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紅
摘 要:核心素養思想的出現讓教育工作者清晰地認識到一個問題,學科教育的基本目的并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習學科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即便離開校園生活之后也能自主學習,從而切實促使學生實現長遠發展,為學生的終身進步打好教育基礎。這一新的教育思想也直接影響著初中數學教學目標,需要切實調整師生關系,讓學生實現自主學習。文章將基于此,從初中數學教師“教”的行為來分析如何才能通過科學輔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習能力;指導策略
從現實角度來看,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行為會直接受到教師“教”的影響。舉例來說,如果教師形成了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思想,那么則會盡最大可能保障學生的自主學習權利,使其以探究、發現的方式實現自主學習,確保學生真正實現長遠發展。但是,如果教師秉承的是“唯知識論”思想,只關心數學知識的傳播速度,那么也很難讓學生實現自主學習,無法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因此,要想讓學生學會學習,使其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初中數學教師則要堅持與學生平等合作,盡量解放學生,使其積累有效的自主學習經驗。
一、 課前準備要充足,讓學生產生自學意識
雖然課前準備看似十分自由,但是如果不對學生進行監督與約束,那么缺乏行為自制力的學生也很難自主預習數學知識。古人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如果無法引導學生自主預習數學知識,那么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無法全面開發學生的自學潛能,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重視課前準備,及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具體而言,教師可從下面幾個方向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善用導學案,監督學生
在課前預習環節,導學案的導學作用不容忽視。從字面意義上便可理解導學案的性質與作用,即可以引導學生實現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案,應該系統展現自學流程、標注學習任務,以便逐步引導學生實現自主思考。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巧用導學案監督學生、啟發學生,促使學生真正實現自主學習。
就如在“多項式的因式分解”課前準備過程中,筆者就設計了導學案,首先以“掌握因數、因式的概念與意義;完成簡單的因式分解任務;總結出分析因數、分解因式之間的異同點”這一欄目確定了預習目標,讓學生自主思考因式分解知識。為了幫助學生明確預習重點,使其合理分配時間精力,筆者還在導學案中標注了學習難題,即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關于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關系的關聯性認識。這就可以讓學生自主整理數學材料,有利于改善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另外,筆者還在導學案中設計了一些關于因式分解概念、計算公式的簡易習題,希望學生能夠真正實現自主學習。在此基礎上,本班學生只要合理利用導學案,則或多或少都可積累數學知識。
(二)制作微課,輔導學生
微課作為一種數字化視頻資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教師講解,幫助學生順利突破認知疑問,且不受時空限制,方式靈活、時長有限,可以促使學生在課前實現自主預習,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媒介。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科學判斷學情需求,據此確定微課內容,積極制作,以微課輔導學生完成課前預習任務,改善預習效果。
就如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圍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題方法與計算步驟這一關鍵知識制作了微課,利用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演示了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計算思路,標注了具體的移項、合并同類項等關鍵步驟,較為詳細地展現了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有效方式。當微課制作完畢之后,筆者就讓學生自主下載微課,認真學習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式方法與解題思路,希望學生能夠切實實現有效預習。
(三)制作思維導圖,啟發學生
思維導圖是一種比較重要的思維工具,它以直觀圖形、關聯緊密的思維工具展現各個知識點的內在關聯,有利于促使學生真正實現自主學習,讓學生切實實現有效思考。如此,則可促使學生以認知經驗去解釋數學新知,更易于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收獲良好的預習效果。對此,初中數學教師則可嘗試制作思維導圖,也可鼓勵學生自主制作思維導圖,及時啟發學生,確保學生可以真正實現自主學習。
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一課教學中,筆者就鼓勵學生自主制作思維導圖,因為他們已經學習了全等概念,也正確認識了全等三角形的圖形特征,所以可以憑借這些已有認知經驗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條件。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分析與圖形全等有關的重要概念,而這也有可能使其有效探索出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條件。這樣一來,就可直接獲得良好的預習效果,直接培養學生的自主預習意識。
二、 課堂教學秉承解放思想,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解放思想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包括解放學生雙手、頭腦等說法,以便將學習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習真正發生。這樣一來,則可讓學生在深度學習活動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初中數學教師可通過以下幾個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組織數學實驗,讓學生自主發現
從現實角度來看,數學實驗是模仿科學活動中的實驗活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活動,能夠逐步引導學生實現自主學習,使其通過實驗檢驗自主生成數學知識,以便真正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做準備。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組織數學實驗活動,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推導、多檢驗,逐步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做中學”活動中及時內化數學概念。
在“設計軸對稱圖案”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要求本班學生圍繞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性質知識設計一個具有軸對稱關系的圖案,希望學生能夠據此展現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審美品位。在此過程中,學生既可繪圖,也會制作手工作品,利用實驗成果介紹軸對稱現象,進一步感受圖形的對稱美。
(二)完善數學探究,讓學生自主推導
數學探究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檢驗與推導檢驗活動,同樣也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發展學生學習潛能的重要活動,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切實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經驗。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組織數學探究活動,確保學生真正實現數學推理,有效鍛煉學生的邏輯推導能力,使其逐步形成學好數學的關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