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愚龍 劉瑋瑋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和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向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推進信息化教學成為當下研究的重要課題。在實現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是影響信息化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關鍵。在當前廣大農村地區,由于地緣因素和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在信息化教學方面的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因此,針對農村小學整校推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行研究,并且提出相應的能力提升策略,對于促進農村地區小學信息化教育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農村小學;整校推進;信息化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5.1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8-0005-02
On the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Teachers'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SUN Yulong ?LIU Weiwei ?(Caimiao Primary School,Taihe County,Anhui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promoting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bility is the key to affect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In the current vast rural areas,due to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factors and economic factors,teachers' ability in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based education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to study the promotion of teachers'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bility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ability improvement strategies.
【Keywords】Rural primary school;Whole school promotion;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國家基礎教育中長期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教育政策要向農村地區傾斜,教學資源向農村地區傾斜,教育要面向現代化信息化發展。因此,當前農村地區的教學資源得到了有效擴充,也得到了更多的教育政策扶持。這對于農村地區的信息化教學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但在實施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信息化教學的發展,因此,針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行提升和培養,是發展農村地區信息化教育教學的關鍵。
1.關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研究的相關概述
信息化教學能力是基于我國教育教學發展的概念,對于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具體定義存在著爭議,通過研究王衛軍在《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研究》博士論文的研究,對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定義為“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通過利用信息資源從事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的綜合能力。”本文在總結相關研究的基礎上,認為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教師在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對學生組織教學活動。并且要求教師在教育觀念、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內容的把握、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學技術的使用、教學評價的構建、教學環境的組織等方面進行創新與設計。在當前教育不斷向現代化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信息化教學能力逐漸成為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在農村小學中推進信息化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工具,能夠推動農村教育教學模式的變化,讓農村地區的學生接受更加具有現代化特色的教育,進一步體驗時代發展所帶來的科技變化,享受國家和科技發展的紅利。
2.當前農村地區教育教學信息化發展現狀
當前農村地區教育教學信息化發展的障礙主要有師資力量不足、信息設備匱乏、學生家庭無法負擔科技產品這幾個方面。從整體上來看,當前我國中西部教育教學的信息化發展較為滯后,尤其是在英語、音樂、美術、體育等方面缺乏專業的師資力量,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小學甚至難以開設齊全的課程。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這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科教學質量和效率堪憂。針對農村地區教育教學信息化現狀來看,農村地區的信息化教學設施投入嚴重不足,當前我國的農村教學點中進行基礎設施是一筆巨大的投入,而信息化設備維護維修也需要費用,由于教學經費的限制,導致農村教育教學信息化發展難以實現跨越式發展。而針對教師的教育教學信息化能力而言,對于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培訓也需要一筆龐大的教育經費支出,這也制約了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在中西部貧困農村地區,大多數教師和學生難以利用移動智能設備進行學習,教師在資金投入水平不足的情況下,無法獲得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使用經驗,也無法了解這些設備如何使用。家庭經濟條件困
難的學生在老師無法對新型網絡學習工具的使用提供講解的情況下,也就無法了解和利用科技產品進行學習,更無法獲得信息化教學的體驗。具體來講,由于大多數農村地區的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水平有限,多數學生都沒有經濟能力購買先進的智能設備,也沒有條件接觸互聯網絡。這些農村地區的學生信息技術能力非常薄弱,對“家校通”、智能手機應用等方面也知之甚少。加之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模式和行為模式的阻礙,使得學生幾乎不具備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在城鎮小學學生利用手機軟件等工具,在線上進行課內外知識學習的同時,農村小學的學生由于現代化教育設備的匱乏只能依靠教師的線下講解獲取課本知識。
