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
【摘? ? 要】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要充分運用自己的創造性,為學生打造一個多變、開放的數學學習環境,以幫助他們維持對數學學習的新鮮感與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對數學知識展開思考與探索。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探索,其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將能夠得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問題情境;創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4-0018-02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Creating Mathematical Problem Situ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re Literacy
(Longcheng Junior Middle School, Qin'an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ZHANG Li
【Abstract】There are many ways to create mathematical problem situations. Teacher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ir creativity to create a changeable and open mathematics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to help them maintain their freshness and enthusiasm for mathematics learn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actively develop mathematics knowledge in a vivid teaching situation. Thinking and exploring. Through active exploration,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develop their learning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Core literacy;Problem situation;Creation strategy
一、結合學生認知特點進行情境創設
要真正做到對數學問題情境的有效創設,教師創設情境前,要提前了解班級學生的詳細情況,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只有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才能確保提出的問題能夠被學生真正理解。而理解是思考的前提,學生只有在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透徹的理解后,才能更加深入地思考問題,進而找到行之有效的解題方法。通過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來進行提問,教師還能在教授新知識的過程中,聯系已經學過的舊知識,引導學生進行回憶和聯想,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發現數學知識間的聯系,構建一張完整的知識網絡,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例如,在進行《一元二次方程》教學時,教師在教學前,首先通過課件展示“[3x-5=0]”,詢問同學們這個方程叫什么?在同學們回答出“一元一次方程”的答案后,教師可以請學生回答:“什么樣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帶領學生將所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有關知識進行了有效的回顧。接著教師乘勝追擊:“我們在初一已經學過了一元一次方程,今天我們要在這個知識的基礎上,學習一種新的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接著,教師可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幾個一元二次方程,請學生試著說明一元二次方程的特點。教師通過這種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設置教學情境的方式,能夠將新舊知識進行有效銜接,讓學生在對舊知識的回顧中,對新知識展開思考,利用問題情境創設的方式也能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挖掘生活素材進行問題情境創設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問題情境創設,教師還要善于利用各種生活元素。數學具有較強的工具性和實用性,在實際生活中,許多生活場景都包含了各種數學知識。教師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來進行問題情境創設,能夠讓學生順利地將數學知識與各種具體的生活場景對應起來,并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對數學問題展開有效聯想。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發散思維與創造思維都能得到更好的鍛煉,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也能更加積極主動。通過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學生能夠有效分析出問題的解決方法,并運用正確的思路和知識對問題加以解答。教師挖掘生活素材進行問題情境創設能夠讓學生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得到有效增強。以《軸對稱的認識》為例,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首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各種具有軸對稱美的經典建筑物,如故宮、凡爾賽宮、泰姬陵等,然后請學生回答:“這些建筑物美嗎?它們都有什么共同點?”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回答出“軸對稱”這一答案。教師通過利用學生熟悉教師需要建筑物圖片進行問題情境創設,能夠讓學生對軸對稱的概念和特點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學生在教師進行新課知識講解時,也能更加積極主動地跟隨教師一起思考,在積極主動的思考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全面發展,課堂的教學質量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三、引導建立數學模型進行情境創設
在初中數學教材中,包含了大量關于航行類、測量類以及氣象建橋等工程類應用問題,在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時,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空間思維能力以及觀察分析能力,為了確保學生準確掌握解答這類應用題的方法,教師就要善于利用問題情境創設來引導學生建立數學模型,確保學生通過自己的仔細觀察以及深入思考,來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進而順利找尋出問題答案。這種問題情境創設的形式,在提升學生的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同時,也有效促進了學生空間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的全面發展。以《幾何問題的處理方法》為例,首先展示示范例題:如果有一個三角形它的兩個角度數相等,那么兩個角對應的邊也相等,并請同學們證明這個命題的是否成立。在學生思考時,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設法構造兩個全等三角形,AB、AC分別為這兩個全等三角形相對應的邊,請學生畫出△ABC的平分線AD,并依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來證明等角對等邊這個命題的正確性。通過這種引導學生將數學問題轉化成幾何模型的方式,促進學生解題思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對數學問題進行仔細的觀察與分析,并通過分析來發現知識間的規律,發展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
四、通過鼓勵自主探究來進行情境創設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就要善于利用各種問題情境創設的機會來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數學知識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知識,學生只有自己親自進行各種實踐,才能真正掌握數學知識,發現各種數學知識之間的規律,進而有效掌握知識間的聯系,學會靈活地將知識運用于實踐之中。要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探究熱情,教師在進行問題情境創設時,就要學會設置懸念,引發學生對新知識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讓學生真正發自內心地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索,并在積極主動的探索中,有效掌握各種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以《變量與函數》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幾組情境問題,請學生思考:“學生們都非常喜愛的動畫片——《名偵探柯南》,在這部動畫中,經常會看到柯南利用腳印來推測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同學們指導這里面包含的數學知識嗎?同學們見過相撲運動員嗎?你們知道是運動員的飯量更大還是同學們的飯量更大呢?你是怎樣知道答案的?”教師引用學生非常熟悉的兩個情境進行提問,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點明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思考和探究,在思考的過程中發現兩者之間的對應關系,并順利理解抽象的函數概念,學會從實際生活場景中感知數學知識,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這種情境創設的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五、借助數學背景故事來進行情境創設
在初中數學教材中,許多數學知識背后包含了豐富的數學背景故事,教師在進行數學問題情境創設時,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背景故事來進行情境創設,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深刻感受數學知識中包含的人文素養。學生通過對數學背景故事的了解,能夠認識到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以及數學知識被發現的實際意義。在課堂教學時加入對數學背景故事的講解,也能有效緩解數學課堂枯燥沉悶的氛圍,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以更加積極飽滿的狀態投入學習之中,促進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進行《勾股定理》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講解知識前,首先給學生講述關于勾股定理的趣味小故事——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在去朋友家做客時,通過朋友家鋪設的地板,發現了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某種數量關系的事跡。以及向學生講解故事的發生背景在距今2500年前。教師通過對數學背景知識的講解,能夠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更加充滿興趣,同時也能感受到古人所具有的智慧。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能夠深刻感受到數學的歷史文化底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自覺主動地對“勾股定理”進行探索與發現,在探索的過程中培養數形結合思想。
六、結語
綜上,基于核心素養下開展數學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善于利用問題情境的創設來激發學生的思考意識,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增強學習興趣,促進自身學習能力和數學素養的有效形成。
參考文獻:
[1]李萍.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8(84).
[2]羅震宇.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的分析[J].考試周刊,2018(66).
[3]周秀峰.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及教學效果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
[4]李永樹.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問題情境創設[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0(03).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