是社會主義中國高校辦學的指揮棒,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指明方向與目標。經濟發展過程中實行的各種相關政策影響企業的發展,也間接影響學生的就業趨勢與專業學習,影響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西方文化與價值觀的融入,使我國一些大學生的觀念逐漸發生轉變,我們需要積極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處理好中國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不斷鞏固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主導地位。
(二)學校教育。
學校在人才培養定位、教育教學體系、教學模式等方面的選擇直接影響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效果。高校人才培養如果過度強調應用型、實用性教育,那么傳統文化教育由于所需時間長,并且教育效果不容易顯現,很容易被高校忽視,不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妨礙學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高校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注重課程、活動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不僅要豐富教學內容與形式,還要不斷創新教學手段,積極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高校管理層面,高校實行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都會深遠地影響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三)學生個體。
學生個體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具有的傳統文化知識與傳統文化意識都會直接影響學生所接受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效果。所謂的傳統文化認識實質上是大學生基于價值判斷做出的主觀選擇,意味著高校需要從價值觀上引領大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機結合。傳統文化知識是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通過學生個體主觀上的學習得到提高。傳統文化意識指的是學生內部存在的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個性意識與內在驅動力,如果學生已經形成實用主義等思想,就很難沉下心學習傳統文化,教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三、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施
(一)守好課堂教學的主陣地。
要想高效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就要充分把握課堂教學這一教學主陣地,將高校課堂作為弘揚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主要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第一,要切實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論的研究,充分發揮高校在人才與科研資源方面的優勢,結合時代發展要求,積極針對傳統文化相關課題開展研究,增強傳統文化的普及性與應用性。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實踐,在實踐中鞏固理論知識;第二,在教育學生之前先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育人者需要具有一定的能力水平才能教育別人,要在高校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質的傳統文化教育師資隊伍,學校可以通過組織相關的專業訓練、外出學習等方式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深造機會,提高教師在傳統文化方面的造詣,只有教師有足夠的傳統文化積累,才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帶動學生,讓學生愿意接觸傳統文化、研究傳統文化;第三,對教學課程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不同的大學生群體的學習需求是不一樣的,要根據大學群體的需求對課程進行統籌與優化,科學設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體系,為了滿足不同專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需求,可以在設置傳統文化公共課時全面覆蓋政治、經濟、藝術等不同的學科,對于部分文科專業還需要開設傳統文化專業必修課,引導學生專業、深入地研究傳統文化。
(二)將傳統文化教育與校園文化結合,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在校園教育中,校園文化是重要組成部分,能夠集中展現學校教育資源、發展目標及價值取向等內容,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無論是對學生的氣質養成,還是對教育氛圍的營造,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結合,在借助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內容,提高校園形象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及重視,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真正入腦入心,外化于心。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將傳統文化內容融入校園環境建設中,無論是學校建筑風格設置,還是校園環境的裝飾,抑或是建筑、景點、道路等的命名,都要凸顯學校特色,打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印記,在校園中創造濃郁的傳統文化學習環境,可以通過傳統文化代表人物雕塑、古詩詞文化走廊、傳統文化學習角等實現。與此同時,高校要在學校組織建設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經費到管理都要大力支持古詩詞協會、書法協會等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學生社團建設與發展,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協會,以社團為中心在整個校園傳播傳統文化。當然,高校傳統文化教育還要融入校園文化活動,可以以學校或者院系的名義組織開展經典永流傳、傳統文化知識競賽等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更直觀的認知。
(三)發揮網絡媒介優勢,不斷創新傳播方式。
利用互聯網在高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不僅能夠有效通過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傳統的紙質書本向數字化轉化,還能有效豐富傳統文化的載體形式,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文化需求,滿足現代社會的閱讀習慣。只迎合學生喜好弘揚傳統文化是不夠的,高校還要充分了解學校的知識和制度,打造有本校特色的弘揚傳統文化的公眾號或者主題專欄,著力提高平臺的知名度與擴大平臺的影響力,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可以充分發揮相關學生組織的作用,建設中華傳統文化學習討論QQ群、微信群,開通專門的微博與微信公眾號,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網絡學習交流平臺。在這些平臺上進一步創新傳統文化教育形式,采用小視頻、網絡小游戲等豐富的形式弘揚傳統文化,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傳統文化的吸引力,還能夠讓當代大學生接受,強化教育效果。
(四)了解市場需求,為學生的就業做準備。
現代大學生了解和學習知識大多是為了將來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同樣是提高學生學習傳統文化興趣的一個切入點。在經濟發展下行的今天,就業是擺在每一個高校學生面前的一大現實問題,通過學習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使學生獲得更廣闊的就業前景,必然會推動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學生一直注重學業,對外界企業和市場的人才要求不是特別了解,高校要與時俱進,實時了解市場的人才需求,有目標性地改善課程與人才培養,有計劃性地將傳統文化教育與文化產業融合。高校還可以與附近的企業合作,將企業的部分產業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可以實踐理論知識的舞臺,發揮傳統文化的優勢,為市場上游戲、音樂、圖書、電影等文化產品提供內容與創意支撐,央視《舌尖上的中國》《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就是優秀傳統文化成功的典范。高校還可以針對當前中國文化在世界流行的趨勢,與國學培訓、圖書出版等專業的傳統文化產業機構合作,將學校變成連接企業和學生的橋梁。高校與企業之間的這種合作互贏為大學生在傳統文化方面的就業提供了方向與機會。
文化是一個國家與民族內在的靈魂,民族文化強,生命力旺盛,民族的發展必然會強盛。一直延續至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過五千多年的積累與沉淀,在五千多年中經歷了各個時代人的修改和完善,是中華民族留存至今的象征,也是中國人心中的精神支柱。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是高校思想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高校需要高度重視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作用,肩負起引導大學生學習、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借助傳統文化開展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學偉.試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科學內涵[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
[2]岑紅.推進四個融入大力加強高校傳統文化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17(17).
[3]賈永騰.當代大學生文化觀念調查分析[J].山東工會論壇,2015(3).
[4]董祥賓,沈壯海.當代大學生文化觀念調查分析[J].文化軟實力研究,2016(2).
[5]阮春暉.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課堂教學:關系、內容與樣式[J].邵陽學院學報,2017(4).
[6]馬駿.“互聯網+”時代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推廣策略探討[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