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摘 要:對每一位教師而言,最重要的職責都是教書和育人。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了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將音樂課堂和德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以全面培養(yǎng)小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在小學階段,基于學生的身心特點,是培養(yǎng)其行為習慣的黃金時期,因此這一時期的德育教育十分重要、不可缺少。小學音樂教師在授課中應該密切關注學生的個人特點,對音樂課加以深度挖掘,尋找其中可以用以德育教育的因素,結(jié)合音樂課堂,開展德育教育。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德育教育;綜合素養(yǎng)
一、 引言
自推行新課程改革以來,在小學教學中也越來越關注德育的重要性,同時德育已經(jīng)以各種形式滲透進了小學教育中。推動小學音樂教學和德育的進一步融合,是提升小學教學質(zhì)量的一大重要舉措。從本質(zhì)上來說,音樂教育就是一種道德情感教育,其能夠給予小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對學生個人品質(zhì)的塑造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此,筆者在文章中對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進行了淺要探究。
二、 音樂教育和德育概述
(一)音樂教育和德育的概念
所謂音樂教育,指的就是以音樂為教學內(nèi)容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以各類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作為媒介,旨在提升學生的審美,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幫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德育,從廣義上來說,即帶有計劃性和目的性地,對一定范圍內(nèi)的成員開展思想、道德上的教育,廣義上的德育涵蓋的內(nèi)容包括了學校德育、家庭德育、社會德育等。但文章中闡述的則是狹義上的德育,即以學校為主體開展的道德教育。學校德育包括了塑造學生的三觀,提升其道德素養(yǎng),讓其在受教過程中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習慣等。
(二)音樂教育和德育的關系
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和其他藝術(shù)作品一般,能夠?qū)κ鼙姷那椴俸腿烁衿鸬锦r明的培養(yǎng)作用。在小學階段,音樂課程是學生的必修課,在提高小學生各方面素質(zhì)中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小學音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能夠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知識,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悟藝術(shù)美,更能從藝術(shù)中品味人生,從而尋找到生命的真諦,產(chǎn)生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小學時期,正是學生養(yǎng)成自身三觀的重要時期,音樂課程又是深受小學生喜愛的一門課,因此推進小學音樂教學和德育的不斷融合,可以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音樂教育和德育看似是兩門分離的獨立學科,但實質(zhì)上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往往來自現(xiàn)實生活,所以在表達中蘊藏著許多積極的思想觀念,能夠?qū)︸雎犝咂鸬剿枷氲赖陆逃男ЧM瑫r,和其他文化課程相比,音樂課具有更強的傳承性和民族性,更應該為其注入德育的內(nèi)涵。
三、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
(一)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
音樂作品中,存在著抑揚頓挫的音節(jié)變化,歌詞在遣詞造句上也和情感表達有密切聯(lián)系。音節(jié)的高低、強弱、長短也十分符合人的情緒變化。一直以來,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都是通過音樂和人類情感上的共鳴,描繪了許多鮮活的人物形象,用這些人物形象對聽者形成感染力,以產(chǎn)生教育作用,從而不斷傳承音樂中的正能量。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起步時期,如果把握住這個關鍵時期,借助音樂教學,向其傳遞正能量的因素,能夠?qū)πW生的人生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唱歌水平,更要充分發(fā)揮音樂課堂的作用,對音樂教材進行深度挖掘,學習每一首歌的時代背景以及其中的人物形象,向?qū)W生闡述音樂作品中隱藏的故事,以打動學生,對學生起到教育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感悟美妙的音樂時,也可以凈化自己的心靈,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實現(xiàn)德育教育。
首先,小學音樂教師需要不斷挖掘音樂教材,讓學生在體會音樂律動美的同時,把握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情感特征,讓學生真正走入音樂教學中。同時,還應該在音樂教學中增添生動的德育內(nèi)容,并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給學生營造展示自我的機會,延展音樂教育的界限。因為小學生資歷尚淺,還不具備足夠的歷史知識,所以小學音樂教師在播放音樂作品之前,應該向其完整地介紹作曲家所處的年代及其個人生平經(jīng)歷,讓學生在對作品背景有完整認知之后,深入感悟音樂美。例如,學生對《黃河大合唱》都耳熟能詳,正是因為小學生對那個特殊的年代也比較熟悉,雄壯的歌聲就更能引發(fā)他們的情感共鳴,讓他們能夠在欣賞歌曲時得到情感升華,萌發(fā)出強烈的愛國情感。小學音樂教師還可以通過《義勇軍進行曲》這類優(yōu)秀的時代作品,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在講解樂曲時,必須要格外注重對時代背景的講解,讓學生深刻感悟到作曲家是如何通過作品來表述自己的情感的。在教學生演唱該類歌曲時,要讓學生盡可能地用歌聲來表述自己體會到的情感,從而加深對愛國主義的認知。此外,小學音樂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和交流,讓學生彼此之間分享自己的音樂體驗和情感感悟。
其次,在小學音樂教學的欣賞教學中,應該要為學生增添更多的審美體驗,以塑造其高尚品質(zhì)。音樂賞析,給予了學生一種透過音樂接觸世界的機會,因而音樂賞析和德育融合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最主要的還是理解音樂作品的風格、形式和體彩,讓學生在享受音樂美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應該指出的是,音樂具備多種題材和內(nèi)容,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謹慎選擇,只有帶有正能量的音樂作品才能熏陶學生的情操,教育和影響其思想道德,讓其真正受到情感上的啟迪。
在音樂欣賞課中,應該不斷鍛煉學生的真善美鑒別能力,通過多樣化的比較,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帶領學生從美好的音樂作品中,理解如何創(chuàng)造美。例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天鵝》這一優(yōu)秀作品,為學生介紹這一樂曲的作者圣桑,以及他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動物音樂。在欣賞這一作品時,學生眼前會浮現(xiàn)出一幕美麗的天鵝遨游的場景,在此種深切地感受到音樂作品中蘊藏的美,獲得身心的享受和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
(二)在音樂課外活動中借助多種方式滲透德育
盡管小學音樂教學以課堂教育為主要形式,但教師也可以積極開展多種多樣的音樂課外活動,在其中融入學生對真善美的美好向往,同樣能夠?qū)崿F(xiàn)德育教育的效果。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顯得非常活潑好動,對集體活動更是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小學音樂教師應該牢牢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為其設置多樣化的音樂課外活動。學校合唱團作為具備良好審美的藝術(shù)團體,就是學生進行音樂課外活動的一大重要方式。每一位小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夠加入合唱團,合唱團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音樂討論和交流的平臺。通過在合唱團中演唱一些經(jīng)典的音樂作品,既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的藝術(shù)審美,也能夠提高其團隊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