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愛華
摘 要:在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辦學中,課程銜接是最為重要部分,中高職計算機類各專業都面臨課程銜接的問題,具體體現在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素質養成課程等多個方面。而針對中高職計算機類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銜接而言,構建科學合理的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就需要對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策略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4-00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4.007
中高職銜接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建設思路以及發展理念,其建立在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要求的基礎上,推動中職教育以及高職教育快速協調發展,同時系統化地培養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技能型,尤其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中高職銜接首要的任務就是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因此,對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策略進行分析十分必要。
一、遵守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原則,保證管理體制銜接順暢
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由于存在一定的客觀因素,所以在管理體制銜接方面存在著銜接不順暢、課程開發理念不同以及設置缺乏統一標準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課程設置出現脫節、重復以及不對稱等問題,這不僅是教育資源的浪費,更不利于培養學生,促使學生較好地發展。因此,在進行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尊重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原則,保證管理體系銜接順暢。在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需要遵守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以職業能力為根本的基本原則。中高職銜接不僅體現在層次提升這一方面,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中職和高職兩者之間都存在職業性,并且在開展職業教育的過程中兩者最終都要面向于職業崗位,在進行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一定要遵守以職業能力為根本的基本原則。
2.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基本原則。中高職職業教育必須要與市場親密接軌,具備非常強的市場導向性,中高職職業院校各專業要面向市場,中高職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要直接面向崗位,因此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應遵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基本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較好的培養效果,同時還能夠優化資源配置。
二、明確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模式,打通中職與高職的通道
想要實現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明確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模式。
1.一貫制銜接模式。中高職銜接是建立在五年一貫制銜接模式的基礎上,所謂的五年一貫制銜接模式就是指教學組織的形式為三年中職教育加上兩年高職教育,學制一共五年。在前三年當中通常情況下是以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素質養成課程為主要形式,在之后的兩年當中主要是以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為主要形式,三年基礎和素質養成課程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行為習慣,兩年專業課側重于培訓學生的職業技能。這種中高職銜接課程模式的優點是:第一,生源質量有保障。第二,教學計劃完整連續,避免了教學內容重復,提高了教學的時效性。第三,學生能夠在系統化的基礎上學習,系統化地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五年一貫制課程模式能夠強化競爭機制,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保證高職生源質量。
2.分段式銜接模式。目前有3+3模式和2+3模式。3+3模式已經非常成熟,而2+3這種模式是中高一體化辦學的產物,先完成兩年的中專學習任務,再通過特殊的招生考試(轉段考試),第三年直接上本學院大專相關專業,完成三年大專的學習任務,該模式生源質量有保障,為學生提供了靈活多樣的專業選擇機會。但是由于生源的多樣化,更需要打通中職與高職之間的通道。以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為例,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生源除了中專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數字媒體技術等專業學生,還有普通高中生。
三、構建靈活夠用理論課程體系,保證綜合素質教育效果
在計算機類各專業中,理論課程是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傳授學生基礎文化知識以及基本職業素質教育的重要責任。
1.要注重理論課程體系的構建。在構建理論課程體系的過程中,一定要建立在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探究,確定必要的理論課程;應注重在夠用原則基礎上實現靈活調配,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在構建理論課程體系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將理論和實際有機聯系在一起,統一理論課程體系;理論教學應當做到為實踐服務,與實際緊密聯系,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為學生今后適應未來崗位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2.中高職一體化計算機類各專業在構建理論課程體系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建立在必需、靈活、夠用的基本原則上,注重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并行開發,課程的各個模塊都應該有效聯系在一起,避免課程出現重復,使課程資源優化分配得以實現。
四、構建職業崗位實踐課程體系,加強職業崗位分析
中高職職業教育需要面向職業崗位,建立在調研論證崗位技能的基礎上,根據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存在的不同,按照層級分解崗位技能所對應的課程,使學習內容得以明確。
1.通過歸類整理,首先將其組成對應的學習模塊,然后再將具備學科關聯的學習模塊整合在一起,構成一門活頁式專業課程;最后將各門專業課程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專業的課程體系。在構建職業崗位實踐課程體系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加強對職業崗位進行分析探究。
2.為了使中高職院校的計算機類各專業課程體系得以優化,讓學生能夠在畢業之后更好地完成崗位工作,在構建中高職一體化銜接課程體系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落實寬專業口徑。以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為例,不僅要面向信息安全技術這一方面,同時也要面向網絡應用技術這一方面,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根據自己的優勢、特長以及水平等綜合因素選擇自己能夠勝任的崗位。
通過構建職業崗位實踐課程體系,能夠增強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畢業就業率,為學生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五、構建資格認證能力提升課程,加強職業能力分析
中高職教育的核心就是職業教育。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當中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院校一定要建立在技術領域以及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基礎上,按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對課程教學體系以及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創新。根據中職院校和高職院校的職業崗位技能要求的不同,以職業能力進行分析探究,選擇相對獨立的,逐步提高的,與此同時避免出現重復現象的能力提升課程體系[1]。以信息安全與管理專業為例:
1.網絡管理工作人員:需要具備安裝網絡終端設備的能力,與此同時還應具備準確查找故障以及排除故障的能力。
2.信息安全技術工程師:應具備能夠運用反間諜系統能力、防病毒系統能力、安裝網絡安全設備能力以及有效實施網絡信息安全策略的能力。
3.網絡售后技術支持工程師:應具備檢測設備故障能力、提供相關培訓服務能力、解決網絡安全技術問題和設備故障的能力等。
通過職業能力分析,構建資格認證能力提升課程才更加具備實效性。
六、鼓勵銜接溝通,加強多方合作,建立多元化銜接溝通平臺
1.中高職一定要注重構建專門負責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組織機構,負責此工作中的協調以及溝通。組成專家顧問團隊,主要負責提供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問題的咨詢服務工作[2]。成立中高職課程銜接委員會,其主要負責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具體工作。構建研發小組,負責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方案研發工作。各個機構都應該負責相應的工作任務,各司其職。
2.構建中高職職業院校以及相關企業共同組成的職業教育集團,展開多方位多角度的校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取長補短,盡可能加快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進度。將高職院校作為核心,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示范引領作用,通盤考慮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
七、營造優質良好職教文化氛圍,滿足課程體系建設要求
雖然《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當中提出,到2020年應形成中職職業教育以及高職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教育體系,但是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缺乏完善的、科學的頂層設計。根據實際情況分析,目前的職業教育仍然以規模擴張為主,這就導致職業教育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度,而這對于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而言存在一定阻礙[3]。因此,為了能夠有效實現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應注重營造優質良好的職業教育文化氛圍。中高職職業院校應充分發揮面向人人,服務終身的宗旨,不僅滿足學習年齡的人,還要面向于成年人,使得成年人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相應的職業教育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使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都得以滿足,促使職業教育更好地發展。
總而言之,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在中高職計算機類各專業的課程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價值,同時也是中高職一體化院校快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應注重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策略分析探究,不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未來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呂春楊.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6):37.
[2]林喜輝.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建設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計算機網絡專業為例[J].無線互聯科技,2018(11):81.
[3]甄力維,趙杰,馬文靜,閆虎,梁志紅,侯麗霞,馬春庚,吳曉霞,萬雅靜.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價值工程,2018(12):258.
[責任編輯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