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節
摘 要 在統編初中語文課本中,主要是以主題的形式編排課本中的知識,這樣可以滿足群文閱讀課程的需求,也能幫助學生對群文產生透徹的見解。借助科學合理的方式編排統編課本,以及教師對語文知識的科學設計,可以全方位提高群文閱讀的教學效果,實現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 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將群文閱讀運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改變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僅可以拓展閱讀素材,整合課內閱讀;還可以加強課堂內外的關聯,教給學生多元化的閱讀方式。語文教師借助群文閱讀的形式,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全方位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 群文閱讀的定義與特點
群文閱讀是指以相同的閱讀目標為重點,將多篇文章聯系起來,在閱讀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一起閱讀文章,借助探究性話題,分享彼此的閱讀感受,在交流互動中獲得新的感受,碰撞彼此的思維,從而提升綜合能力。從閱讀本質來看,群文閱讀是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環節,最終目的是充分給予學生思考的機會,讓學生發表不同的觀點,教師與學生做到良性互動。群文閱讀是初中語文課程變革的形式,突破以往教學模式,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在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與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素養方面存在重要的作用。
群文閱讀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開放性。群文閱讀的話題應該是開放的,另外閱讀課程的體系也應該是開放的。教師與學生在開放性的教學氛圍中,展現出閱讀的潛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閱讀思維。在課堂探究環節中,每個學生理解的內容都是不同的,教師也不能按照統一標準對學生作出評價,應該關注學生具有差異性的觀點,只要學生說出的觀點是恰當的,就是可行的。因此,群文閱讀可以改善以往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處于開放的環境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素養,完善素養。其二,主體性。群文閱讀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揮出引導的作用,引導學生閱讀,為學生提供充分的閱讀機會,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發表自己對文章的看法,深化對群文閱讀的主題的理解,從而對群文產生透徹的見解。其三,整體性。整體性特征是群文閱讀最明顯的特點,這是因為群文是指將單篇文章整合成有關聯性的文章群,因此在整合學生思維方面有明顯的作用,另外也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整體思維思考問題,從而構建系統的知識結構。
二、 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作用
很明顯,“讀”已經成為初中語文閱讀課程變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將群文閱讀運用到初中語文課程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其一,展現出《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群文閱讀是為學生提供閱讀的環境,提高學生閱讀的效果,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趣味性。其二,群文閱讀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閱讀面貌,讓學生在整體上把握文章,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素養。其三,群文閱讀可以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長時間閱讀有關聯性的文章,可以讓學生受到閱讀的熏陶,培養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從而實現閱讀教學目標。其四,群文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整合思維。當今人們處于信息碎片化時代,學生的閱讀活動是無序的,而呈現系統化特點的群文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整合信息,將雜亂無序的內容整合起來,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整合思維與思辨性思維。
三、 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措施
1.凝練主題,緊密整合
群文閱讀的前提是選擇文章,這是因為群文閱讀不是閱讀一篇文章,而是將多篇文章整合起來,教師應該探究怎樣將多篇文章整合起來,從而幫助學生找到準確的閱讀方向。一種科學合理的凝聚文章的方式就是將主題相似的文章整合起來。統編語文課本的文本是按照主題分類的,因此可以減小教師處理課本與選擇文章的難度。
教師在實施群文閱讀前,首先需要根據主題對文章進行深層次分析,明確文章主題內涵,借助主題性群文閱讀實現語文教學目標,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素養。
2.體系展現,有機整合
大多數文章表面上看是比較簡單的,但實際上有著復雜的體系。教師要想在群文閱讀中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素養,提高閱讀教學效果,應該幫助學生分析文章的體系,借助多元要素提高閱讀質量。教師要掌握群文閱讀的教學規律,在指導環節中展現出文章的體系,將多篇文章整合起來,從而形成明顯的閱讀效應。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孔乙己》這篇文章時,為了幫助學生深層次理解魯迅的文章,了解魯迅的寫作特征與創作者傳達的情感,可以將其與以往學過的文章整合起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社戲》與《孔乙己》都是魯迅的作品,但在文章體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別。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閱讀這幾篇文章,然后將文章的結構放到一起進行對比,這樣學生可以根據作品了解創作者在思想方面的變化,感受創作者的心路變化,完善學生對文章體系的了解。這樣的閱讀方式可以讓學生全方位對文章進行閱讀,關注文章的體系,在群文閱讀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3.整體設計,橫向聯合
將文章整合起來是推動群文閱讀的基礎,但是要想從根本上提高閱讀效果,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掌握在群文閱讀中獲取信息的方法,讓群文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考慮到這樣的需求,教師在群文閱讀課程中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到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素養、開發學生的閱讀思維上。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秉承整體性原則,幫助學生挖掘與整合信息,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整體性閱讀教學設計與群文閱讀密切度非常高,可引導學生進行橫向聯合思考。
4.設計活動,密切結合
群文閱讀需要開放性的閱讀氛圍,強調將閱讀課程構建為探究性、討論性與思考性的課堂。教師應充分考量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閱讀需求,設計滿足群文閱讀需求的活動,這樣的課堂才會充滿活力,才能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教師應針對多篇文章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但是教學活動不能偏于形式化,應該滿足群文閱讀的需求。比如,教師在組織多元化的閱讀活動時,應該注重提升學生朗讀、誦讀等素養;組織多元化的閱讀活動,如角色扮演、游戲活動等;組織多元化的閱讀討論活動,如同桌討論、師生共同討論等;可以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如幻燈片、多媒體教學活動等。
5.課堂內外,有效結合
群文閱讀強調學生對多篇文章進行閱讀,明確閱讀主題,旨在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素養,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在群文閱讀課程中,教師只給學生提供教材中的文章,這樣雖然也能實現閱讀教學目標,但是會限制學生學習的知識。因此,教師還要注重從課外為學生選擇文章,讓群文閱讀呈現出點射狀的方式,給學生提供閱讀的機會,激勵學生將課堂內外整合起來,推動群文閱讀更好的發展,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但是應該注意的是,教師從課堂外選擇文章,應該充分考量學生的興趣愛好,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素養,如果閱讀的難度比較大,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影響閱讀教學的效果。
6.拓展內容,深化理解
在以往的閱讀課程中,教師將注意力都放到了學生對閱讀素材的理解上。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生活經歷較少,因此,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很難對語文知識產生透徹的見解。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都是淺層次的,很難在閱讀過程中得到精神層面的升華。面對這種狀況,教師就可以多給學生拓展學習知識,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不斷豐富自己的情感,從而在閱讀環節中對語文知識產生深刻的見解。
群文閱讀與學生的閱讀習慣以及閱讀理解素養是相符的,在初中語文知識的講授中,群文閱讀改變了以往封閉狹隘的教學形式,從單篇閱讀向群文閱讀轉變,呈現點射狀的形式,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教給學生多元化的閱讀方式。另外,群文閱讀可以推動閱讀教學體系的變革,學生根據群文閱讀的共性明確閱讀的主題,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理解素養。為了提高群文閱讀在語文課程中的效果,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推動群文閱讀的發展。
[作者通聯:江蘇徐州市第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