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亞麗



【摘要】? ? 為了讓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明晰,思維更加嚴謹,認知更加到位,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文章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實際的教學過程,對人教版必修一《曲線運動》章節教學案例的設計,從概念課、規律課及實驗課等課型模式的構建,提出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物理新授課教學模式。
【關鍵詞】? ? 教學模式? ? 思維導圖? ? 案例設計
一、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概述
基于思維導圖應用的教學模式,即將思維導圖應用到日常教學之中,成為學生必要的學習工具,將填鴨式教學轉變為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建構的學習過程,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教師與學生合作交流的陣地。思維導圖的建構,將在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優化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二、思維導圖教學模式的建立
基于思維導圖構建的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自由的學習環境,通過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尋求知識間的聯系,掌握知識脈絡結構。學生需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形成適合自己的思維方式。具體設計可從五個方面出發。
2.1課程分析
通過通讀教材,整體把握。對教材的具體內容做到分類整理,明確重難點,確定新的知識內容可采取的教學方法和課時安排等。亦可將教材內容分為四個方面深入分析:核心知識點,基本知識點,輔助知識點及關聯知識點。
2.2教學目標的確立
新課程標準中,教學目標包含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養目標等三個方面。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應從這三個方面進行目標分析。根據目標要求學生應學會運用自己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并能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3教學過程設計
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自己的認識思路畫下來,同時,標注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明確學習的重點。帶著問題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課堂上通過自主探索或合作學習豐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2.4師生交流合作,構建思維導圖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確定以核心知識點為關鍵字的中心主題,通過知識引導進一步擴展思維導圖的內容。同時營造平等、輕松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自主思考,發揮想象,把自己的想法呈現出來,深入挖掘知識間的內在關系,從而繪制自己的知識結構圖,以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2.5合作學習,完善導圖
對于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探究,教師通過問題式引導,探究過程環環相扣,而每一步知識的生成還需學生間的合作討論。對學生進行分組,并設置相應的問題交流,通過小組間的交流探討,合作學習。每個成員深深的體會到不同思維的碰撞,完善豐富自己的思考方式,最后通過大家的總結歸納形成對本節知識的思維導圖。“集眾人之所長,成一家之言”。
三、 思維導圖教學模式的教學案例設計
教學案例以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曲線運動》為例,來說明思維導圖在物理概念、規律及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本章內容是在學習了直線運動和牛頓運動定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呈現的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曲線運動,可是曲線運動如何描述?如何確定它的運動性質、空間位置?物體做曲線運動的原因是什么呢?教材首先引入了曲線運動的概念,然后介紹了研究方法——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通過平拋運動的研究將方法進行了具體的介紹應用,后又將方法引致更為復雜的圓周運動,生活中的圓周運動例如汽車過拱形橋,火車轉彎,“水流星”“火柴桿”等模型中。圖1為整章課程分析思維導圖。
學生在學習曲線運動之前,根據課程分析同學們需要完全掌握已經學過的直線運動及運動與力的關系。只有深刻的理解掌握了描述物體運動的物理量、直線運動的規律特點及學習方法、運動與力的關系(即牛頓運動定律)等,在學習曲線運動時才會游刃有余,做到“有法可依,有序可尋。”因此,筆者在設計曲線運動整個章節之前,采用小測驗的方法對所帶班級進行了學前學情分析。
思維導圖在《曲線運動》概念教學上的應用
3.1教學目標的確立
知識目標:①知道質點在做曲線運動時的速度方向,并能夠理解曲線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②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能力目標:體會曲線運動與直線運動的區別和聯系,并體驗曲線運動的物體速度方向的變化。素養目標:能夠將生活中曲線運動抽象成模型,體會其奇妙和諧,增強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圖2為曲線運動思維導圖。
3.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①明確曲線運動的概念。②能夠描述質點做曲線運動的方向。③理解質點做曲線運動的條件。難點:理解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3.3教學過程
【課程導入】——認識曲線運動
新課引入時,教師可以引出生活中經常遇到的運動情況,及同學們已經學習過的直線運動,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物體運動的方向不變。可是生活中的其他運動例如自行車的賽車道、宇宙中的恒星、行星的運動又是一種怎樣的運動呢?(多媒體播放)再通過課堂演示,對比自由釋放的粉筆頭和水平拋出的粉筆頭,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兩支粉筆頭的運動情況。使得學生對曲線運動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師生這時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核心知識點——曲線運動,而直線運動顯然成為了輔助知識點。通過問題型思維導圖的呈現,引導學生更好的思考,在課堂上逐步完成自己的思維導圖。
【推進新課】:
師 曲線運動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運動形式,如運動員擲出的鐵餅,導彈發射后在空中的運動,汽車拐彎時的軌跡,地球、月球、人造地球衛星等各自繞著自己的中心的運動等等都是曲線運動。如何確定物體在任意時刻軌跡上的速度方向呢?
生 小組合作,親身體會。一名學生用細線拴一沙包,用手拿著細線的一端,使沙包做圓周運動。當沙包旋轉到事先選定的方位時,將手中的細線釋放,沙包拋出,請另一個同學記下沙包的落地點,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拋出點在地面上的垂足并與落地點連成一條直線。如圖3。
生 思考并討論:①我們學習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如何確定某點的瞬時速度的呢?②那么在曲線運動中如何求某點的瞬時速度?請同學們總結曲線運動的方向。
師 思維點撥:根據直線運動中某點A的瞬時速度,引導學生再次體會極限的思想方法,AB間的平均速度即為A點的瞬時速度。
總結 :1)曲線運動上某點的速度方向為曲線在該點的切線方向。2)物體作直線運動的條件:合力方向與物體的速度方向共線。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合力方向與物體的速度方向不共線。
3.4教學評價
教師點評:對于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從特殊到一般再回歸特殊的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了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則采用感性與理性知識相互滲透的方式,同時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探究,規律驗證,理解總結,整個教學環節自然順暢,環環相扣,嚴密合理。合作交流,將生活中的運動實例進行討論分析,使學生們更能深刻體會曲線軌跡的產生條件,進而明確運動與力的關系,為后續生活中的圓周運動一節做鋪墊。
四、 結論與啟示
通過以上的案例設計分析,思維導圖教學模式的構建是可行的,有效的。作為教學工具,它帶給教師和學生一種全新的體驗,通過思維導圖可將教師成篇的教學設計清晰明了的呈現,同時使學生將知識建構在自己的思維框架之上,更容易記憶、同化。長期以往,學生的獨立思考、知識遷移能力,創造性的思維都將得以很好的培養。
參? 考? 文? 獻
[1]侯建軍,李海青.思維導圖在我國教育領域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9(4):72.
[2]方瑞娜.思維導圖在高中力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5-12-01.
[3]董博清.基于思維導圖的中學物理教學實證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