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梓瑜
內容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階段作為義務教育的開端,其教學計劃和教學任務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培育學生綜合素質的重點方向。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師的重點教學任務,小學語文教學呈現出多種教學手段,其中整本書閱讀是閱讀教學的關鍵部分,只有積極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以便在此基礎上形成自身的邏輯思維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 核心素養 整本書閱讀 研究策略
是否擁有良好的閱讀能力是學好語文學科的關鍵所在,它能幫助學生以最快的速度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準確地開展接下來的學習。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基本上都是文章節選,雖然這類短文有利于小學生快速掌握一些閱讀技巧,但是不利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所以需要語文教師開展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教學,這種閱讀方式可以幫助小學生突破對單篇文章的理解,更好的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從而有利于其把握整本書的閱讀價值。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需要教師秉持創新精神不斷進行探索。
1.簡析整本書閱讀
“整”是完整、全部的意思,既要做到對閱讀書籍的整體把握,又要做到對該書籍進行持續深遠的思考;“本”指的是閱讀的數量,可以是一本或者有關聯的多本;“閱讀”可以是泛泛而讀、精讀、淺讀、深讀等等,閱讀書籍可以包含科學作品、文學作品、經典典籍等。學生在整本書的閱讀過程中,運用自身特定的閱讀方法了解整部作品的思想內容,這種閱讀模式有利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豐富自身閱讀經驗及閱讀技巧,最終提升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
2.整本書閱讀活動的開展原則
學校課程的設置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實用性、訓練性、文化性,所以整本書閱讀活動的開展也應符合以上原則,要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及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同時還要利于學生心靈的洗滌和智慧的開啟,具體原則如下:首先是適齡性,即所選取閱讀書籍要符合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認知能力;其次是教育性,所選書籍要具備一定的教育意義,主題方面要折射出小學生的精神世界,語言方面是精煉簡單的文字描述,體裁方面要展現出文學作品的多個維度;再次是經典性,能夠將作品中人物的優秀品格展示給學生;最后是多樣性,所選作品要融合人文、自然、百科、歷史、國內外等因素,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
3.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活動的意義
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活動對于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具體表現如下:
3.1利于小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
隨著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越發密切,在這樣一個開放的時代背景下,學生接收到的信息呈現出多樣性及開放性的特點。語文教材中單篇文章的教學模式雖然依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著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由于教材中文章內容較為單一,且篇幅有限,所以其對事物的描述往往只從一方面著手,重點講解某一種歷史文化現象,不利于培養學生多維度思考問題的習慣。但是整本書閱讀活動中,學生接觸的是一部完整的書籍,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理解能力發現文章主線索,從多個方面領悟文章主旨,進而獲取豐富的知識信息,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完善及建立自身個性化的知識結構。
3.2利于加強小學生的認知能力
相較于語文教材中單篇文章而言,語文整本書的內容信息顯得更為豐富多彩,其各個知識鏈條之間銜接得更為緊密,因此小學生在完成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必然可以領悟到各個信息之間的聯系,進而將彼此之間的知識進行分解、重組,最終讓學生明白這種復雜關系的處理同樣適用于現實社會,從而利于學生理解真實生活中事物之間的聯系。
只有學生意識到事物之間多樣性的關系后,其對事物的感知方式才會發生改變,這有助于學生感知整體事件的發展過程,理解復雜的人際關系、情感等,從而可以增強學生自身對外部世界更為敏銳的洞悉力及與他人之間的情感共鳴,這樣才可以響應核心素養的要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4.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現狀
整本書閱讀是新型的教學模式,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并建立學生自身的思維方式,對學生長遠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雖然多數師生意識到整本書閱讀的意義,但是其具體執行依舊存在一些問題:
4.1個別教師對整本書閱讀環節的忽視
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把教學重點放在教材大綱上,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教材對于整本書閱讀的含義并沒有給出具體的釋義,導致語文教師認為單純依靠課堂教學對教材內容進行講解就可以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不再花費課堂時間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針對性的提升。眾所周知,語文能力的提升需要經過大量知識的累積,其中閱讀能力的鍛煉絕不是僅依靠學習教材內容就能達到的,必須要設置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加強閱讀訓練,否則不利于語文學科素養的培育。
4.2學生在閱讀中缺乏目標性
小學生的心智發育并不成熟,其對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對缺乏,另外他們沒有豐富的社會閱歷,所以在閱讀部分書籍時,只能明白文章表面意思而較難理解文章深層次的思想,尤其體現在名著閱讀中,往往是囫圇吞棗,這種閱讀方式嚴重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同時難以取得理想的閱讀效果。教師在面臨這個問題時,應該對學生予以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整體思想以及確立閱讀目標,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學生完成閱讀并且進行讀后感的寫作。
