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婕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模式都亟須改進和優化,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各種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微課就是在這樣的整體形勢下逐步興起的一種教學資源和方式。在初中的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進行課前導入、教學整合以及實驗課堂教學,從而實現教學過程的創新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也能夠切實對學生的化學學習和理解能力以及實驗操作等能力進行強化和提升。
關鍵詞:微課;初中教學;化學學科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4-00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4.020
化學對于初中階段的學校教育來說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由于個人、學科特色以及教學等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了許多問題的存在,影響了教學的質量與學習的效率。因此初中的化學教學需要借助微課等新興的教學手段和資源來實現教學的改革和創新。
一、初中化學教學的發展現狀
在初中的課堂教學中,化學不僅是教師關注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化學學科本身的知識特點以及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不足。化學本身就是理論性,抽象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尤其是對于初步接觸化學的初中學生而言,一些知識內容難以理解是十分普遍的一個問題。與此同時,教師在化學課堂上存在的重理論而輕實踐,被動講解的課堂模式以及忽略學生個人問題進行泛化的知識講解教學等等問題的存在,使得學生對于化學課堂的興趣度不斷降低,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和活躍性也逐步降低,進而使得化學課堂的整體教學效率受到的很大的影響。因此基于初中化學教學這樣的發展現狀,對其教學過程進行改革和創新也就成為十分必要的一項工作。
二、微課的應用對于初中化學教學的意義
微課是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領域的深入結合下新興的一種教學資源和手段,其主要指的是數字化的視頻教學資源。與其他的知識教學視頻不同的是,微課視頻往往不是以教學的課時為主要單位,而是根據知識點來劃分,只對一個知識點內容進行詳細地分析和講解。因此,對于微課這種教學資源來說最重要的特點和優勢就在于其篇幅小、用時短、內容精煉。在化學的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有利于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點對點教學,切實強化學生對于某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同時,由于微課視頻的在線教學方式與內容精煉的特點,所以教師在錄制微課視頻時大多會考慮到對學生的吸引力這一點,所以會選擇較為幽默的教學語言,實現輕松愉悅的教學過程。所以在化學的課堂上應用微課視頻進行教學也能夠有效地消除化學學科本身的嚴肅感,使整個教學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從而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微課這種教學資源本身具備數字化資源的特點,尤其是對于當前社會來說,學生對于數字化資源的利用更加方便,所以化學教學也就可以更好地利用課下的時間而不受到課堂的限制。同時這種碎片化的學習方式也更切合目前初中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偏好,所以如果能夠在化學課堂上搭配適當的教學模式就能夠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綜合來看,利用微課開展初中的化學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個人良好學習習慣和態度的養成,更有利于化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整體提升。
三、微課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一)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導入,活躍課堂氛圍
在目前的教育教學領域,開展教學改革并且利用好新興的教學資源與手段已經是大勢所趨,也是實現高效教學的關鍵點所在。所以初中的化學教學也不例外。但是在開展教學改革之前教師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群體內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擾,從而對癥下藥地開展教學改革才能夠真正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而對于化學學科來說,學生中最主要的問題就在于學科本身具備一定的難度,且教學內容兼顧理論性和實驗性,知識內容較難理解,同時教學課堂也比較乏味枯燥。種種原因影響之下導致學生對于化學課堂和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降低,在課堂上的學習主動性自然也就不斷降低,影響了學習的效率。所以教師要實現初中化學教學課堂的改革,必須先解決學習興趣的問題。利用微課這一新興的教學資源,教師能夠組織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教學導入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起到培養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作用。具體來說,教師需要利用好微課視頻本身的特點。在確定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之后,教師可以選擇其中的核心知識點或者是與之前的教學內容有所聯系的知識點,制作出簡單的教學課件以及知識框架和要求。同時,教師需要通過自己制作或者是在網絡上搜索相關的微課教學視頻,并且將其嵌入到整體的教學導入設計中。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借助于一定的情境和案例來引入知識點的概念和內容,之后再展示出課件并且播放微課教學視頻,學生將兩者進行結合來簡單了解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這樣的課前導入一方面可以起到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這種較為幽默的視頻相比于教師本身的講解更能夠起到放松學生心態的作用,從而幫助學生以輕松的態度面對課堂,在課堂上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自然也就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另一方面學生也能夠通過這樣的課前導入初步建立起關于本節課內容的邏輯框架,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條理,其自身的學習效率也就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因此微課視頻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首先可以體現在課前導入與環境創設這一方面。
