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薇
摘 ?要:現如今在我國素質教育工作深入推廣落實的背景下,高中階段的教育工作中更加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而對于語文教學工作而言,需要注重培養學生包括語言建構運用、思維發展提升、審美鑒賞創造、文化傳承理解四方面在內的語文核心素養。但這一工作的落實及取得相應的效果卻是以主體性意識培養作為前提,本文也正是圍繞如何培養提高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展開了相應的研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學生主體意識;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8-0073-02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Consciousness in High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LI Xiaowei ?(No.1 Middle School of Changting County,Longyan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rtact】Nowaday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riz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quality education work in our country,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 i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 the high school education work,but for the Chinese teaching work,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studentsChinese core accomplishment,including language construction,thinking development,aesthetic appreciation,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understanding. However,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work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are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s the premise,focuses on how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students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High school language;Students main body consciousness;Training strategy
高中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需要在堅持立德樹人的前提下,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且需要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并就學生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做出了明確的解釋。這一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更加提倡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并實施個性化的教育。而在我國經過新課程改革工作之后,課程標準中明確了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中需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這種情況下,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也需要回歸到學生主體性意識的培養上,本文以學生主體性意識的內涵分析和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作為基礎,提出了有效培養提升學生主體性意識的策略。
1.何為主體性意識
弄清楚主體性意識的具體概念和含義,是高中階段語文教學工作中培養主體性意識的一個重要前提,實際上主體性意識并非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其自身是一個具備深層次含義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主要包括了如下幾個方面:第一,自主性。這一特點的具體表征就是學生可以將外界環境因素作為基礎,做出自己的選擇,并使用對應的權利。而自主性也是實現主體性意識中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一個必備前提。第二,主動性。這里的主動性是指學生為了滿足自身的學習需求而主動的從事學習活動,這也是主體性意識最為典型的一個表現。這所謂的主動性,是學生出于滿足自身內心需求的考慮,在思維意識的驅動下主動進行各項活動,而這也恰恰是主體性意識最為顯著的外在表征。第三,創造性。創造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比自主性和主動性更加高級,是學生在創新思維的引導之下所開展的一類學習活動,由此不難看出創造性更加強調人類自身所具備的主體性思維。
2.當前高中學生主體意識在語文教學培養中存在的缺陷
(1)理論灌輸式教學方式的影子仍舊存在
即便是在我國素質教育深入推廣的背景下,諸多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師已經認識到了學生主體性意識培養在語文學習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也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進,做到了從原來的理論灌輸式方式逐漸轉到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從表層來看,確實是在提高學生主體性意識上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努力。但在實際的落實環節中,教師認為新課改的實施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改良之前單一化的理論灌輸教學方式應用現象,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教師卻對學生在學習中發揮的主觀能動性取得的效果存在一定的擔心和憂慮,教師會在這種不良心理的驅使下,在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環節中,拋出一連串的與學習內容和教學目標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自行去探索解決,雖然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做法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也確實在學生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水平的培養提高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只有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做到了發現、提出以解決問題方才是主體性意識培養的關鍵所在,但這種教學方式卻忽視了學生自身問題發現的能力,在主體性意識培養上起到的作用相對較小。
(2)課堂直觀感受被過分強調
教育現代化的發展,使得在培養提升學生主體性意識的過程中,有了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可以應用。但多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如果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被濫用,則會失去其原有的效果。比如在講解《蜀道難》這篇文章的時候,部分教師為了強化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直觀感受,通過多媒體設施播放相應的動畫和視頻為學生帶來直觀的感受以及理解課文。實際上動畫和視頻確實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直觀感受,但卻無法幫助學生對作者的自身思想感情進行深刻的理想,無法形成十分優秀的思維意識,導致部分學生在看完視頻之后只記得視頻的內容,完全不理解視頻和文章學習內容之間的關系,不但在學生主體的意識培養方面產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礙,甚至于對學生理解語文知識也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3.學生主體意識如何有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得到培養提升