4.3沒有建立有效的閱讀反饋機制
反饋機制是閱讀教學環節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但是經常被部分教師忽視,教師普遍認為閱讀只需讀完作品即可,其實閱讀只是一個過程,學生只有取得實際的閱讀效果才能體會作者的感情,同時做到對文章主旨的把握,以上這些都需要建立在閱讀反饋的機制上,忽略此環節會導致整本書閱讀活動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5.核心素養引領下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策略
5.1因材施教
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需要教師根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因材施教,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處于不斷發展中,因此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首先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天性愛動,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因此閱讀整本書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需要為其推薦文風簡明并且主題鮮明的書籍,另外可以配合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其次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已經可以長時間的閱讀文章,因此教師可以為其選擇稍微具有難度的書目,比如《西游記》原著,讓學生秉持由淺及深的原則進行整本書的閱讀,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另外教師要在書籍分類的基礎上,對學生展開指導,比如小學生較為感興趣的是童話、圖畫繪本等,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整本書后互相暢談感想,進而引發其對書籍深層次的思考。
5.2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根據學生特點構建閱讀體系
整本書閱讀教學側重于學生的整體閱讀體驗,但是和課本單篇教學內容相比較,整本書閱讀的信息量過大,導致學生在初步接觸時感受到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語文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特點,構建整本書閱讀的體系,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獲取閱讀技巧及提升閱讀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閱讀現狀進行分析,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搜集相關書籍,確立整本書閱讀的目標,同時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的選擇,以提升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效果。
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要具備教材化和體系化的特點,因此需要語文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興趣,展開對學生的引導,可以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閱讀任務,并且和家長一起督促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重要語句的仿寫練習,寫日記等,都可以幫助學生鞏固閱讀知識。
5.3鼓勵學生讀后總結
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模式既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可以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其寫作能力,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寫作能力得到提升也可以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感悟。教師鼓勵學生在閱讀后進行寫作,一方面可以提升其寫作能力,另一方面能讓學生在總結中加深自身對文章的理解,當學生自己寫出富有感情的作品時,他們會更加熱愛閱讀,并且會借助閱讀名人的作品領悟作者的寫作手法,進而提升自身能力。
5.4組織分組合作引發學生討論
分組合作的方式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首先有助于學生之間彼此借鑒優點共同進步;其次有助于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可以增強同學之間的凝聚力;最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逐漸增強自身學習力,進而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設置一些問題,然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大膽說出自己對文章的看法,彼此借鑒進而引發對文章深入地思考,比如:在講授《草船借箭》時,教師可以首先拋出問題:這篇文章說明了什么道理,然后由學生自己帶著問題進行閱讀,之后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學生們會明白諸葛亮是如何利用外部條件及人性特點來達到自己的目標。
5.5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
整本書閱讀選取的書籍并非局限于課本中的內容,所以在學生完成閱讀后,需要教師給予學生反饋,幫助學生檢驗閱讀效果如何,比如:安排學生之間交流讀后感,或者以文字的形式體現出來等,通過讀后反饋才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在閱讀中的不足之處,只有通過反思才可以更好地提升閱讀效果。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對于提升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身智慧,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擴散思維,感受到閱讀的魅力,進而促進其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郭麗明.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2020,(16):268.
[2]鐘曉來.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2019,(32):153.
[3]陳忠慶.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探究[J].語文課內外,2019,(15):248.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合水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