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靖 王曉娟 肖錫林 侯三英 龍雙雙
摘? 要:文章以《無機化學》為例,探討了面向高等學校新工科人才培養,并結合疫情防控背景,對《無機化學》課程思政教學進行了改革與實踐。文章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以“化學平衡精神”“活化分子精神”“金剛石品質”“共價鍵品質”等多個主題,結合疫情防控特殊背景以及學生關注熱點,設計了同時進行的兩條課程思政路線:1.根據學生學期階段性教育靈活開展;2.緊密結合課程結構進行設計。一線實踐表明教學效果理想,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綜合素質,促使學生培養質量達到“新工科”人才培養的質量要求。
關鍵詞:課程思政;新工科人才;無機化學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08-0148-04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for the "new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with the four themes of "Chemical equilibrium spirit", "Activated molecule spirit", "Diamond Character" and "covalent bond spirit", as well as the hot spots of students' attention, the two cour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designed as follows: 1. Flexible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2. Designed in close combination with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The results of practical teaching show that the teaching effect is ideal, improving the students' learning level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romoting it to meet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new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training.
Keywords: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new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organic Chemistry
2020年爆發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武漢市籌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鹕裆结t院從方案設計到建成交付僅用10天,再次展示了我國超強的工業實力和國力。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工程師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而工科學生是我國未來科技、工業發展和創新的主力軍。2017年,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希望高校開展“新工科”的研究實踐活動,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各大高校紛紛響應[1-3]?!靶鹿た迫瞬拧笔沁m應并滿足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需要的,具有更強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1]。工科在建設過程中要注重思政教育,立德樹人,培養德才兼備的一流工程科技人才。目前,許多高校的思想政治和專業教育課程獨立開設,兩者聯系較少。2016年12月,習總書記的講話為思想政治和專業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課程思政[4,5]。課程思政指“全課程思政”,思政教育不僅局限于思政課程中,還應融入各個專業課程中,同時發揮全課程的顯性和隱性教育作用[6]。文、理工科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難度差異不同。理工科課程的內容、學生的慣性思維、教師的教學習慣都增加了實施課程思政的難度,如何挖掘工科課程中的政治思想教育角度,在專業課程中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思政教育,這是許多工科專業教師正在思考的問題。
《無機化學》是高等院校工科專業新生的首門化學必修基礎課程,承擔著有效銜接中學和大學教育階段的重要任務[7],是幫助學生建設好專業基礎,樹立正確人文精神的關鍵步驟之一。文獻調研表明,課程思政融入無機化學的教學研究報道較少,研究內容多為提出無機化學課程思政的實施方向,為筆者的研究提供了啟發[8-11]。然而,根據學生教育階段性的特點,提出“化學平衡精神”“活化分子精神”“金剛石品質”“共價鍵品質”,深入地將思政教育與課程知識點融合,改革并應用的研究目前暫無報道。本文以《無機化學》為例,通過調研及一線教學情況,根據工科課程實行課程思政的難點和重要性,探討對其進行課程思政改革,建設一門有人文溫度的精品專業課程的方法,促進新工科人才的培養。
一、融合課程思政建設一門有人文溫度的《無機化學》課程
本課題組通過調研,根據階段性教育和學科課程的特點設計了《無機化學》課程思政的教學實施方案,應用于2018年-2020年實際教學工作中,并基于2020年爆發新冠病毒疫情,進一步對課程思政設計進行了更新和拓展。
(一)思政教育內容
1. 面向新工科人才培養,根據課程的育人目標,融入課程思政
(1)結合“化學平衡精神”,進行家國情懷及工程倫理的課程思政
當外界條件發生改變,化學平衡將移動然后再次達到平衡狀態。在成長的過程中,人的際遇會發生改變,但不管如何改變內心應有“平衡”,有正確的價值觀,有大局觀念,以國家和集體為重,這就是“化學平衡精神”。教學中引入“化學平衡精神”,引導大學生以平常心正確對待個人利益、個人理想與國家利益民族復興的關系,建立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如通過中國科學家屠呦呦不圖名利默默堅守的事跡,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意識;通過各行各業齊心協力共同抵抗新冠肺炎的事跡培養學生甘于奉獻,勇擔當的職業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也可結合“化學平衡精神”,講述生態平衡及環保現狀,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培養學生的工程倫理意識。
(2)結合“活化分子精神”,進行職業理想的課程思政
根據分子碰撞理論,活化分子是化學反應的基礎,只有能量足夠大的分子之間碰撞才能發生反應,這些能量足夠大的分子就是活化分子。提倡“活化分子精神”,就是在教學中激發學生正能量,保持旺盛斗志,追求理想、勇于拼搏。新冠疫情期間,無數醫務工作者、公安干警、工程建設者、還有學生志愿者義無反顧地站在最前線,成為“最美逆行者”,折射出為國為民,敢于擔當的“活化分子”的職業精神,這種珍貴品質是當代大學生“職業理想”教育最好的現實素材。
(3)結合“金剛石品質”,進行科學精神的課程思政
金剛石是在地球深處的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單質晶體,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最堅硬的物質。百折不撓,堅定不移的品質就是“金剛石品質”??萍及l展離不開科研工作者們杰出的貢獻,離不開他們“金剛石品質”一樣的科學精神。教師將基本理論的學習與科技前沿融合,通過科學的發展及科學家的事跡,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全球視野。例如,1927年索爾維會議和世紀大辯論中科學家們對量子力學的研討、2019年諾貝爾獎得主古德納夫的事跡都體現了科學家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金剛石品質。2020年,鐘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等專家在疫情防控中用事實、用細節、用科學說話,有力增強了整個社會對疫情的防控意識,很好地詮釋了科學精神,是非常好的科學精神的課程思政教學素材。
