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生
摘 要:初中階段,語文學習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塑造與培養,在不斷豐富學生文學素養的同時提升學生個人的品質。在這樣的教育目標下,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也在不斷提升。本文將以名著閱讀教學為探討對象,提出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名著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進行名著閱讀教學的必要性與實際改進措施。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名著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4-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4.059
名著閱讀教學是閱讀教學中容易被忽視的一個基本內容。初中階段語文必讀名著書目眾多,教師需要嚴格按照教育規劃在不同年級為學生合理安排閱讀書目,但很多語文教師沒有將規劃與監督落到實處。除此之外,名著閱讀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語文教育者的思考。
一、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教育體制與試卷形式都經歷了改革,中考試卷中名著閱讀的考試內容占據的分數比以往增加了不少,可以看出教育部門對課外名著閱讀的重視程度在提高。但名著閱讀在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還是沒有引起過多的重視。首先,我國教育依然普遍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這就導致雖然名著閱讀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數有所提高,但名著閱讀的考試內容往往是一道選擇題或填空題,沒有占據過多的考試內容比例,而這一道選擇、填空題的分可以從其他地方如現代文閱讀、默寫等常規內容中得到。學生更愿意花時間來提升這些基礎內容的解題能力,而不愿意花費較長的時間來進行名著閱讀,再記背其中的情節內容。學生往往缺乏對名著閱讀的正確認識,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沒有及時為學生進行更正與科普。除此之外,有些教師在講評考試卷子時,名著閱讀這一塊幾乎不會講評。因為名著類考試題就是讀過基本就能選對,評講對沒有讀過名著的學生沒有任何幫助,而教師也無從得知學生名著閱讀的進度與實際情況。這也會導致學生對名著閱讀的重視程度下降。
(二)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
在初中語文學習階段,每個學期與年級都規定了不同的名著必讀書目,但學生的落實情況依然不好。部分教師缺乏對名著閱讀教學科學合理的規劃,導致學生的名著閱讀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有這樣的現象:一些教師為了促進學生在課后進行名著閱讀,每周都會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名著讀書筆記。但一些學生會從網絡上摘抄,假裝自己已經完成閱讀。而教師對學生的檢查幾乎只能從讀書筆記上進行,但這樣的讀書筆記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除了這個問題以外,教學方式也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初中階段的名著閱讀幾乎都是要課后進行,語文課本中包含的名著篇目非常少,教師幾乎不會花多余的時間為學生講解如何進行名著閱讀、名著閱讀的積極意義等,這就容易使學生在名著閱讀中受到阻礙,會降低名著閱讀的興趣,難以建立名著閱讀的習慣。
二、名著閱讀的積極意義
(一)契合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可以理解為在某一科目的學習過程中,為了達到更理想的成績而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在初中語文學習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素養包括書本上的重點知識內容、對文章的情感理解、閱讀寫作過程中的應用技能、對語文學習的整體態度以及在語文學習過程當中逐漸完善的價值觀等。擁有了這些素養,學生可以有效提升語文學習的水平與能力。而將這些素養加以總結與歸納,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可以描述為兩個內容:語言能力與人文修養。
語言能力包括語文學習中的種種技能掌握、對文章的情感把握與學生在寫作當中駕馭文字的能力。語言能力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當中最容易表現出來的外在能力,通過考試、訓練等方式直接反映。語言能力也可以理解為語文學習過程當中學生必備的個人能力,在語文考試中能取得較高成績的學生往往具備較好的語言能力。
語文素養的另一個內容則是人文修養。人文修養在語文學習當中也非常重要,通過語文學習對學生的品質性格進行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對學生的人格、三觀進行塑造,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人。名著閱讀教學培養的內容正是初中階段語文學習需要提升的核心素養。名著閱讀教學通過課外閱讀訓練的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練習自身的閱讀習慣、技巧與能力,逐漸培養起自身的語感。另外,名著書目往往包含著豐富的文化與歷史,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與精神世界。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逐漸建立自己的三觀、培養自身性格的階段,閱讀名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不斷豐富自己的眼界與見識,對學生自身精神世界的塑造帶來積極影響,這些都符合語文學習核心素養的要求。
(二)提升學生個人閱讀能力
在平常課文學習與閱讀訓練中,學生更多的是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閱讀與練習,學生自己在這個過程中難以發現閱讀上存在的問題,難以培養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而進行課外名著閱讀,是讓學生獨立自主閱讀的過程,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并逐漸進行改進。
