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梅
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實際情況,首先闡述了師生學習共同體的概念,其次分析了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師生學習共同體的現狀及其不足,最后明確了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師生構建學習共同體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共同體
引言:
隨著現代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廣,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教育新名詞,引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關注。“師生學習共同體”便是其中之一。那么,究竟什么是師生學習共同體?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師生學習共同體構建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又當如何積極改善,更好地構建起師生學習共同體呢?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情況,針對上述問題一一展開闡述與探討。
一、師生學習共同體的概念闡述
師生學習共同體,是指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發展的一種新的教育體系。不同于以往單純強調學生學習與進步的理念,師生學習共同體將重心放在了教師和學生這兩大主體上,既強調教師的學習與發展,也側重于學生的學習與進步,同時更為關注教師和學生兩大主體的共同提升。由上述分析來看,在師生學習共同體這一新的教育體系中,兩者都應當積極學習,認真努力,不斷提升自身水平,共同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師生學習共同體現狀
綜觀當前教學實際情況,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師生學習共同體構建過程中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部分教師過分夸大了教師的作用,忽視了教師也需要不斷進行學習的問題
在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的過程中,部分教師過分夸大教師的作用,認為自己作為一名教師,已經掌握的知識、具備的經驗遠遠超過了學生,沒有必要再進行學習。在此錯誤觀念的引導下,他們不會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自然也難以獲得有效的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師生學習共同體的構建。
(二)部分教師未能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忽視了不同的學生需要不同的發展方式
學生是師生學習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學習、發展至關重要。但部分教師在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的過程中只意識到了引導學生學習、發展這一淺顯層面,卻忽視了不同的學生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具有截然不同的學習基礎,與此相適應,其需要獲得不同的發展方式。這就致使師生學習共同體建設過程中由于未能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學生這一重要主體的學習、發展處處受到束縛,實際效果不理想。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師生學習共同體對策
在明確了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師生學習共同體構建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之后,接下來筆者將結合實例具體闡述建設本學科師生學習共同體的有效策略,以讓教師和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得進步與發展。
(一)正確認識教師的角色與作用,做好教師學習工作
作為教師,自己了解、掌握的知識越多,才能越有效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由此出發,在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的過程中,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要正確認識自身的角色與作用,不斷學習、不斷進取,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地吸收更多的新知識。
對此,筆者在自身的工作實踐中進行了積極嘗試。例如,在教學《生活需要法律》這節課內容時,筆者發現若是照抄照搬教材進行講解,會由于理論性過強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也難以使學生真正地從內心深處形成“生活處處需要法律”的意識。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認真學習,除虛心向其他同事請教,學習其教學方法之外,更是利用便捷的網絡資源觀看各教學專家關于本節課的教學視頻。通過學習,筆者發現這一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因此,若是尋找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解釋法律知識則容易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引導學生提高學習熱情的同時使他們憑借已有的生活經驗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更好學習與理解。自此,筆者積極調整了教學策略,改為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組織開展“生活處處需要法律”這一知識的教學,這樣不僅提升了自身的教學技能,而且也切實使學生從中認識到了法律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教師積極開展學習對于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立足所教學生實際差異,開展因地制宜的教育
筆者在自身的工作實踐中積極學習,認真觀察,力求找出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學習差異,針對這些差異,進行有針對性、有差別的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合理利用網絡》這一節內容時,筆者便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了不同的教學策略。針對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筆者側重于引導他們掌握媒介素養和“信息節食”的概念,讓他們了解網絡規則,并能學會“信息節食”;針對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筆者側重于引導他們認真回憶生活中常見的合理利用網絡的現象及不合理利用網絡的現象,并詳細說明其不合理的原因,這一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習不再是單純的理論講解,而是變成了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活動,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而學習基礎扎實的學生,其有著更高層次的學習需求,對此,筆者則為他們設置了一個學習探究任務,即在面對身邊未能合理利用網絡的人,你會采取什么方式幫助他們正確上網、科學上網?這一學習任務立足于已有的學習知識,但又是對所學知識的深化,在學生開展探究的過程中不斷培養、鍛煉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師生學習共同體構建的過程中存在各種突出問題,導致師生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與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極大的制約,教師和學生難以有效地開展學習。因此,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懂得面向全體學生組織、開展教學活動,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并與學生一起朝著共同發展的目標努力,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虹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負責任的公民——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如何培育負責任的公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2):101+207.
[2]閆煥云.基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9,21(02):179.
[3]黃媛.“拓展空間”附屬板塊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1):153.
[4]巫鳳云.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1):39.
(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第三中學?02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