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燕華
摘? 要:目前,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逐步進行從“傳統”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型。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實現互動化的教學課堂已經成為教師普遍追求和積極探索的教育方式。它不僅能讓課本知識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使知識“活”起來。讓學生學得懂,能理解,會應用。增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可以有效的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感。有助于構建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本文通過分析目前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對生活化、互動化的教學優勢進行分析,對關于如何利用生活教學法實現創新改革進行了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教學生活化;課堂互動化;小學數學;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6-0089-02
Teaching life,classroom interaction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mode
GU Yanhua? (Xingzhou primary school,Suzhou Industrial Park,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 teaching method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s gradually transforming from "traditional" education to "quality" education. The creation of Life-based teaching mod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classroom have become the educational methods that teachers generally pursue and actively explore. It can not only make textbook knowledge more close to people's life,but also make knowledge "live". Let students understand,understand and apply. Strengthening the effec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sense of distance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It helps to build a democratic and harmonious classroom atmosphe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life oriented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and briefly discusses how to use life teaching method to achieve innovation and reform.
【Keywords】Teaching life;Classroom interaction;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Mode innovation
“生活教育”是小學素質教育的核心。而針對于數學學科,更加要保持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理解內在的邏輯關系并且學會如何使用,這才是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生活化,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概念化,真正實現學以致用。也可以進一步實現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脫離了生活實際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枯燥乏味,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因此,只有將生活化、互動化融入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才能真正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真正實現小學教育的發展和創新。
1.小學數學的教學困境
(1)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
新課改對小學數學學科教育提出要不斷發揮學生的主導地位,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老師作為引導者引導他們自主的探究和解決問題。
讓他們在動手實踐中發現問題,在積極討論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團隊合作中掌握學習的技巧。然而,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下,教師的角色仍然起著決定性作用。課堂秩序由老師掌控,課程進度由老師把握,授課內容由老師決定。在教學活動進行時,與孩子的互動性較低,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他們只是一味的接受知識的灌輸,沒有形成主動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這種方式會禁錮孩子們的思想,使學生的潛能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進而影響了整體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升。
(2)教師的教學認識不足
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生活中數學的邏輯性和相關的基礎知識也得以廣泛的應用。我們在學習數學時,也不能與客觀存在的生活實際相背離。學科知識不能脫離生活,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的發揮作用。由于我國的教學模式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老師還是只根據考試大綱來確定哪些是重點知識,哪些是非重點知識。而且在平時授課的過程中,也沒有與現實生活相關聯,沒有給學生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忽視培養孩子們的生活技能。使得授課內容非常抽象,也不利于學生理解。這樣就進一步的阻礙了他們學習能力的發展,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
(3)缺乏現代化教學手段
現代化的新型教學模式可以豐富小學數學課堂,使授課形式更加豐富,內容更加多樣。更具有教育價值,提升教學效率。但是在實際應用時,由于學校硬件設施的不足,和教師在多媒體應用方面的局限性,進而導致多元化、現代化的教育課堂無法有效構建。無法有效利用現代化設施的優勢,也體現不了現代設施對課堂的支持作用。此外,還有些年輕教師熱衷于給學生創設紛繁復雜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使得學生接受的信息太多,以至于分不清教學重點,沒有做到針對性的學習和掌握。在這種情況下也會影響學生學習技能的提升。由此可見,現代化教學設施是把雙刃劍,若是不能加以好好利用,會嚴重影響教學質量。
2.實現“生活化”和“互動化”教學的積極意義
根據小學生學習和認識的特點,決定了教學活動必須具有生活屬性。由于小學生比較年幼,貼近他們生活的教學場景更加便于他們的理解,有助于幫助他們掌握新的知識。創設豐富多樣、趣味性強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性,更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助于讓學生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下進行學習。通過師生互動,也能夠幫助老師更好的了解自己班級的學生,判斷他們的知識是否做到真正的掌握,也可以根據互動反饋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根據他們的掌握情況改進教法。做到滿足不同學生的情感需求,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和成長。
3.實現教學模式創新的有效策略
(1)實現教學生活化,融入生活內涵
將生活場景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利用生活素材對孩子們加以引導。有利于打破學生思維的局限性,突破傳統教育的邊框,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將抽象的數學邏輯和數學概念,應用于具體的生活實踐中,賦予知識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教育學生要在生活中發現機會點,了解現象背后的本質屬性,鍛煉學生愛學習、愛思考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孩子對數學的了解和興趣 。
例如,在學習《體積和體積單位》這節課時,為了能夠幫助孩子們快速的建立空間的概念。進行進一步的觀察感知,形成常用的體積單位認識,可以通過生活中存在的物體,帶領學生進行小實驗,以這種探究的形式進行教學活動。老師可以給學生們準備實驗道具,如量杯、小石塊、水等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以《烏鴉喝水》的語言故事進行新課引入,這個小故事可以幫助啟發他們的思維。通過把石塊放入裝滿水的量杯,觀察水面高度的變化。在分組進行實驗,取兩個裝了一樣水的杯子,分別放入大小、形狀不同的石塊,讓孩子們觀察杯子里水上升的高度是否有不同之處。通過這個實驗,讓他們明白,較大的石塊所占用的空間,要比小的石塊所占空間大很多。進而就可以得到體積的定義,那就是指“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通過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實驗,把抽象、難以理解的體積概念具象化,可視化。讓孩子們理解體積的基本含義,幫助他們進一步的樹立關于體積的相關知識。
(2)提高課堂的互動性,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師生互動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條件。教師不僅要關注教育方法的創新以及教學氛圍的構建,還要關注在教學活動中應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增強互動性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的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通過學生的反饋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使師生關系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提升,打破界限性和局限性。教師還可以根據孩子們的掌握情況,實時的創設問題,把握每一個教學機會。以師生之間共同討論的模式,解決一個又一個的數學難題,增進情感交流。
例如,在進行《認識負數》的課程學習時,可以通過師生之間積極、有效的互動引導幫助學生明確負數概念,掌握負數的內涵。在課程的導入的階段,可以通過創設一個有趣的邏輯游戲活躍氣氛。教師可以說一句話,讓學生說出相反的話,在孩子的腦海里先樹立負數的意識。教師還可以通過天氣預報進行課堂情境的引入。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孩子們明白“零下四度”和“零上四度”的差別,明確負數的正確寫法,理解負數和正數的大小比較。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的教育課堂正在逐步的向“教學生活化”、“課堂互動化”的模式發展。小學教師也在為創新型、發展型的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探索和探究。傳統的小學模式已經慢慢的被現代化生活所淘汰,教學體制的改革創新已然是必然趨勢。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老師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堅持以學生的自我發展和成長為教學的根本目的。以一個創新、開闊的眼光和思維看待教育,以一個嚴謹、科學的態度對待教學工作。明確自身的教育使命和職責,進而促進師生間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切本加.澆生活之水綻課堂之花—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淺析[J].人間,2015(26)
[2]張蘇華.創新教學模式,演繹課堂精彩—小學 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科研,2016(12)
[3]楊瑩玲.教學生活化,課堂互動化—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 分析[J].華夏教師,2018(12): 83
[4]于光定.探析新時期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J].科學咨詢(科 技·管理),2018(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