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妮
摘 要:美術課程在學生的小學階段對培養學生的美術細胞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學科之一。近年來社會大眾對實施中小學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美術教育的重要性被廣大群眾所認知。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美術教學已經難以適應日新月異的小學課堂,小學美術教學迫切地需要革新以滿足現代化社會對小學美術的教育需求。文章將介紹小學美術教學的現狀,并針對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美術;時效性;課堂教學
一、 小學美術教學現狀
(一)教學模式單一傳統
教師在發揮著提供教育場所的基本職能時還發揮著拉近學生與教師距離的重要作用。過往教師在教學美術過程之中往往只是通過讓學生進行觀摩畫作,講解理論知識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大量地灌輸課本的理論知識卻忽略了培養學生實踐動手的能力。美術教學是需要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通過不斷地實踐了解繪畫的技巧和色彩的搭配,并實現對所學知識的再創造。然而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過為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大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對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時效性極為不利。
(二)忽視藝術技巧教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對新課標理解不透徹的現象,認為美術教學只需要對藝術的歷史文化對學生進行介紹和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研究。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嚴重忽視了對藝術技巧的教學,這導致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氛圍過分的單調,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難以激發對美術的學習興趣,限制了學生的美術思維的發展。
(三)美術作為副科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
大部分的學生在年紀較小的時候對美術繪畫極為感興趣,在生活中常常能看到孩子的涂鴉,然而伴隨著學生的成長,越來越多的學生會出現不知道畫什么,要如何畫的情況。這是由于美術作為副科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占比有限,甚至有部分的教師和家長對學生傳遞了美術是不務正業的思想。種種的原因導致了學生對美術學習漸漸失去信心與興趣。
(四)教師的專業水平不足
教師的專業水平不足同樣是導致小學美術教學無法順利開展的原因之一。我國疆土遼闊,部分貧困地區的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資源有限,對美術的教育有著嚴重的影響。美術課程由于其特殊性其受重視程度難以和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相比,校方對美術課的資源傾斜也就極為有限,更有甚者會有出現美術老師身兼著其他職務的情況出現。這樣的教學現狀致使美術教師的身心無法全部投入教學之中,自身的教學水平停滯不前。教師難以有足夠的時間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使學生學習美術的過程相當的困難。在一些偏遠地區甚至有美術教師并非美術專業出身,其對美術教學也僅僅是一知半解,如此一來又何談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呢?
二、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徑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新課標中要求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這就要求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以往高姿態的教學方式,真正地深入課堂與學生成為互幫互助的伙伴,幫助學生在自由、輕松、愉快、平等的學習環境中更好的學習知識,掌握美術技巧。在以往的美術教學過程之中往往是由教師對學生進行講解為主,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之下會有較大的壓力,很少有學生會與教師對美術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點和難點進行探討,這樣往往會出現教師叫學生畫什么學生就畫什么的情況出現,這樣子的學習狀態對小學美術教學是極為不利的,一方面限制了學生美術思維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又制約了學生的藝術天賦。學生的作品在這樣高壓的學習環境下變得刻板或死氣沉沉,喪失了一幅畫應有的生動氣息。為了改變這樣的教學環境需要教師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繪畫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自由發揮,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和思維與教師進行溝通,將每一副繪畫作品賦予他們應有的生機。在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應當充分鼓勵學生,給予學生自信心,讓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大膽地將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表達出來,這有助于課堂氛圍的活躍,促進美術課堂的時效性。在這樣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藝術細胞,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進繪畫過程當中的同時還拉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培養小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興趣的培養對小學生美術學習效果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為小學美術教師,我們必須在深入了解這一事實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小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的,我們既可以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將一些精彩美術作品及其相關故事等更加直觀、形象呈現到小學生眼前,激發他們的探索意愿和探究興趣,也可以讓小學生在對美術作品的分析、交流以及討論中創造更加優異的成績。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小學生喜愛的一些卡通形象及其創作方式引入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讓他們根據自身理解描繪出其心目中的精彩卡通形象。如此一來,我們不僅能使小學生更加積極、踴躍地參與到美術作品創作過程中,還能使他們在創作過程中最大限度上感受到美術創作的樂趣。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到一些美術教具的制作過程中。在此期間,我們既能在鍛煉其肢體協調能力、手部精細運動能力的同時還能使他們對課程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與領悟,從而更加專注地投入此后的教學活動中。在此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一點內容就是,教師務必要和學生建立,并保持和諧的師生關系。如此一來,即便那些對美術知識不甚了解、無甚好感的小學生也會出于“親其師愛其道”的緣故而認真地了解、參與到美術知識的學習中。
(三)創新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
伴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美術教師應當積極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針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及時對教育觀念進行改革,創造與時俱進的教學方式,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可以劃分小組,讓小組成員共同探討美術知識,結合多媒體設備等現代化互聯網設備為學生提供直觀且豐富的美術資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對課堂的高度參與,學習積極性保持高度活躍,刺激學生的思維發展。如此一來,對美術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應當注重啟發、討論式的教學方式的使用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發展。同時,每位學生的繪畫天賦并不相同,在教學過程之中可能出現部分學生對繪畫十分敏感,繪畫水平較其他同學有著明顯差距的現象出現。教師針對這一現象同樣也可以采用分組法將不同繪畫水平的同學分成不同的若干個小組,保證每個小組成員的繪畫能力處在大概一致的狀態之下,這對于教師針對學生個性化發展制訂合適的教學計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使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能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對自身繪畫水平提高有用的知識,保障了教學任務的順利開展,提升了教學效果,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積極正面的影響,提高了小學美術課堂的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