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
摘 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一步一步地去提高;鼓勵學生多使用輔助方法,增強學生的解題信心;不要只重視解題結果的正確與否,要將解題思維過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不斷地嘗試與訓練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應用題解題習慣。基于此,以下對解答初中數學應用題的思維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應用題;思維策略
引言:
初中數學應用題的學習和普及,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另一方面能讓學生學會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學以致用,真正達到數學學習的目的。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學會培養學生讀題、解題、答題的能力,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同時,也要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讓數學應用題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得到強化,讓學生在理解掌握的基礎上提高自我學習能力。
一、加強元認知訓練,提高學生對自我思維的監控調節
元認知是一個心理學上的概念,是指個人對自己的對某一事物的認知理解過程的自我覺察、自我評價并且進行自我調節?;诔踔袛祵W應用題解題思維的元認知訓練,能夠幫助學生監控自己的解題思維路徑,及時發現不足并進行調節改善。目前已有足夠的實驗數據表明,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學生的元認知能力越強,學習能力越強。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加強元認知訓練,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有意識地明確自己解答數學應用題時的思維邏輯方式,提高思維策略訓練效果。元認知訓練包括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監控兩個訓練階段,訓練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一)言語化訓練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解答數學應用題的時候,用語言向自己(或同學)解釋自己分析題意、解答問題的思路,通過語言引發學生的元認知加工過程,進而對自己的邏輯思路進行監控、評價,提高學生思維的清晰度。(二)他人提問訓練法。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針對具體的應用題訓練互相提問。由他人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元認知加工過程,將學生個體的注意力從解題結果轉移到解題過程中去,在他人的幫助下,更好地監控并修正自己的認知活動。(三)自我提問訓練法。自我提問與他人提問訓練法相似,自我提問訓練法主要是希望能夠提高學生的自學自測能力,在前期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設置應用題思維檢測提問單,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要自覺針對提問單上的問題進行自我提問檢測,慢慢形成自我監控學習意識。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元認知訓練應該遵循“過程性、分解性、練習性”這三個原則。過程性,即重視解題過程;分解性,即學會將題目條件分解以明確自己的解題步驟;練習性,即在元認知思維訓練中,教師注重精講,而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練習實踐。
二、創設積極寬松的課堂氛圍,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初中數學的應用題題型復雜、解題過程繁瑣,所以教師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要調動課堂學習氛圍,為學生創設一種積極、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到輕松,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因此,教師教學時要避免過于嚴肅、認真,多和學生互動、交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于講解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進行批評指正。教師要因材施教,留心不同學生的年齡和學習情況,選擇應用題題型時盡量切合學生實際,選擇通俗易懂的,讓學生更快地理解知識,這樣學生在后面就會自覺主動地探究問題。在課堂上,學習氛圍好,學生精神飽滿,才會產生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更加復雜的問題。
三、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阻礙學生利用應用題解決實際問題的因素
阻礙農村學生利用應用題解決實際問題的因素有很多,任何一個小問題都會影響學生的解題過程和教師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及時進行分析和解決。比如題型識別不清晰、認知結構混亂、思維能力差、智力不足、心理障礙等,教師在教學時要多觀察學生的表現,對在整個過程中出現問題的點進行具體解決。題型認識不清,就進行專項練習;認知結構混亂,就引導學生重塑結構,分類匯總;思維能力差,就進行數字推理訓練、腦力訓練等;智力低下,就進行后天彌補,多在學生身上下功夫,進行輔導;心理障礙要進行開導、舒緩,讓學生學會調節情緒,改變自己的做題心態。
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應用題教學,塑造應用題結構
要想讓學生真正地掌握、理解應用題,教師就要隨時引導學生,在平時教學中,要多貫穿應用題教學知識,加強對數學應用題知識的遷移,找尋學生熟悉的點切入,增強學生學習應用題的能力。教師和學生都要明白,生活中的任何問題都可以是一個數學問題,教師要教學生把生活問題化為數學問題,學會把數學問題化為生活問題,提升學生數學建模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具體地向學生展示應用題的思維解析過程,讓學生學習自己整理信息點,自己推理,積極思考,嘗試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數、幾何等模型,教師對學生較弱的模型進行專門的練習,鞏固學生知識基礎,也有利于學生后期的復習。
結束語:
教師要不斷地創新和改進農村落后的數學教學方法,學會利用生活實際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邏輯能力,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學習,將復雜的數學問題變成客觀的生活現象,將抽象的生活現象變為可以動手解決的數學問題;幫助學生轉化思想,加強訓練、實際操作,多觀察、多動手、勤反思、勤總結。
參考文獻:
[1]王滿余.淺談初中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及解題技巧[J].學周刊,2020(34):87-88.
[2]呂芳.基于初中數學應用題解題技巧能力培養分析[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2020:563-564.
[3]吳筠.關于解答初中數學應用題的幾點思考[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9(10):93.
(四川省蓬安縣巨龍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