(二)利用微課進行教學整合,實現單元教學
對于當前大部分的化學課堂來說,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往往會忽略知識整合這一環節,將課時與教材編排進行對應,按照章節的內容進行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具備一定的優勢,學生能夠緊跟教師的步伐,便于課后進行總結和回顧,同時也便于教師利用教材理解和展示化學知識的邏輯框架。但是與此同時,這種課堂教學的設計方式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那就是對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影響了整體的教學效率。因為,一方面化學教材的編排是出于對整體初中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制定的,所以其在詳略的安排以及知識內容拓展等方面不一定適合于本班級內的學生。如果本班級學生普遍有著較好的化學知識積累,那么按照教材編排來組織開展教學無疑會造成學生學習時間和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另一方面,教材在編排的過程中會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當前的社會和文化因素。所以在一些章節的順序設置上會與知識本身的邏輯框架有所出入,所以教師根據此來設計課堂教學也不利于學生建立詳細完整的化學知識邏輯框架。基于這樣的問題,教師在教學改革中除了要實現學生態度的轉變和興趣的養成之外,更多的還是要主動教學的內容,強調教材知識的重新整合。而微課視頻就是實現知識整合的依據和框架。因為微課視頻本身大部分是根據知識點內容來完成教學講解的,所以能夠更加詳細地展現出知識內容和邏輯框架。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在整體了解教材中的內容之后,按照知識內容的主要方向來確定大體上的框架結構和部分劃分。之后教師就可以結合教材知識內容與微課視頻來對大框架下的知識進行細分。并且教師需要根據課堂教學的情況來選擇知識區塊,利用微課來進行以知識點為核心的課堂學習和講解,實現知識單元式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依賴于微課視頻的教學模式既能夠使化學課堂更加條理化,便于學生建立完整清晰的化學知識邏輯框架,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同時也為教師開展自主探究的課堂模式奠定基礎,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也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整體提升。
(三)利用微課開展實驗教學,培養實踐能力
對于類似于化學、物理這樣的教學課堂來說,除了理論知識的講解之外,實驗也是教學的重要部分,而對于學生實驗能力的提升則是教師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但是在當前的化學教學課堂中,學生在實驗環節的表現卻往往差強人意。這一方面是學生自己能力上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存在一定的問題。對于初中的化學實驗教學來說,放在第一位的是學生的安全問題,也就是正確的實驗操作問題,其次才是對實驗過程的完成與知識的理解掌握。而教師往往忽略了實驗操作的問題,導致學生在實際的實驗操作過程中不僅容易發生危險,而且也是對實驗課堂教學實踐的浪費。利用微課,教師可以對實驗教學的環節有所改革和創新。具體來說,教師首先可以通過播放安全實驗操作的相關視頻內容,并且結合其內容來設計一些競賽或者是其他形式的小游戲小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于實驗操作的記憶。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實驗的目的和操作過程來選擇類似的實驗過程作為導入和示范,在示范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微課視頻與教師示范相互結合的方式為學生進行整個實驗過程的大致展示。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完成課堂所要求的化學實驗。在學生完成實驗之后,教師則可以為學生播放相應的微課示范視頻,要求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自己在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一起進行一一糾正。這種以微課播放講解為主的實驗教學既能夠起到節約課堂教學時間的作用,從而使得初中的化學實驗教學能夠更加高效;又能夠降低一些實驗安全事故的發生,提高化學實驗課堂的安全性。除此之外,這種教學方式如果能夠搭配自主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則能夠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起到一定的鍛煉和提升作用,所以也有利于學生個人學習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的強化。因此,借助微課開展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是實現高效教學的有效方式和手段之一。
四、結語
隨著當前教學改革工作的深入,各學科教師都在積極探尋適合本學科的教學方式,以此不斷推進課程的發展。初中的化學教學也是如此。借助微課這一新興的教學資源和手段,利用其趣味性強,內容精煉等等特點,教師可以將其與化學學科進行有機結合,實現其在化學教學課堂上的有效應用,從而實現化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切實增強。
參考文獻:
[1]吳玟瑜.初探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2016.
[2]周凱.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管窺[J].考試周刊,2017(A2).
[3]蔡偉明.基于微課在初中化學復習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3).
[4]周彥.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中旬),2018(2).
[責任編輯 胡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