(4)融入“共價鍵品質”,進行人生發展的課程思政
共價鍵具有方向性和飽和性的特點,軌道在對稱性一致的情況下發生最大重疊,形成穩定的共價鍵?!肮矁r鍵品質”就是朝著一致的方向合作共贏、效益最大化的品質特征。提倡“共價鍵品質”就是根據專業育人目標,學生和教師共同發揮“共價鍵品質”,培養新工科人才。學生將學習和人生發展緊密結合,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熱愛所學專業,明確職業發展方向。教師發揮“共價鍵品質”,以學生為中心,根據階段教育的特點[7],做好專業認知教育,通過優秀校友、科學家事跡和老師的人文關懷等課程思政,突出專業教育教學成果及專業人才培養特色。例如,中國蛟龍號副總設計師胡震(南華大學校友)的大學經歷和先進工作事跡,以及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醫護應急志愿服務隊集體出征湖北參加新冠疫情醫療救援的感人事跡,都是培養“共價鍵品質”,大學生人生發展的現實教學素材。
2. 注意《無機化學》的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區別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有區別,專業課程主要教學內容還是傳授理論知識,幫助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課堂內容和流程的合理安排,發揮隱性教育,實現“潤物細無聲”與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緊密相關。
3. 避免老生常談,課程思政與學生關注熱點融合
課程思政融合學生關注熱點,才能較好地跨越隔閡,有效開展思政教育。例如,《三體》是很多學生熟悉的中國科幻小說,多次登上微博熱搜,小說中部分內容以量子力學的知識為設定構思,小說情節結合課程知識能使抽象的知識變得有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了學生批判思維以及創新進取的科學精神。
(二)課程思政設計思路
課程思政應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動態教育過程,本文的課程設計及實施計劃按照兩條路線同時進行:
1. 根據階段性教育,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發展情況,靈活實施,不斷深入,及時調整思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如前期課程思政結合大學生適應性教育,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中后期增加職業理想和人生發展的教育內容。授課方法也可隨著課程的發展,由教師講述式逐步轉化為啟發引導式,再根據課程內容開展翻轉課堂等形式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 根據課程重要的知識點,挖掘自然科學中的思政元素進行設計。表1中列出了本課題組在實際教學中積累的課程思政素材,其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表中包含了《無機化學》課程中的主要知識點,課程思政的切入點,以及與知識點相聯的部分課程思政拓展材料,通過視頻、圖片、網上資源等手段將課程內容擴展,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社會意識、科學精神、工程倫理等綜合素質。
二、課程思政實施效果
我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制藥工程、高分子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環境工程、核技術等多個工科專業開設了《無機化學》課程,每學年學生人數逾千人,課程實施范圍大,受益學生多。本課題組將思政融入《無機化學》教學工作中,實際應用效果好。2020年通過廣泛調研,學生(1321人次),同行(38人次),校院級督導(30人次)對《無機化學》課程進行了評價,總評均為優秀。學生積極地反饋了對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意見:1. 教師為人師表,全面關心學生的成長,幫助學生更快地適應了大學生活和學習;2. 教學內容充實,緊跟學科發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拓展了視野,明確了專業的發展目標;3. 講課思路清晰,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水平和能力等。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中,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培養德才兼備的工科學生打下了牢固的理論基礎和人文基礎。
三、結束語
“課程思政”是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新工科”人才的長效方法。筆者對學生的學習、情感認知情況進行了調研,以《無機化學》為例,深入挖掘《無機化學》課程中的思政元素,結合疫情防控特殊時期背景,以“化學平衡精神”“活化分子精神”“金剛石品質”“共價鍵品質”等四個主題,以及學生關注熱點,設計了課程思政路線。教學設計符合階段性教育的特點,緊密結合課程進度,并應用一線教學積累的豐富的思政素材,在傳授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學實踐表明,實施效果理想。在今后的工作中,筆者將繼續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結合現代先進教學技術,豐富思政內容和手段,通過課程思政,使知識累積突變升華成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高尚情操,將思政融入更多基礎類課程的教學工作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林健.引領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工科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7(2):40-43.
[2]唐靜靜,齊文麗,徐雪萌.新工科背景下課程教學改革現狀分析與啟示[J].高教學刊,2019(13):112-114.
[3]林健.深入扎實推進新工科建設——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組織和實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5):24-37.
[4]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07):10-14.
[5]李青雯.工科類院校推行“課程思政”的阻斷力與突破點[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2):53-56.
[6]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31-34.
[7]劉婧靖,王平,譚春紅,等.以學生為中心探討大學化學與高中化學教育的銜接——無機化學主題[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9,40(08):94-98.
[8]吳義平,張霞,楊本宏.新工科培養模式下無機化學課程思想政治建設[J].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2019,36(1):140-143.
[9]尹國杰,衛應亮.《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思政理念的滲透——以應用化學專業為例[J].大眾科技,2019,21(3):77-78.
[10]朱曉飛,周德鳳,敖玉輝,等.高校專業課教學的“課程思政”建設——以無機化學課程為例[J].當代教研論叢,2019,2(0):21-22.
[11]鄭秀君.以無機化學課程為例探討高校專業課教學的“課程思政”建設[J].才智,2019(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