名著書目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學生要在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訓練自己對關鍵信息的掌握、對情節內容的歸納等,可以訓練學生個人的閱讀能力。例如學生在進行名著閱讀過程中,很多書目中每一章都有特定的章節名,學生在開始閱讀時可能對章節名不會產生太多感想,但是在越往后的閱讀中,學生就會根據章節名開始推測聯想這一章節的內容,在閱讀前進入一個思考的狀態,可以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的整體效率。并且在閱讀同作者其他書目時,學生可以首先根據作者以往的文章風格、內容、時代背景等猜測這本書的內容與感情基調,并且在進行閱讀時檢驗自己的猜測。
在閱讀前進行思考推論是非常好的閱讀方式,學生可以逐漸培養起尋找文章標題、作者介紹中的關鍵信息,讓閱讀更加有條理與目標,而不是毫無目標的進行閱讀。名著閱讀可以給學生豐富的練習時間,讓學生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良好的閱讀方式,鍛煉個人的閱讀能力。
三、如何更好地開展名著閱讀教學
(一)制訂科學合理的名著閱讀計劃
要確保學生將名著閱讀落到實處,就要制訂更加科學合理的名著閱讀計劃,方便教師檢查學生閱讀情況的同時,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升名著閱讀的整體質量。
上文提到很多初中教師的名著閱讀教學工作只是為學生布置名著讀書筆記,而這種讀書筆記可以從網上摘抄,所以通過這樣的讀書筆記檢查學生名著閱讀完成情況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首先要更加嚴密地為學生布置名著閱讀周期與內容。例如在七年級上學期學習中,必讀名著書目包括《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收錄了很多短篇文章。所以教師可以將每篇文章閱讀任務布置到每一周的課外閱讀中,為學生規定好每一周的閱讀內容,讓學生盡量處在相同的閱讀進度上。
讀書筆記的要求還可以更加細致,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復述一遍本次名著閱讀的整體內容,訓練學生提取關鍵信息、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在復述完成后,寫出自己的閱讀心得體會。這樣的讀書筆記在復習的過程中更有價值,學生可以通過筆記標題的文章名稱或書目頁碼來準確得知閱讀的內容,通過自己復述的文章大意來回憶書目中的具體內容。
(二)培養學生名著閱讀的興趣
要培養學生的名著閱讀興趣,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要為學生介紹書目的內容。一些學生對名著閱讀沒有興趣是由于對名著書目認識不全面造成的,不知道書目中的內容,從而不愿意進行閱讀。而教師在介紹名著書目時,可以從作者與內容兩方面入手。初中階段必讀名著書目的很多作者都在語文課本中有文章,學生可能并不陌生。教師可以將這些作者與已經學習過的文章篇目結合起來,引起學生的聯想與好奇,進而再介紹名著書目中的大體內容。或選出其中經典的片段做一次閱讀練習,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名著書目中的具體內容。
除此之外,在名著書籍的選擇上還可以進行改善。教師可以盡量為學生推薦帶插畫與注釋的名著書籍,帶有插畫的書籍相比純文字的書籍更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過程中更能引起學生的聯想與共鳴。而帶注釋的書籍可以解決學生閱讀中遇到的理解困難,從而降低學生對名著閱讀的畏懼心理,提升學生名著閱讀的興趣。
(三)創設名著閱讀教學環境
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名著閱讀教學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名著閱讀的文化與魅力,增加學生對名著閱讀的重視程度。
首先,教師可以在教室設置一個“讀書角”,為學生添置相關的名著書目與其他優秀課外書籍,鼓勵學生課余時間自由進行選擇與觀看。由于學生每天在班級上的時間更長,讓學生在學校中可以隨時隨地自由地進行閱讀,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除此之外,讀書角的周圍還可以布置一些名著書目中的名言貼紙,并標明名言出處。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逐漸培養學生對名著閱讀的重視程度。
其次,教師在每一學期中與學期末還可以組織開展名著閱讀交流大會活動,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分析自己名著閱讀的心得、喜歡的片段、思考的問題等。通過這些文化活動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明顯地感受到名著閱讀的重要性,并為學生的名著閱讀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渠道,不僅可以使學生受到名著書目中優秀文化精髓的熏陶,還能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進行名著閱讀。
四、結語
名著閱讀是閱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基本內容。目前新課改與考試內容改革都在不斷加大對名著閱讀的重視程度,初中教師也要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教學思想與教學方式上及時更新,帶給學生更優質的教學體驗,幫助學生培養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同時重視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塑造。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多多借鑒已有的經驗與實例,不斷進行創新與改善。
參考文獻:
[1]趙麗娜.新課改下初中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
[2]許軍霞.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9).
[3]閻淑蓉.古典詩歌鑒賞與教學的幾點思考和嘗試[J].甘肅科技縱橫,2008(6).
[責任編輯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