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禮焱
摘要:進入二十一世紀,在我國新課改的逐步推進,學生的綜合能力成為教育教學的關鍵目標。而對于數學學科而言,數學思維能力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首要因素。思維是引導行為的關鍵,數學思維能力不僅是學生數學知識水平的體現,更是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級素養,在強化數學思維能力提升的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將得到更加有序、高質量的推進。因此,文本從實踐分組合作、多元角度分析、有效總結歸納、巧用模式變換、多樣問題引導、推進自主探究六個方面探究了初中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學習始于思考,思考始于懷疑。作為數學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敞開心扉,從質疑中提出新的問題,并能夠通過探究來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此,筆者就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談幾點做法。
1數學思維能力概述
數學思維能力,是利用數學觀念進行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思維能力中,對數字的敏感程度及想象推理能力是最為關鍵的指標。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數字的敏感程度決定了他們觀察、比較、概括、分析的深度,想象推理程度決定了他們發散、試驗、歸納和解決問題的水平。數學思維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可以通過后天的訓練及磨合發展、精進。數學思維能力是學習數學應當且必須具備的能力,它引導學生利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認知,以數學思想考慮實際問題,并最終在生活中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
2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2.1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當學生被動地接受教育時,學生幾乎是沒有問題意識的,思維也變得困難。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學習目的,增強學習意識,要使每一個學生明確數學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在激發學生問題意識中,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對策:一是要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興趣。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感到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二是對學生提出的合理問題,要及時給予客觀的評價。三是在備課時,要重點放到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上,然后在教學中刻意去訓練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四是適當組織提出問題的競賽,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刺激學生提出問題的興趣等。
2.2巧用模式變換,培養靈活性思維能力
靈活性思維能力是衡量思維運動過程的一種能力,不僅指個體是否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方向結合變化的情形而采取不同的辦法來解決問題,還包括思維的過程是單一方法抑或是綜合方法的獨立運用還是綜合運用。靈活性思維能力是數學思維逐步成熟的重要表現。而數學思維的靈活性來源于日常學習過程中的所見、所感、所行與所能。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利用多樣的教學情境和教學模式,通過不同教學模式的變換與融合,讓學生在一個多變但合理的環境中更多地激發思維中的靈活性。
2.3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
在課前學生通過微課學習進行預習,可以對課堂教學的知識形成基本概念的認知,并能對知識的具體應用形成基本了解,所以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重點可以放在學生在自主預習中遇到的問題上,對于一些基本概念無須再進行細致講解。課堂時間應更多地交還到學生手中,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具體來說,在學習一個新的數學概念時,首先教師要帶領學生簡單回顧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對一些重難點知識進行再次強調,并針對學生的易錯問題進行答疑解惑,然后再開始新課程的教學;然后,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向學生展示新學課程的重難點知識,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并進行小組討論,以此加深學生對新知識概念的理解,以最短時間讓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2.4師生合作,提升效果
當學生掌握了課堂教學重難點后,教師可設置練習題,并讓兩名學生在黑板上解答,對于一些較難理解的知識,比如加輔助線或者嚴格的證明過程,教師可適當給予提示和引導,幫助學生完成。等學生完成之后,先由學生自評,再由其他學生進行評價,然后教師給予及時評價。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師生合作進行課堂小結,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結語
總的來說,在實施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式,合理有效地運用翻轉課堂的優勢,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來構建翻轉課堂,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真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鄧正吉.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3).
[2]李文輝.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才智,2020(18).EABB6D9B-FACD-4B52-8E20-49EC551790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