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利波
【摘要】數學是初中教學中一個相對難度較大的科目,對于很多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更加優質的教學方案.差異教學法正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能更好地結合每名學生的實際情況,滿足每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目標,運用差異化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后作業和學習評價來幫助每名學生很好地掌握自身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思路,實現個性化學習,從而提升每名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數學學習效果.因此,本文在調研時結合了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分析了差異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和方案,希望能為初中數學教師提供教學參考和依據,從而有效地幫助初中生提升數學學習效果,促進初中數學教學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差異教學法;初中數學;現狀;教學策略
引 言
目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家庭環境等方面不同,每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進度也不同,因此,班級出現了明顯的分層情況.如果教師在這個時候繼續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就很容易忽視學生的差異性,讓教學無法滿足每名學生的發展需求,從而慢慢地出現兩極分化的學習現狀.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對差異教學法的運用,學會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以此促進整體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根據學習情況,樹立不同的學習目標
目標是指引一個人前進的動力,只有有了明確的目標,學生才能清晰發展的方向,從而認真地為之努力,不斷地提升自己,獲得成長.因此,在學習數學時,學生只有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才能不斷地提升數學知識,獲得更好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果.數學學習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目標,設定的目標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能過分地急于求成,導致事倍功半,也不能將目標設計得過于簡單,導致缺乏努力的動力.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數學后就有了明確的目標,能更加清楚如何努力地制訂學習計劃,從而實現學習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提升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因此,在開展數學教學工作時,教師要注意對學生設計教學目標.在差異化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性格和學習能力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讓教學目標更加真實、貼合實際,從而發揮出教學目標的價值和作用.同時,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監督,讓學生認真地對待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設計差異化的教學目標.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先根據教材內容對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問題進行分析,了解本節課學習的難度,再將班級學生按照成績進行劃分,為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難度,要求學生掌握不同的學習目標.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好的學生,教師不僅要求他們掌握二元一次方程,而且要求他們學會區分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之間的差別和聯系,學會進行總結并找到對應的例題,懂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嘗試從不同的角度解答問題.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教師應要求他們盡可能地趕上優秀生的學習進度,多給予他們一些適當的鍛煉,讓他們懂得如何運用二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學會試著從不同的角度解答問題.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由于他們在課上吸收知識較慢,教師應要求他們深刻地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和性質.
二、關注后進生,積極帶領弱勢學生趕上進度
弱勢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群體,其中,數學學習水平差的學生、對數學學科反感的學生等都屬于數學教學中的弱勢群體.教師在進行差異化教學時需要注意對這些學生的引導和幫助,讓這部分學生能清晰地跟上教學進度,從而提升班級整體學習的效果和質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課堂有效題提問的方法掌握學生薄弱的地方,清楚弱勢學生的困難之處,及時對他們進行查缺補漏,從而有一個清晰的教學方向,懂得對癥下藥,保障每名學生的不足.在對弱勢學生進行關心和提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提問、互幫互助,這樣能讓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變得更加濃烈,有助于學生共同發展和成長.
例如,在教學“全等三角形”這一內容時,由于這部分知識的難度比較大、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較多、很多弱勢學生在學習時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師可以針對弱勢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教師可以先在課前抽查一些弱勢學生,詢問他們對全等三角形的理解與記憶.在教授這部分知識之后,教師特意對這些弱勢學生進行更多的關心,了解他們對全等三角形公式的掌握情況和作業完成的情況,私底下對他們進行詳細的提問,通過提問了解他們在學習全等三角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發現他們中的很多學生對全等三角形公式的實際運用存在一定的問題,這樣教師就能針對這個方面對弱勢學生進行詳細的培訓,希望幫助弱勢學生獲得進步.
三、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營造良好的班內學習氛圍
在開展數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多數學生經常在課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聽課不認真、課上開小差等情況,而出現這樣的問題和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案有很大的關系,即多數教師過分地追求教學進度,往往在課上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十分枯燥和乏味,導致學生在課上很難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慢慢地就出現一種不良的課堂現象.因此,教師要學會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而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就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下,每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能發揮出自己的價值和差異性,積極地為團隊做出自己的貢獻,和整個小組共同合作和努力,一起實現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獲得成長和進步.同時,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對差異化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會認真地分析每名學生的各個因素,如學習能力、性格、興趣愛好等,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質進行合理的分組和搭配,讓每名學生在小組內都具有獨特的個性,讓每名學生都在小組內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從而實現整個團隊的共同成長和提升.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設計差異化教學方案時需要注重對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運用,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每名學生都能有更好的發展和成長.
例如,在教學“概率”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這部分題目相對而言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因此,教師在讓學生作答的時候可以讓其以分組的形式進行鍛煉和提升.在分組時,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學習興趣、學習成績等方面進行分析,將不同水平的學生劃分到同一個小組內,規定每個小組的成員是4個人.在分組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合作任務,要求學生自主選擇一個主題進行數據收集,并且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和統計,計算出其對應的概率.在布置任務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分配工作,如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可以負責對數據進行統計、學習能力比較高的學生可以對數據進行收集、性格比較活潑的學生可以進行小組成果匯報、領導能力比較好的學生可以進行小組合作規劃與統籌等,讓每名學生都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進行發揮,實現自己的價值.
四、采用分層布置的方式布置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是幫助學生鞏固學習的關鍵途徑,在完成課后作業之后,學生能對已經掌握的知識產生更深的印象,也能對沒有掌握的知識進行復習和記錄,方便日后學習.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提升對課后作業的重視程度,通過課后作業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提升教學質量.在差異教學法下,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不能采用統一的方法,而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后作業進行分層.如果教師設計的課后作業都是統一的難度,那么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而言沒有過多的提升,失去了課后作業的價值,那么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而言無法完成課后作業,失去了學習自信心和動力.因此,課后作業難度的設計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設計差異化作業,通過課后作業提升每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扇形面積”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差異化作業,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如果教師設計的課后作業只是簡單地對扇形面積公式的運用,就過于簡單,容易導致這部分學生的思維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要設計部分提升題,通過這些提升題幫助他們熟練地掌握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如果教師設計難度過高的課后作業,就很容易導致這部分學生無論如何都無法解答題目,最終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欲望,慢慢地開始厭倦數學課后作業,因此,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要將重點放在對公式的運用方面,通過一些簡單的公式題讓這部分學生對公式有更加深刻的記憶.
結 語
綜上所述,差異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一個有效的教學手段,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地滲透差異化教學策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為學生從學習目標、學習過程、作業設計等方面融入差異化教學,以此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兵,任穎.利用大數據提升區域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20(33):45-46.
[2]高潔.談小學高年級數學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銜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19):156-157.
[3]房琳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引入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中學數學,2019(6):68-69,72.
[4]陳建美.差異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13):35-36.
[5]楊揚.“差異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