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程
摘 要:數學始終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基礎,在整個素質化教育中所發揮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正因為如此,本文將以初中階段的學生成長為切入點,從數學課堂的設計出發,列舉出初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希望能夠給教師帶來一定的參考和幫助,引導學生構建更加完善的知識框架,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好感,打造更加生動有趣的現代化課堂。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方法
引言:
近些年來,我國教育部已經在宏觀上數次強調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性,這一態勢也倒逼教師實現改革和創新。由于核心素養是一個宏觀且綜合的概念,與不同類型的學科教學之間也存在一定的距離,所以教師會把討論的重點放在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上,將其與具體的文化課程相連接,由此來達到數字化教育的目的,這一認知具有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但不可否認的是,教師也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認真思考,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應當通過何種途徑才能實現?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數學教學又與傳統的模式存在什么樣的區別?只有明確自身改革的方向,才能為學生塑造更加生動活潑的課堂。
一、結合多元化數學知識和資源
教師應當意識到,學科教學是以知識的學習為起點的,無論是何種教育,教學目標的達成,都需要以知識的學習為介質和載體。然而,學科知識教學的實踐并不意味著核心素養的培育就一定可以成功。以初中數學為例,如果同樣的數學知識受到了不同組織方式和設計活動的影響,那么課堂建設的效果也自然會存在區別。對此,教師就應當科學選擇教學內容,設計出合理可行的教學方案和計劃,讓數學知識學習真正成為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載體。
研究表明,那些能夠體現學科本質的知識,通常被稱為大概念,再經由科學設計之后,能夠輔助學生核心素養的成長。就數學課堂的設計來看,由于數學知識在解釋的過程中本身就多種多樣,所以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研究數與形,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就是文字語言對數和形描述的產物。例如,在學習與全等三角形有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必須要認識到本科的形是三角形,而且是全等三角形,這里所說的“全等”是對“三角形”的文字性描述,“完全重合”是對“全等”概念的界定。在過去,這種關系的梳理是相對罕見的,大多數教師都會把這種分析一筆帶過,只是希望學生能夠快速對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進行探究。但在新時期,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舉出全等三角形的例子,讓學生通過分析和歸納等方法形成感性的認識,在腦海中勾勒出大致的印象和輪廓,然后再讓學生用自己對全等形的理解對其他類型的題目作出判斷,在這一探索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就得到充分的發揮,他們的數學思維一直引導著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所以他們也可以更加完整地構建全等三角形的認知框架。另外,教師也可以用幻燈片投影讓學生判斷圖像是否全等,并引導學生闡述自己的判斷依據,在為學生提供抽象圖形,引導學生做出分辨和總結,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獲得更加生動的課堂體驗[1]。
二、設計多樣化課堂體驗活動
早在之前,教育部就已經針對數學課堂活動作出了一系列的論述和探究,肯定了數學活動在初中課堂中開設的必要性。在這里,數學體驗活動不能只停留在動手做這一層面上,那樣只會讓學生的理解變得過于膚淺,教師需要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懂得思考和分析,形成認知上的收獲,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再加上進一步的理論研究也指出,實踐活動能夠為認知活動提供有效的參考,認知活動又是對實踐活動的進一步升華和概括,兩者不可分割,相互依存,且相互促進,所以學生也可以從中積累更多的知識和經驗。例如,在學習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時候,一些細節性的問題經常會被師生所忽略——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方法的真偽,例如,角角角,邊邊角等等。如果說學生可以對前者作出輕易的否定,那么邊邊角角就值得學生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在這一條件的限定下,學生不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找到駁回的例子。對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實驗,先為學生準備三節折尺這一學習工具,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快速進入到實踐活動的狀態中。學生要用折尺的第1節和第2節確定一個不變的角,然后用折尺的第3節,繞連接點轉動,在振動的過程中他們會發現,第3條邊有可能出現兩個不同的交點。這也就說明,在邊邊角相等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會出現兩個形狀不同的三角形,而這兩個三角形也不可能是全等三角形。當學生觀察完畢以后,教師在讓學生脫離這一操作的過程,進行思維的加工,對剛剛形成的感性認知進行總結,與小組內的其他成員交流并合作,用數學語言描述出自己的感想和看法,教師根據學生的陳述進行總結和升華,給予他們適當的點撥和幫助[2]。
三、設置啟發性數學問題
核心素養本身就強調能力的遷移,這也是超越學科范圍的鮮明體現,雖然核心素養的培育應當以學科為基礎,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要過于依賴教材上的知識,而是要在必要的情況下實現課堂的拓展和延伸,讓學生向生活中汲取資源,用理論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挑戰,推動學科與生活的融合,讓學生真正熟悉理論,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這里,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出啟發性的數學問題,這里所說的問題解決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習題訓練,而是強調學生在一定思維的引導下,分析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例如,在全等三角形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出生活類的問題:要想測量一個小口徑瓶子的內徑,就可以用兩根等長的筷子穿過瓶口,構建出對等的全等三角形,這樣可以測量瓶口外的三角形的邊長,由此來計算出瓶子的內徑。或者,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觀察平分角的器材,讓學生去探究,為什么這一切可以通過作圖的方法平分一個角。
結束語:
綜上所述,持續性推動初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是合理且必要的舉動,這是引導學生積累實踐經驗的應有之策。本文通過知識的收集和整理,體驗活動的多元化設計,問題的引導這三個角度,論述了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方法,充分結合了初中教學的相關內容,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主觀意識,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在未來,教師也應當認真分析學生的基本學情,掌握好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
參考文獻:
[1] 張國梅. 對初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育途徑的思考[J]. 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3).
[2] 袁春偉. 初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路徑探索[J]. 新課程研究(上旬),2019,000(012):6-7.
(福建省泉州市徳化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