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如今在高新科學技術的持續推廣應用下,實現了智能化、自動化、網絡化為主題的轉型升級,這也使得進一步提高了對于專業技術實踐人才的技能標準與要求。推進并改革現行人才教育培養模式,建立現代學徒校企融合教育機制勢在必行。為此應當在保障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前提下,以明確教學教育要求為基礎,歸納并制定教學目標,優化學徒制培養方案,建立引入實踐元素搭建校企融合平臺,進而為滿足推動專業技術人才科學化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學徒制;校企融合;人才培養;創新實踐
1.引言
未來復雜多變的市場經濟環境形勢,使得職業學校學生所面對的就業環境壓力進一步增加。一方面,不同種類形式的技術思潮以及多種型號的科技裝備,被廣泛應用在產業生產當中,而結構復雜、科技含量較高的設備,需要大量專業人才進行實踐操作。另一方面,傳統、單一、固化的技術培養模式在理論、技術、設施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已經不能適應當下快節奏、高效率的發展形態,創新現代學徒制度,積極推進校企融合機制,已然成為職業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
2.新時期內現代學徒制度的產生因素
傳統學徒制度的誕生與推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崗位作業的需求,但是其技術科技含量、操作程序的嚴謹性,在職業素養不高的人員操作下,導致出產產品質量不高。因此需要進一步對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及道德品質開展專業化規范管理。加深實踐生產與理論教學相互融合,實現專業學科設置與勞動市場需求相匹配,滿足當前就業崗位對于復合型實踐人才的訴求。從而形成教育推動產業進步,而產業指引教育變革的良性變革循環[1]。
3.明晰新環境下校企融合人才培養教育要求
第一、堅持以“立德樹人育人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將職業學校的教育重點從原有以理論知識的學習教育為主導,以教師課堂講學為中心,逐步轉變至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其綜合素質能力為關鍵點的教育目的,積極推進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熟練掌握程度,以及對于技能的實踐應用能力。并通過不斷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檢驗相互結合,加深對知識的領悟與認知感。激發學生的獨立創造性。
第二、圍繞創造現代學徒制度為依托,將學校的教學優勢與學校的實踐基礎有機的結合起來,對人才教育中所使用到的場地、器械、教材等硬件設施,以及理論、專業屬性、指引方向在內的軟件元素進行重新分配組合,學生能夠更容易接受應用知識。
4.結合教學實際規范并制定人才教育方案
以機加工類學科專業教學為例子:
一是要對機加工專業的職業特性及未來就業覆蓋范圍進行熟悉與了解。同時掌握該行業領域內在就近期階段內的發展開拓方向,理清行業內各元素之間存在的內在邏輯關系,如:機加工中智能化數控機床的技術類型以及零部件加工型號等。
二是要以此為基礎,憑借職業學校內涉外學術交流活動以及“產教實踐”等教育平臺,尋找到與機加工專業相關聯的上下游生產部門,其重點在于符合當下教材的主題內容以及生產操作中適用的作業機械型號。
三是與涉及專業教育的企業或其它生產機構,共同設定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實踐管理等一系列合作機制。一者建立共同人才培養制度約束,包括學生進入企業后的崗位操作管理以及日常行為規范等環節。二者還要結合企業當期生產經營現狀,來篩選配置用于“帶徒弟”的教育資源,包括生產計劃、機械型號、技術工藝等[2]。
5.引入新元素創新學徒制度教育組織形式
首先,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一方面要對地區內產業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充分勘察,包括區域內工業、農業、服務業等不同產業的經濟總量占比,以及產業轉型升級所依靠的政策方針內容。另一方面學校現有的建設條件及所處教育環境,是否與駐地產業經濟趨勢相吻合,逐步擴大學徒制度的教學規模及范圍。
其次,所引用的教育學習資源應當以貼近實際生產勞作方式為關鍵要素。依據不同的學生學習能力特征以及所學專業特性,積極開展踐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形式。例如:在學期教育中對于如何強化幼師與幼兒之間的情感緊密度等問題內,則應當以此設定研究課題,在學校學科教學中來尋找理論知識基礎,在幼兒園教學實習中來探索與幼兒進行情感互動、語言表達交流的措施。
再次,加強對其學習成果的監督管控力度。將學生院校理論學習與企業內參與“學徒”教育活動的綜合表現為衡量標準,對學生技能掌控力以及教師教務實踐性進行監督核查[3]。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學徒制度的形成與實踐,將理論技術知識與實踐操作進行了相互結合,并借助校企對接平臺,促使學生對于技術思考與實際流程掌握等綜合素質能力得到充分培養。為此構建新時期新型校企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新型學徒制度運行體系,已然成為促進專業人才教育規范化、長遠化革新所經歷的必然趨勢。要明確技術人才培養要求,制定合理化教育目標,優化完善技術人才培育方案,創新科研教學組織形式,從而為加快高技能人才教育拓展出新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姜海平. “現代學徒制班”頂崗實習的實踐與思考[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1):198-199.
[2]曾小波,何瑛,楊益梅. 高職院校”三站互動分段輪換”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1(7):140-142.
[3]戴威. 淺談現代學徒制所面臨的兩個問題[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21(2):67-68.
本文系中華職教育社單位課題或者項目,課題或者項目名稱(課題或者項目編號:ZJCV2021B14)
作者簡介:孫新城(1979—),男,漢族,浙江紹興市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智能網聯汽車技術;
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紹興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