(1)教師自身的教育思維的轉變
語文課堂教學環節與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環節相比,自身更加具有生動和趣味性,往往更容易為學生接受。但是在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教師是將學生自身的高考升學和分數提高作為主要目的,過多練習題的存在使得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逐漸下降,而且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也將重點放在了字詞讀音解釋等方面,使得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時間被大幅度剝奪,極大地阻礙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在現如今我國十分重視核心素養培養的情況下,語文學科素養中的重要一環就是學生自身思維的發展和提升,而作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體系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思維發展培養,是需要以學生具備較高水平的主體性意識作為前提條件的,這一要求的存在使得教師需要將之前陳舊的教育思維觀念進行革新,認識到學生本身就是語文知識學習環節中的主體,并且在接納學習各類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經歷的是一種在主觀能動性全面發揮下的主觀性質的語文知識內化過程,需要保證學生在接受未來的語文信息的過程中實現知識內容主觀能動的加工和重建。除此之外,學生本身具有獨立的主體意識,可以自我支配和控制學習活動,為此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保護和發展。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諸多學科教學的共同目標之一,這也就意味著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摒棄之前的體驗式理論教學,引導學生對于所學的語文知識進行舉一反三,并通過各種外界因素的使用,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創造思維。同時教師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學生自身主體性意識的培養和提升并非是一種知識傳授教育活動,而是一種人類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
(2)確保教學氛圍的輕松愉悅
高中階段之前所采用的語文教學方式,因為教師自身在課堂教學環境中所擁有的絕對權威性以及傳統的理論灌輸方式的單一使用,導致整體的課堂教學氛圍變得十分嚴肅且拘謹,不但進一步弱化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也使得學生無法在這種壓抑的氛圍下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這對于學生自身的語文建構運用、思維發展提升、審美鑒賞創造等在內的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需要進一步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借助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和方式,進一步強化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并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要求設置相應的教學情景,同時為學生設置有關課堂教學內容的學歷和問題,從而確保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在課堂教學上。比如,在講解《林黛玉進賈府》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的發展合理地提出相應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并借助多媒體技術將課文內容更為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將其中一些較為生澀的文字進行形象化的轉化,借此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產生了相應的興趣,方可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來發現、提出并解決問題,學生自主發現、提出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也是學生主體性意識培養的一個重要步驟,并且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上也同樣具備著重要價值。
(3)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學生擁有主體意識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具備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在高中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主體性意識,是在我國新課改工作的倡導下逐步進行的。這個要求和傳統的理論灌輸式教育方式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沖突,而且傳統的教學中使得整體的學習過程帶有一定的功利性,導致語文學習中最基本的精神文化不復存在。比如在教學過程中,高中階段語文選修課文中有一部分需要進行鑒賞的文章,而這些需要介紹的文章也是學生培養核心素養中的審美創造和鑒賞所必須的重要基礎內容,但學生往往會在教育功利性的影響下將這些文章直接翻過,更遑論自己主動進行文章欣賞,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經常將最終的考試分數作為學生語文能力培養的衡量標準,這對于學生自身的主體性意識培養和核心素養培養將會產生十分嚴重的阻礙。想要確保學生在語文學習環節中培養提高自身的主體性意識,主動學習和接觸全新的語文,知識興趣的培養是一個最有效的方式。比如在教學《蘭亭集序》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將學生按照班級的總人數進行合理的小組劃分,并將整個蘭亭集序的場面進行合理的恢復,并通過學生互評選出在場景恢復中表現最為優良的一組,并借此將晦澀難懂的文言文教學內容轉變為生動有趣的課堂情景劇,從而在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的前提下,幫助學生主動投入到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從而逐步培養其主體意識。同樣的,教學方式改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簡單一些來說,就是根據文章自身內容的特性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只有教師根據文章內容的實際特點和思想感情選擇合適的文章探究和分析方式,方可幫助學生在有效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前提下,體會到語文知識學習的樂趣,做到逐步提高學生的主體性意識水平。
4.總結
現如今我國大力推進的素質教育工作中,十分提倡教師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尊重,也就意味著需要在教學環境中逐步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意識,而且主體性意識的培養也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得以提高培養的重要基礎條件。為此,教師需要在轉變自身教育思維的前提下,注重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的營造,并以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作為基礎,在教學環節中幫助學生有效地培養和提高自身的主題意識。
參考文獻
[1]孟辰辰.淺議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的途徑[J].才智,2020(06):142.
[2]岑愛平.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意識的培養[C].教育理論研究(第八輯).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801-803.
[3]劉靜華.中學古詩文教學中增強學生主體性意識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6.
[4]石曉婷.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意識的培養[J].西部皮革,2016.38(1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