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隨著國家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們受到的外來文化影響也在不斷加大,這一方面,有助于我們取長補短,促進發展;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讓我們漸漸淡忽視對自己的傳統文化的傳承。“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學習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歷史學家和思想家的工作,也應該是每一名炎黃子孫的必修課。作為青年一代,我們應當充分認識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仔細探究明確文化自信的實現路徑,同時做到知行合一,不折不扣地將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貫徹落實到位,為新時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傳統文化、傳承和發揚、文化自信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當前,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外來文化對我們的沖擊越來越大。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如何弘揚傳統文化,做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大會上正式提出“四個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注1】。
一、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
一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不會因時代的改變而消失,中國作為文化積淀十分豐厚的古國,放眼巡視,放手拾取,無處不是國粹,無論是哪個時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一直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炎黃子孫,靜心讀史,認真領會中國文化的脈絡,準確把握傳統與現代的關系,有助于我們更深刻、更充分地融入社會,奉獻社會。
二是革命文化。它是五四運動以來,中國人民同各種勢力作斗爭過程中所創造的、豐富的革命精神。我國的近代史充滿了血淚和屈辱。不忘歷史,是不忘曾經的屈辱與血淚,更是不忘不懼犧牲、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曾經,中國共產黨以這樣的精神克服重重苦難,挽救整個神州大地于水火之中。如今,這種精神也深入歷史,融合成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在新時代的發展過程中作為思想引導,指引我們在全新發展階段的挑戰中不斷自我革新,繼續前進。
三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它是由馬克思主義思想作為指導,最初形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期,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建與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也日漸進步,日趨完善。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用優秀文化產品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單單是我國思想理論成果中的重要瑰寶,同時對我國進一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
一是有助于樹立大國形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隨著“硬實力”的快速提升,我們急需進一步提升“軟實力”,讓中國理念在全世界范圍內獲得更廣泛的認可,弘揚中國文化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抓手。
二是有助于凝心聚力。文化自信是對民族和道路的認同,文化自信思想的提出,顯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經步入全新的階段。堅持文化自信有助于緊緊團結中華兒女以極強的信心、及極高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去,有助于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團結一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三是有助于促進經濟發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是科技的發展永遠離不開理論支持,而理論支持則必須建立在正確合理的價值觀念上。毛主席說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應,同時又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注2】”。一個民族必須要擁有與科技的先進程度相匹配的精神內涵,全體人民對于民族文化的自信將作為物質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精神指導基礎,而一個民族物質經濟發展的同時亦能為本民族的文化帶來進一步發展的機遇,文化自信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互為存進。
三、文化自信的實現路徑
一是傳承和發揚。五千年的中華文化蘊含了太多精華,但由于時代與眼界所限,傳統文化中無可避免地也會夾雜一些陳腐思想。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建立在中國文化復興的基礎上,彌合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文化之間的斷層,從而誕生出符合當前時代發展的文化,使得中國傳統文化不斷與時俱進,最終在全世界熠熠生輝。對此,我們在學習、研究、應用傳統文化時應當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進行正確取舍,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堅持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地傳承和發揚。
二是學習和借鑒。隨著國際交流的日漸增多,我國文化收一定會越來越多地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對此,我們必須有海納百川的態度,同時做到兼收并蓄,有選擇性地接納其他文化。去偽存真、去蕪存菁,以中國特色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思想進行辯證分析,吸收、接納對我國發展有益的文化思想,并最終將其轉化為本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是革新和創造。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最重要的一點要求就是與時俱進,與時代緊密結合。中華文化延續著我國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在踐行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時候,絕不能脫離時代,而是要與實際情況緊密結合,持續改進,使其成為時代智慧的縮影。
四是宣傳和推廣。堅持文化自信必須是建立在學文化、懂文化的基礎之上的。堅持文化自信不是一句口號,作為地方黨校教師,我們必須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還要有過硬的媒介素養和正確的教學觀念,一步一個腳印,扎實做好中國文化的教研和教學工作。在課堂外,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媒體,通過微黨課、微故事、線上深刻交流等多種方式,隨時宣傳和推廣優秀的中國文化,落實黨的教育精神和思想理念。
[注1]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注2]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 2016-10-22.
作者簡介:田妍(1987— )男,漢族,遼寧營口人, 營口市委黨校教師,職稱: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是文化、管理。
(中共營口市委黨校?遼寧?營口?1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