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克坤
摘 要:由于小學生中段學生的特點,其認知能力、注意能力和感知能力都有所欠缺,導致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存在各種問題。本文對如何提高小學中段數學計算能力進行研究,認為小學中段數學計算能力差的原因主要包括學生的注意力發展不完善、計算概念不清,算理不明、感知不準確和不良的學習習慣造成的,并相應地提出解決策略,認為可以從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培養學生的有意注意、加強課堂練習的指導和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著手,提高小學中段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中段;數學;計算能力
一、小學中段數學計算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一)注意力發展不完善
小學中段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對外界事物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有意注意經常讓位于無意注意。在對數學題目進行審讀時,學生往往忽略題目中數與數之間的聯系,只是片面地看到孤立的文字和數字,不能將已知項和知識聯系起來。另外,小學生除了對事物缺乏整體性把握外,他們的注意力經常不能持久,會隨時轉移注意力,如本來在試卷上計算的結果是正確的,但謄抄到答題卡上時卻出現錯誤,人們常說的粗心大意也和注意力不能集中有很大關系。
(二)計算概念不清,算理不明
學生要想做好數學計算題,掌握數學計算中的概念是第一位的,只有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計算原理,才能對計算題目游刃有余,不懼變化。如果概念不清,學生在學習數學計算時充其量是死記硬背,不能靈活掌握題型變化。在小學中段數學中,最常需要掌握的是四則運算的概念,學生只有對加減乘除的規則理解后才能熟練地解決計算題,首先可以先進行簡單的口算訓練,如整數的簡單加減,熟練掌握后可進行相對較難的筆算訓練,如果不能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也會造成學生計算能力差。
(三)感知不準確
小學中段的學生年齡集中在10歲左右,心智發展還不成熟,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往往不準確。首先,由于數學題目不具備像語文題目那樣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數學題目往往是文字和數字的結合,計算題目更是只有數字,顯得空洞洞,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做題欲望,對題目的感知自然會弱。其次,10歲左右的小學生短時記憶力發展仍不完善,對于需要短時記憶能力做支撐的數學計算題來講是有很大不足的,這樣最直接的結果便是造成記憶雜糅,計算錯誤。最后,當學生頻繁出錯時或遇到數值較大的計算題,他們會喪失自信心,出現看見數學題就煩的心理狀態,更甚者會直接放棄數學,討厭數學,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數字感知能力和計算結果會更加不準確。
(四)不良的學習習慣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在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包括如何寫字、如何聽課、如何答卷等,小學生就像一張白紙,這一切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引導。中段小學生在數學計算中主要存在以下幾點不良學習習慣,首先不愛檢查作業,寫完作業后不愿檢查,覺得檢查浪費時間而且麻煩,認為自己寫的都是正確的,盲目自大。其次,小學生的錯別字特別多,部分學生字跡潦草,書寫數字或文字時認為差不多就行,如把6寫成0,7寫成1等,造成計算錯誤。最后,小學生做計算題時只想著做題快,不考慮正確率,導致錯誤頻頻。部分學生沒有專用的草稿本,經常有學生在數學書上計算,非常不美觀。
二、提高小學中段數學計算能力的策略
(一)加強基礎知識教學
掌握基礎知識是提高數學計算能力的重要方法,只有掌握了數學計算的概念和法則,輔以經典題型練習,才能有效掌握數學計算方法,解答數學計算題型。對于小學中段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提升,首先需要將四則運算的知識講解清楚,尤其是四則運算中的運算順序問題,如當有乘除時,先計算乘除再計算加減,如果學生認識不到則會出現按照加減乘除自左向右的順序進行錯誤計算的問題。另外,對于易錯知識點應多加強調,如多位數的乘法計算中,很多學生對乘數中間或末位有0的情況仍按照豎式對位的方法計算,最后導致計算錯誤,對于這種易錯知識點需要講解清楚并安排好課后習題。
(二)培養學生的有意注意
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的有意注意能力較差,教師要在課堂教學和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有意注意,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不允許學生東張西望,培養學生的自制力,如果學生難以堅持1節課的時間,可以將時間拆分成兩個20分鐘,中間休息5分鐘,長此以往鍛煉學生的有意注意。另外,老師要觀察學生做題的過程,如果出現發呆或者速度過快的情況及時提醒,對于題目中明顯的錯誤要讓學生反思為什么,糾正錯誤并改正。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學習習慣對提高學習成績具有非常重要的原因。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不愛檢查作業、錯別字多、追求速度。對于不愛檢查作業的習慣,教師可以監督學生做完作業后讓學生自己進行檢查,或讓學生互相檢查作業,培養他們檢查作業的習慣。對于追求速度錯別字多的學生,可以讓學生在做作業之前先打草稿,經檢查無誤后再將作業謄抄到作業本上,保證作業本的干凈整潔,這樣既保證了作業的準確率,檢查出自己不易察覺寫錯的錯別字,又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四)加強課堂練習的指導
教師的有效指導是學生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保證。首先,教師要將知識點講解到位,如四則運算法則的講解,可以通過PPT或讓聽懂的學生上臺進行再講解。其次,教師要對課本上的例題進行精講,通過例題反饋知識點,加深學生的理解。最后,教師要給學生設計數量適宜的練習題,可以在課后習題也可以在教參書中尋找,讓學生隨堂練習,教師要及時講解,鞏固對計算題中知識點的掌握。另外,教師也可以設計豐富多彩的小組活動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參考文獻:
[1]銀龍.淺析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J].中華辭賦.2019年01期.
[2]朱松青.論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的創新[J].新課程(中).2018年03期.
[3]陳丹.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現狀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8年76期.
[4]陸路.夯實基礎,掌握技巧,培養習慣——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之我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年16期.
[5]劉小燕.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年20期.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清江鎮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