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娟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成為推動國家邁入新時期的第一生產力.在這種大環境下,數學學科作為支撐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學科必須跟上時代經濟的步伐和新的課程體系改革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對學生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和更高的期待值.初高中交接的這個時期是學生必須平穩度過的一個關鍵時期.高中數學教師從學習遷移理論的視角下對這一棘手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在教學實踐中試驗了自己提出的理論策略,得到了較好的成果.具體體現在以下三點:第一,把教學目標定得較為基礎,實現大規模高中生這一時期的平穩過渡;第二,及時調整教學方式,靈活機動地根據所處的環境和學生的整體水平對教學方式和備課內容進行微調,實行因材施教的教學,以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重點關注課后作業的情況,對高中生的知識儲備水平和學習能力有一個精準的把握.
【關鍵詞】學習遷移;教學銜接;初高中數學;有效教學
引 言
許多初中考試中沒有做到硬性要求的內容在高中的課程學習中是作為基礎知識加以應用的,由于初中考試中極少甚至不會涉及,多數初中數學教師不會仔細講解相關內容,甚至直接跳過對相關內容的講授.這就造成了一個非常嚴重的情勢:許多高中生高中數學的基礎還沒有打牢,就要直接面對非常復雜、非常抽象、非常高深的高中數學知識體系.這對高中生來說是非常殘忍卻必須面對的,他們沒有成功地度過這個初高中數學有效銜接的過渡期,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學習效果.這是非常可惜的,也是高中數學教學從業者非常不愿意見到的情況.因此,如何通過自己的專業素養提升學生的初高中數學有效銜接變成了教師探討的頭等大事.
一、教學目標基礎化,實現平穩過渡
在認識到初中數學知識體系沒有覆蓋的如要求般那么全面、完整這一普遍存在的教學現狀之后,高中數學教師應當對教學目標的制訂有一個大體的概念和印象,必須將教學目標制訂得平易近人和基礎化一些.初高中銜接時期的數學學科教學目標沒有必要制訂得太高,以至于多數學生達不到要求.這樣不僅會對他們造成學習上的挫敗感,而且會引發他們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心理.
例如,在初高中數學銜接時期教學“三角函數積化和差和和差化積公式”這一內容時,高中數學教師非常有必要考慮到每名學生不同的接受程度、知識面的廣泛程度、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方面.高中數學教師要先確定整個班級的整體水平和學習進度,再根據情況搞好差異化教學,重點關注基礎水平較弱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的基礎水平比較薄弱,思維習慣養成得不完整,學習能力、自覺性以及各方面的思維能力和水平都達不到教師規定的基礎要求.這就需要高中數學教師提高警惕和注意,對他們進行獨特的備課和教學目標的制訂.如果將他們的教學目標制訂的和班級總體情況差不多的話,那么他們很難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如果他們有幸能達到教學目標,那么估計課后剩余的時間不會很多,這樣就會浪費他們整理、梳理和總結其他各個學科知識內容體系的時間,非常得不償失.因此,為他們制訂較為基礎、容易達到的目標才是正確的解決方式.這樣做不僅兼顧了他們的能力極限,而且為他們的自信心樹立創設了機會.同時,他們在逐漸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節奏和思維方式之后能很快達到班級的整體目標水平.
二、靈活調整教學方式,因材施教,做到事半功倍
教學方式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而應根據高中數學教師所處的環境以及面對的學生的具體情況隨時變化和發展.如果學生對某一知識點掌握的速度比教師在備課時的預期快很多,高中數學教師就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敏捷而靈活的調整,將進度提到學生現在所處的真實進度上,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備課內容照本宣科、罔顧實際.
