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紅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既要注重學生語文基礎的夯實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訴求,滲透情感教育,完善學生情感體系,促進其健康成長。基于此,本文將簡單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理念與實踐,希望能給相關教育者提供一些有益啟示。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理念與實踐
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一門思想性非常強的學科,對學生思想和心理的發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是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滲透情感教育,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促進其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重視情感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落實,為其日后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理念
情感教育是理性認識和感性認知的有機結合,是促進人性健全發展的重要因素。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性學科,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其中凝聚著多種優秀前人的思想精華,因而選擇以語文教學為載體實施情感教育是非常可行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理念,主要具有以下幾重意義:
第一,有助于學生全面認識新事物。小學生因年齡較小,思維不夠成熟,且社會經驗也比較匱乏,情感因素不穩定,對于事物的認識傾向于表面化。同時,小學生好奇心非常重,因缺乏良好的分辨能力,所以很容易受錯誤的信息誘導,走上錯路。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滲透情感教育,則能幫助學生正確且全面地認識新事物,辨別信息,引導學生向著健康且積極的方向發展。
第二,有助于學生高尚品德的形成。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格發展的初步階段,對各種行為和情感表達方法的模仿性比較高,因而如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忽略情感教育,則很有可能會使學生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影響其未來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提高對情感教育的重視,充分發揮自己在兒童發展中的幫養性作用,潛移默化地糾正學生錯誤的行為習慣,以高尚的行為感染學生,促進其高尚品德的形成。
第三,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其對語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就學科特征而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實際滲透情感教育,可有效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理念的實踐策略
(一)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元素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情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學生情感能力的培養于其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在此階段,教師必須重視學生情感能力的培養,積極引進情感教育,完善學生的情感體系。傳統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使學生落于被動,且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過于注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忽略了學生的情感訴求,使學生情感能力低下。實質上,語文學科相較其他學科,情感表達是最為豐富的,也是培養學生情感能力的最佳選擇。因此,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情感教育理念的首要策略,就是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元素,以此合理地滲透情感教育,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語文學科三維目標的高效實現。
(二)創新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落實“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舉措,也是情感教育理念實踐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就表明教師開始注重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情感訴求,開始實現從教師本位轉向學生本位,將課堂還給學生,構建活力語文課堂了。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以及語文學科的特征,教師培養其學習興趣,可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引進游戲教學法。游戲是小學生最為喜愛的活動形式之一,也是最能激發其興趣的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學習水平,科學設計游戲活動,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學習積極性,還能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獲取實踐經驗,獲得多種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其情感能力。
第二,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極為普遍的一種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需要而創建教學情境,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提高其理解力,還能在具體情境中發展其情感能力,落實情感教育。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時,在閱讀和學習課文前,教師可先為學生講述雷鋒故事,或挑選學生講述,通過故事情境的創設,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提升其學習積極性,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活動。
第三,多媒體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能使語文內容具體化、生動化,有利于學生直觀理解和掌握,還有助于學生情感的激發,豐富其情感體系。如,在學習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時,學生對詞中所刻畫的農村寧靜生活畫卷沒有具體印象,自然也就無法體會到作者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之情。此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與詞匹配的動畫視頻,將詞所描繪的景象直觀展示在學生眼前,讓學生深入體會詞意和其所表達的情感,進而豐富其情感表達。
(三)注重師生溝通與交流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理念的落實,少不了教師和學生間的情感互動。且這種互動并不是傳統的教師問、學生答這種表面化的互動,而是教師要深入學生內心,與其產生情感上的交流與共鳴。這就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擺教師架子,而是要走進學生群體,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并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給予學生學習行為和結果科學的評價,不斷拉近學生與自己的距離,從而達到以情激情的目的。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情感教育理念,對學生語文學習及健全人格的培養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并依據此和結合學生實際水平合理滲透情感教育,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訴求,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以興趣培養為基點,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以此促進其情感能力的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譚英娥.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理念與實踐[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4(10).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