3.推進農村小學整校推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策略
(1)學校要構建信息技術校本培訓
首先學校要為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構建良好的外部環境,在進行校本培訓的過程中積極尋求相關部門的資金支持,為學校搭建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是保障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基礎和前提。技術設備是推進農村小學信息化教育的物質基礎,只有加大對農村地區教育資金的投入,為農村小學購入現代化信息設備,教師和學生才有可能進入信息化課堂的教學模式。在投入足量設備的基礎上,學校還要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利用本校的優勢建立校本培訓制度。具體來看,農村地區除了現代化信息設備緊缺之外,能夠熟練運用現代化信息設備進行課堂教學的老師也在少數,多數教師和學生一樣,都沒有信息化設備的使用經驗。為了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和更高效地進行教學活動,避免因設備使用不熟練而導致教師無法完成教學任務,也為了更好地推進信息化課堂的建設,必須對農村教師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在國家政策對農村教育的扶持下,大多數教育技術專業畢業的教師開始在農村地區進行教學,學校可以利用這些具有專業能力的教師在學校范圍內進行培訓。
(2)促進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轉變
在對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過程中,還要促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從主觀上提高教育教學現代化信息化發展的意識。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會更加傾向于傳統的講授模式,排斥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這就導致一些現代化的信息設備在投入之后,課堂利用率仍舊十分有限。為了解決設備利用率不高的問題,可以通過各種制度和政策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從教學角度來看,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知識,教師會主動自覺的學習現代信息技術,并且將其積極應用于教育教學中。所以可以從學生培養目標設計的角度出發,在培養計劃中加入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學習要求。在實踐中,學校還可以帶動具有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教師組織論壇或座談活動,探討信息技術的應用心得和優勢,通過部分教師的帶頭作用,促使農村地區學校的教師不斷轉變自身的觀念。總得來講,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熟悉程度和應用能力對于教學質量有著較大的影響,如果教師的信息化思維養成這一環節出現問題,那么不管是信息化課堂的推進還是學生信息化知識水平的培養工作都會受挫。因此,必須要在教師群體中推進信息化教學思維的轉變工作,在提高教師自身專業和信息技術水平的基礎上,推動農村地區小學信息化教學的發展。
(3)結合教師的實際情況組織培訓
在發展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師的實際需求進行相關培訓,從而有效提高教師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保證培訓活動中的信息技術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針對農村地區小學而言,在對教師進行培訓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對小學生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的信息應用關鍵點,以及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發展狀況,對教師展開相應的信息技術能力培訓。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會比較重,對信息技術設備等新鮮事物也會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如果僅針對多媒體工具等設備的使用進行培訓,部分沒有信息設備使用經驗的教師可能會出現形式重過內容的情況。因此在利用信息設備進行教學活動時,應該提醒教師注意教學的內容要重于形式,以保證信息化教學的效果。另外,要結合教師現有的技術水平和實際教學的需要,保證教學活動的可操作性。例如,對于農村地區年齡結構較大且信息技術基礎較差的教師進行培訓時,可以側重于辦公自動化的操作、PPT課件的制作,對于年輕教師則應當進行深層次的運用培訓。在此過程中,還要選派年輕的骨干教師外出培訓,將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理念帶到本校,通過教師之間的經驗介紹,相互觀摩,共同提高教師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針對農村地區而言,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現代信息技術培訓模式,是推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重要培訓模式。
(4)建立信息資源庫
學校在此過程中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相應的學科特點,建立信息化教學資源平臺。我們安徽地區也可以利用—安徽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平臺。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可以發展具有專業能力的教師將學生學習過程中需要的資源進行整理,上傳到學校的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中,建設本校資源,供其他教師應用或者相互之間進行交流,這樣能夠彌補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缺乏而導致的教學活動缺失現象。另外,學校可以充分整合互聯網資源,利用互聯網的免費資源擴充本校的校本資源,或者購買優質的網絡教學資源,補充學校校本資源建設的不足,利用這樣的方式能夠使農村小學有效突破在推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過程中的空間限制。
在農村小學整體推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過程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此學校要緊扣教育政策,充分運用國家傾斜的教學資源,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建立有效的培訓制度,為發展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并且積極轉變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觀念,加強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使教師有效發展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春雷.淺談農村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J].基礎教育,2017(10):48
[2]王杰文.農村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6(08):10-12
[3]王冬雪.淺談農村小學課堂教學與信息化的整合[J].讀天下,2018(0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