例如,在初高中數學銜接時期教學“一元二次方程化簡與求解”這一內容時,每一年的教學情況都是不甚相同的.從整體上說,學生對“因式分解”這一方法掌握得非常有效且靈活.然而,由于新的教學周期剛剛開始,高中數學教師對整個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沒有一個精準的預估基礎,難免出于保守考慮將教學進度調整得較為緩慢、平穩.如果教師在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很強的情況下繼續按照保守和平穩的教學目標以及備課內容進行教學,就會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和時間成本的提高.這時,高中數學教師應當機立斷,對教學方案和備課內容進行靈活而敏捷的調整,使得教學進度重新與學生的接受進度相匹配,將教學資源和時間成本的浪費降低到最低的水準.這樣不僅能使教師發揮出自己教學水平的最大化,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反之,教學目標和備課內容會有一些情況與教師和學生的接受程度不匹配.這種情況就是學生普遍接受得較慢,而教學進度制訂得太快.這就會導致學生不堪重負,無法及時地跟上教師所講的教學進度,即前一階段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相關知識內容還沒有完全掌握和理解,后一階段的因式分解的變形已經安排上日程.這也是非常不可取的情況,不僅會嚴重打擊高中生的自信心,而且會使他們對自己產生懷疑,甚至會使他們產生不同層面的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該按照情況的嚴重程度對教學目標和備課內容進行迅速的調整,以期達到與學生接受能力和知識水平相匹配的效果.
三、重點關注課后作業,掌握學生的學習水平
課后作業是對課堂內容的鞏固和強化,它不僅能體現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而且能暴露學生不同思維方式與不同思路的獲得情況.高中數學教師通過對課后作業的重點關注,不僅能獲得學生對課堂掌握程度的第一手資料,而且能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把握.這對教師制訂接下來的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和備課內容是非常有參考價值和意義的.
例如,在初高中數學銜接時期教學“圓”的相關理論知識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初中時期的作業量普遍低于高中時期的作業量.這就要求教師把握好這個銜接過渡的時期,讓學生對已經學習的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此時的作業量不宜過多,因為這會突然將高中生置于一個以前從未經歷的嚴峻形勢中:之前習慣了作業簡單、題量較少,突然題目數量和困難程度都較之前增加到一個非常不同尋常的量級是難以接受的.這容易壓垮高中生的心理提防.久而久之,這種情況對高中生的學習歷程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在確定合適的作業布置量之后,教師還要重點關注學生課后作業提交上來的情況.教師要最先關注學生數學作業提交的及時性,因為這取決于學生做作業的效率.而學生做作業的效率反映了他們對課堂所講知識的理解程度.除了根據學生提交數學作業的速度來看他們對課堂知識的掌握能力外,教師還要對他們提交上來的數學作業內容進行重點關注,其中,正確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如果有些學生提交數學作業的時間雖較慢,正確率卻很高,那么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表揚的.同時,教師要強調這類學生的作業效率和時間概念.因為高考是一個限時考試,它不僅對正確率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對時間有嚴格的限制.這就說明教師通過高考的標準指導學生的日常學習作息是非常有參考價值和意義的.此時,對于一些謄寫別人作業的學生或東拼西湊亂寫作業的學生,教師要提出嚴肅的批評,并且希望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各種學習渠道來完成課后作業.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千萬不能耍小聰明或賣弄小技巧,這樣不僅對學習沒有益處,而且非常有害,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必須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
結 語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在我們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數學學科作為支撐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學科必須受到數學從業者和相關主流社會群體的普遍重視.同時,高中數學教師需要戒驕戒躁,不能因為學生沒有完整地掌握初中基礎知識就對他們喪失信心,也不能因為自身一時的教學進度較快就喜形于色,對他們放寬要求.特別是課后作業中出現的問題,無論是做題的速度太慢,還是正確率太低,甚至是各種抄襲現象的產生,教師都應當努力杜絕這一情況的發生.在日常的教學實踐與學習中,高中數學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這樣才能在各種突發情況發生時做出靈敏的反應和迅速想出靈活的應對措施.這類緊急情況對高中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嚴格的要求,對他們應對緊急事件的能力和心態的穩定提出了比較高的標準,需要他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磨煉和鍛煉.高中數學教師只有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努力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研究策略,才能對學生產生一些非常有益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丘文明.重視數學初高中銜接加強學法指導探研[J].成才之路,2020(28):88-89.
[2]邵潔,高平.基于學生發展的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20(24):31-32.
[3]施雪平.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2020(3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