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先英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是指導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一門科學,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果我們能在課堂上施行快樂教學,不僅會讓學生學得愉快,還能學得更有效果,因此,道德與法治課堂滲透快樂教學非常有必要。為此需要我們創設快樂的情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搜集充分的“快樂”素材等。
關鍵詞:快樂教學;道德與法治;興趣
早在春秋時期,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快樂教育的思想,?他強調“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愛動的,快樂的感受是更好地學習的情感基礎。在課堂上,我們發現當學生喜歡某種活動時,他們便會全身心投入其中,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體驗興趣是實行快樂教學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習者對內容、情境發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傾心投入。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產生體驗興趣,我在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展開教學活動的時候,努力在貼近學生真實生活、蘊涵新問題、采用新形式、追求挑戰性、創造生動形象的視聽效果等方面動腦筋、花力氣。利用現代媒體恰當地將聲、形、色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置身自己喜愛的、能充分滿足自身心理需求的情境、活動中,就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如:我上九年級第三單元認識國情、理解國策中講“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我國基本國策”時,選用的素材是讓學生計算下列題目:假如每人每天浪費一張紙,那么十三億中國人一天浪費多少張紙?那么乘以365又是多少張紙?學生通過計算看到得出的數字如此巨大。”歸納: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如果無限地浪費,將是一個天文的數字!可見實行合理利用資源的我國基本國策,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制定的基本國策,是我國在目前條件下解決資源環境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而逐步走向富裕的唯一正確選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j教師就必須為孩子們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情境,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以興趣促進學生樂學。
二、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快樂”的教學氣氛,這是道德與法治治課堂實行快樂教學的基礎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 教師必須勇于拋棄陳舊、迂腐的傳統觀念,放下唯我獨尊的架子,要讓學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老師也有不如學生的地方,師生之間是平等、民主、和諧的,有什么見解可以放膽在課堂上發表。教師要淡化授予者、管理者、權威者的角色,強化服務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當學生就某個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時,值得肯定的地方一定要表揚,若有不對,切記不要輕易否定,而是引導學生闡述自己思考的理由,這樣容易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感受到參與的快樂和取得成果的喜悅。
三、搜集充分的“快樂”素材。這是道德與法治課“快樂”教學的必備條件
“快樂”教學離不開“快樂”的素材。快樂素材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功去做、去想,細心留意身邊的一些生活案例,但有一點必須做到,就是要把獲取的信息記錄,并進行加工處理。如:我上《誠實守信》一框課時播放趙本山春晚小品《賣拐》的部分內容,讓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有關誠信的相關知識點,從而明白誠信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運用快樂素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
四、建構“快樂”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樂在學中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在于明確經營課堂的主導者是教師,理念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途徑是教會學生學習,落腳點則是學生在快樂中收獲知識。
第一、創設“快樂”的教學情景。這是進行“快樂”教學的基本方法。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的任務就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投入到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并以其親身生活實踐為基礎,從中獲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學生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我們的教學增添了亮麗的色彩,它能做到圖文并茂,影音具全,給予學生極大的感覺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學效果。教師要特別注意收集一些和教材有關的近期發生的重大時事政治。如:上八年級思想品德“生命健康權”時,我準備礦難、食品安全等事件,從中選取一些材料,作為導學案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看,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投入到本課焦點話題“生命、健康”的討論上來,那種討論的激烈程度真是無法形容,最后我根據教材需要進行分析、總結歸納。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而且也增加了學生的信息容量,更重要的是能培養了學生分析教材的能力。所以教學過程中我盡最大量的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新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勇于探索。
第二、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給予激勵性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中收獲“快樂”,從而增強學習的濃厚興趣。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的給予表揚。在教學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見解,老師也要給予充分地肯定,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成功的“快樂”,覺得自己有能力、有潛力、有獨創性,從而使學習興趣得到加強,激起深入學習的強烈愿望。
總之,教師要充分挖掘教學中的“快樂”因素,讓學生在樂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證明幽默風趣的老師很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可和尊重;充滿歡聲笑語的課堂更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保護學生的創造力。師在樂中教,生在樂中學,讓學生在輕松中學到知識;在不知不覺中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是非觀。
參考文獻:
[1]樊慶紅《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閆桂琴 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論 [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0)
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第二中學 04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