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南
摘要:隨著中國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涌現出許多影響很大的教育教學模式,而結構化教學又是近些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形式。結構化教學使知識更具意義,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教學質量的發展。學生對于知識儲備屬于一種鏈條式和網絡狀的發展特點,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要繼續鞏固舊知識,因為他們直接也是有關聯的,新舊知識都屬于一個知識系統領域。因為這些事物的發展,教師和學生的知識體系才會不斷地完善和嚴謹。因此,教師通過在教育教學中運用結構化的知識方法,才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知識,加工、運用知識、遷移知識。
關鍵詞:結構化教學;教學模式;教學探索
引言:
在教育教學中,對于結構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應用,老師和學生都有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只有建立起相對系統的、結構化的知識體系,才能在教育教學的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對結構化教學模式的定義[1]
在中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下,學校和教師對于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創新中,而它們生命力也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兩種的有效結合中表現出來。結構化教學模式是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特點、對知識的儲備量以及教學所使用的教材的特點和教材內容知識等的總體水平,通過一些具有模范作用的案例教學,優化和強化課堂教學內容,形成一個具有標準規劃性的知識體系,以教為指導思想,以學為主體責任,以此來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對問題的歸納能力、對問題的總結能力、以及學習上的綜合能力,并達到學生的能力拓展,讓他們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向更好更廣的教育教學化階段邁進更大的一步。
二、實施結構化教學模式的依據[2]
(一)依據時代快速變化的需求
在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更多的要求是在教育這一方面可以真正的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發展學生對于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可以熱愛學習并且可以主動的去學習去獲取對自己有意義的知識,以此來迎接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的無數挑戰。
(二)依據學科和教材特點
在當前中小學生的學科學習中,學生每天面臨七八門學科的學習,負擔也是比較大的。所以根據學科和教材的特點來實施結構化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歷史這門課屬于記憶和意識形態的范圍,這就說明在老師教學過程中必須從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這一方面,來進行發揮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隨著高考體制的變化,讓歷史這門課有著更重要的地位。老師和學生都不能有所松懈,老師要在歷史教學策略上有著多種多樣的變化,讓歷史教學課堂變得活躍起來,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讓教學過程更加復合每個高三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讓教學評價更加客觀。這樣既使高三的學生對歷史這門課充滿熱情,有著濃厚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點,還使學生快樂的學習歷史這門課程。所以優化教學策略,結構化教學模式的實施,讓高三學生快樂的學習歷史知識內容是很重要的。
(三)依據學生的心理性格特征
在學習方法方式中,每個學生都有著他們不同的見解,他們有著不同的想象力,記憶力,洞察力等,所以他們每個人對學習也有著自己的方法有著自己的辨析能力。在教學課堂中,老師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講課時,因為每個人對事物的認知水平和表達見解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每個學生都會對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吸引,但是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厭倦這種千篇一律的課件形式教學,進而學習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所以老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來運用結構化教學模式,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學習的內容,然后根據他們自己的選擇,老師加到教學方法中,讓學生分組討論,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三、結構化教學模式實施的策略研究[3]
(一)遵循發展規律,構建知識網絡
在教育教學中,教材的正確運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占著重要的百分比,對于課堂內容的編排和調整以及教學的重難點的分析,教師根據教材都是可以整體有依據的。對于知識的構建,教師也應該要加強這方面的方法,例如,在進行英語整篇文章學習上,學生會因為文章繁多而產生厭惡情緒,所以老師要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一個思維導圖的應用,將這篇英語文章有一個大致輪廓的分析,讓學生根據這些條框的內容去學習,先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然后根據開頭結尾對文章有進一步的了解。思維導圖的應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梳理英語整篇文章的脈絡情況,還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
(二)善于甄別方法優劣,滲透學法指導
在學生課程學習中,對許多概念性的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夠清晰,這樣就會導致部分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不清楚,所以老師要加強這類知識的結構講解。在教育制度改革之前,老師大多重視學生在知識技能這方面的習得,而在結構化教學模式中,這種方法不僅只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在學生解決問題的時候去重視學生解決方法的習得。
(三)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形成
教師利用結構化教學模式去引導學生在學習上進行輸出,既提高了教育教學方法在實踐中運用的重要影響,又提高了學生學習能力,這是教師在教育制度改革上的重要突破,對于學生來說這又是榜樣的模范,使學生在學習中敢于提出疑問,力求創新和突破。
總結
通過結構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教師的課程氣氛由冷清逐漸變得活躍起來,由之前傳統的教學模式也變為啟發性的指導學生能力的結構式教學,學生在此教學模式的引導下形成了一定的知識體系,又培養了在學習上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辨析能力。
參考文獻:
[1]余勝泉.馬寧.論教學結構—答邱崇光先生[J].電化教育研究.2003(6).
[2]徐小林,倪敏等.“學科結構”融合“積極學習”提高提高復習效率[J].中學教學參考,2016.
[3]劉暉.結構化研討式課堂教學實踐及其創新成效[J].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
廣西省南寧市東葛路26號桂房大廈二樓成人教育學院 53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