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晨霞
摘要:每個班級都有學困生,數學教師努力做好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極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也有助于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具體實踐中,數學教師堅持著以生為本的原則,啟發教育學困生,耐心轉化學困生,充分激發學困生的主動學習興趣,以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深入挖掘學困生的內在潛能。學困生得到了應有的尊重,產生了主動探究、綜合實踐的積極性,慢慢實現學科成績的進步,綜合性發展的動力隨之增強,才有機會創造無限的可能。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教育;有效途徑;分析;思考
引言:
學困生即為學習習慣不好、基礎知識較差、學習態度消極、學科成績不佳的班級學生。將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提上日程,數學教師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主動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幫助,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探究熱情等至關重要。打破傳統的育人模式,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這樣的數學教育獨具特色,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筆者作為一線教師,特意結合班級學困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學困生轉化教育有效途徑的分析,僅供參考。
1、給予學困生應有的尊重
數學是一門抽象學科,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較大,部分學生產生困難無法及時消除,不斷形成的知識漏洞,最終演變為學困生。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引導學困生,并以平等的視角審視學困生,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是搞好教學工作的關鍵所在。得到了老師的尊重和同學的尊重,學困生對于學習不再排斥,主動參與課堂活動,進一步提升認知水平后,抽象思維更加活躍,學習難度就會下降[1]。如何尊重小學數學課堂的學困生呢?筆者認為,我們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兩點。首先,教師做到及時關心學困生,給予學困生必要的關注。不少學困生缺乏數學學習積極性,在他們看來,教師并不注重他們,也不關心他們。同時,他們可能也因為自身成績而感覺到羞愧,進而拉遠了自身與教師的關系,甚至可能畏懼數學教師。為有效轉化學困生,教師應該給予他們必要的關心,及時了解他們學困問題的原因,以便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來幫助他們找到學習方向和樂趣。其次,教師可成為學生群體關系融洽的推動者。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少學困生因自身學習“拖后腿”,所以不敢跟學優生等在一起交流與互動。受此影響,班級內的學優生與學困生似乎成為了兩個割裂的“團體”,這很難發揮“以優促進”的作用。因此,教師該以融洽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優生與學困生一起交流,讓學優生發現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
2、因人施教同時特別關注
凡是學困生,都有一定的問題,多數學困生是數學認識前提差、思維能力差。教學時就要求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靈活多變。講課時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盡量降低學習坡度,分散難點,給予模仿性練習的機會。對學生還要加強變式訓練,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情況及時得到反饋。教師講授速度要適合學困生的接受情況,必要時應該放慢鏡頭。講課語言應盡量通俗易懂,生動活潑[2]。另外,特別應加強直觀教學,凡能利用直觀教具的應盡量利用。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可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三角形,再把三個角剪下來拼湊成一平角,從而發現定理。另外,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對學困生要優先提問,優先輔導,優先檢查評價。評價時,特別應注意學困生的進步處和閃光點,及時予以鼓勵,耐心激勵學困生上進,增強他們學會的信心。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善于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具體事物去說明數學知識,用數學知識去解答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如講“相似三角形”這一章時,結合學生們喜歡的軍事故事,問學生“炮兵是怎樣擊中敵人目標的,站在大炮前面擺小旗的人起什么作用?”還可以告訴學生,學習了相似形的知識,我們不用過河就可以測出河對岸兩物體之間的距離,只用一根標桿就可以測出某建筑物的高度,等等。從這些學生常見又感興趣的事物中提出他們沒有想到或解答不了的問題,能有效地激發求知欲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3、建立互幫小組學習模式
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不可能對每一個學困生的問題都能了然于心,或者是發現他們的學習困難。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師也要學習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策略,讓學生建立互幫小組。讓一個優秀生或者平行生帶一個學困生,對于學困生在學習中、作業中遇到的問題,給他們進行講解,直到學困生理解并會運用為止。雖然對于互幫組的成員來說,學習再好,教學上、解答上肯定沒有教師專業,但是學生也有自身的優勢,容易相處,也能隨時和互助組的學生就一個問題進行討論,這非常有利于課堂教學的發展,也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學習能力的提升。當然,為了提高互幫組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定期檢查互幫組的成績和學困生的成績,并把互幫效果明顯、成績上升突出的學困生和互助成員名字貼在“小雷鋒榜”上,這不但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學困生的轉變也是一種大大的促進。
4、培養學困生的積極情感
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激發小學生對本科目的熱愛,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中,小學生本身不愛學習,需要靠教師積極地引導[3]。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可以感染學生,讓學生產生自信心,自然就可以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教師對小學生的一點關懷和愛心都有可能成為他們努力學習的動力。親其師而信其道。如學習“周長”時,小學生不能理解、無法學會時,教師可以給予學生關愛,可以手把手引導小學生用卷尺測量模型的周長,引導小學生理解周長的含義。這樣既可以感染小學生,又可以充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數學課堂學困生終將不復存在。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來抓。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找準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轉化方式。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過分側重某一類學生而忽視了一部分學生,要把學困生的轉化工作當成第一要務,提高所有學生的學習成績,建立所有學生的學習信心。
參考文獻
[1]李曉瑞.如何有效轉化小學數學的學困生[J].學周刊,2019(22)169-170.
[2]張亞峰.試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教育[J].中國教師,2018(04)75-76.
[3]王明明,蔡國慶.關于小學數學課堂學困現象的改善研究[J].江西教育,2019(25)100-101.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城關鎮第三小學?0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