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朝義
【摘 ? 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多組織生活化的實際操作,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應用性,進而提升數學興趣;要設置生活化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要讓學生欣賞生活之中的數學美,從直觀興趣出發來感受相關的數學知識,自然而然地進行數學探索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樹立生活理念,學以致用。本文針對數學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深度落實措施進行了全面探索。
【關鍵詞】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對策;運用措施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活動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開展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從這個要求方向來看,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必須要更為廣泛,從例題生活化、習題生活化和探索生活化出發,逐步向操作生活化、問題生活化和感受生活數學的高層次方向發展。本文就針對數學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深度落實措施進行了全面探索。
一、生活中實際操作,感受數學應用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數學已經不再是一種單一的輔助性工具,而是解決眾多領域重要問題的關鍵方法,所以生活化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要多組織生活化的實際操作,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應用性,進而提升數學興趣。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公頃和平方米》的教學時,教師活用教材,直接提出了最終的研究問題“通過學習,借助小組內集體的力量,請同學們能夠量出學校操場的長和寬,計算出它的面積,看夠不夠一公頃。”這個問題屬于實際的生活化操作問題,但是這個問題的解決不是直接操作就可以完成的,教師要讓學生先借助教材來了解“公頃和平方米直接的換算方式”,然后在小組內研究究竟要用怎樣的方式更快、更準地計算出學校操場的長和寬呢?小組同學共同商議后決定來向體育老師借卷尺或者是用腳步進行估算和丈量。最終學生都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樣的生活化實際操作問題完成之后,學生不僅學會了公頃和平方米的換算方式,還復習了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進行了數學實際應用的探索,最終,獲取知識的方式將會永遠留在學生的頭腦中,學生不僅興趣濃厚,也會有真實的數學應用感受,提升了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
二、設置問題生活化,激發學生探究心理
生活化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要設置生活化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數學天賦,用不斷創新獲得經驗,去服務于每一個學生。例如,六年級上冊《扇形統計圖》的教學時,教師就提出了生活化的問題:選擇我們經常喝的袋裝牛奶,將其中含有的營養成分按照扇形統計圖的形式來制作統計圖,比如包括水分、蛋白質、脂肪、乳糖等其他內容。這樣的生活化問題帶有很多的差異性,因為學生選擇的乳制品是不同的,所以各種百分比的統計圖表示也是不同的,在這種帶有個性化的問題設置下,學生會更有積極性,而且在扇形統計圖的制作過程中就會深刻地理解到要標注出百分比,還要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不同的區域。另外,由于乳制品的營養成分不同,所以教師將學生的統計圖展示在投影儀上面,學生會發現乳制品營養成分也可以進行互相對比,這樣就可以選擇幾種自己常用的乳制品,制作成為帶有對比的條形統計圖,復習舊知也提升了生活理解能力,學會用數學思維去更好地生活。
總之,這樣的生活化設置其本質是回歸生活理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鞏固所學知識。
三、欣賞生活中的美,感受相關的知識
生活是數學的源頭,生活化是數學教學回歸本位的體現,生活化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要讓學生欣賞生活之中的數學美,從直觀興趣出發來感受相關的數學知識,自然而然地進行數學探索活動。例如,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的教學時,教師就先利用生活中的優美圖案來引入話題,比如衣服上面的花紋、墻紙的圖案、中國少數民族服飾等內容都會有圓形的造型,然后提出新的問題“怎樣才能夠畫出一個圓形呢?”接下來就是要重視用圓規作圖的教學指導,讓學生自己探索應該怎樣利用圓規來畫出一個圓,然后再次分析為什么用圓規能夠畫出一個圓形呢?進而自己來了解圓心、半徑、直徑的相關定義。這樣的教學活動就是利用繪圖的形式組織學生歸納和理解知識點。
總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式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轉變,特別是近幾年來,新課標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小學數學教學也在不斷迎合新課標而逐步轉變,從更多的方面落實生活化教學要求,從美的角度來進行數學探索,無疑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也是一種有效的數學創新教學的收獲。
【參考文獻】
[1]周少媚.用生活理念構建英語課堂[J].廣西教育,2018(41).
[2]羅林.探究基于數學回歸生活理念的小學數學設計[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1).
[3]張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