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蘭
【摘 ?要】班主任負責班級的組織與管理,班主任的管理行為影響著學生德、智、體、美、勞等素質的發展,并對學生未來的成長產生深遠影響。目前,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傳統的管理方式占據主導、學生課堂參與感弱、班級氛圍不濃等問題比較突出。對此,班主任應明確自身職責,創新工作方式,優化班級氛圍,豐富班級實踐活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班級環境。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研究;方法把握
中圖分類號:G625.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5-0034-02
Analysis on the Strategies of Optimizing the Management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Hanzhuang Primary School, Sanbao School District, Minle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ZHANG Chenglan
【Abstract】The head teache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lass. The management behavior of the head teacher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esthetic, and labor qualities, and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future growth of students. At present, in elementary school class managemen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ethods dominate, students sense of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is weak, and the class atmosphere is not strong. In this regard, the class teacher should clarify his own responsibilities, innovate working methods, optimize the class atmosphere, enrich class practice activities, and create a good class environment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lass teacher; Class management; Strategy research; Method grasp
一、小學班主任管理的現狀分析
(一)缺乏創新,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
很多班主任在教學的過程中過于求“穩”,“在穩的基礎上,能讓學生平穩發展就好”的思想比較嚴重,缺乏創新思維。尤其是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比較喜歡用傳統的管理方式進行班級管理,無論帶的是哪一批次的學生,都利用求穩的心態進行管理,最終導致學生過于保守。教師沒有開放意識和創新意識,在管理的模式和管理的程度上沒有自己的思想,也沒有結合自己班上學生的性格特點,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管理,沒有因人而異,更沒有因材施教,這樣的方式培養不出先進的學生。
(二)學生課堂參與感弱,積極性不強
學生是班級的主人,因此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生能真正參與到課堂班級管理中來,這樣能增強班級管理的氛圍,增加學生的參與度,真正讓學生將自己當成班級的小主人,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教師還應讓參與班級管理工作,讓參與成為學生進行工作和學習的重要環節。脫離班級學生的管理方式,是不能有效地進行班級凝聚力建設的,因此,教師要正視這方面的問題,將問題意識擺在前位,通過自己的探究和探索,在找出問題的基礎上學會改進工作方式,從而創建民主、和諧的班集體。
(三)班級氛圍不濃厚,團結意識不強
正因為班主任在管理方式和方法上不能有效貼近班級學生,因此導致學生的班級參與感和參與意識不強,最終導致班級學習氛圍不夠濃厚。本身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應該是活潑好動,具有章法意識的。但在實際班級氛圍中我們發現,班級氛圍的削弱,直接導致了學生的團結意識上不強,教師對班級環境和班級凝聚力的培養都很欠缺。因此,在班級的管理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團結起來,與學生共同營造班集體,創造班級的管理氣氛,從而建設良好的班集體。
二、小學班主任管理創新方式的重要性
小學的班主任,在小學生的世界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小學生由于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班級建設的過程中是非常聽班主任的話,班主任說什么他們都會去學習、模仿和照做。因此,在班級建設的過程中,班主任要逐漸樹立班級創新管理意識,讓班級管理成為工作的重中之重,讓班級管理氛圍逐漸濃厚起來;培養小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和主人翁意識,逐漸培育學生的榮譽感和團結能力,從而讓學生通過班級的建設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三、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創新策略研究
(一)創新工作方式,摒棄傳統思想
傳統的思想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班級管理和教育方式了,教師可以結合現代化的手段流傳傳統思想中的精華,摒棄班級管理中的糟粕,利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創建更加優秀的班級管理方式,并且實踐在班級的管理中,讓班級的管理不再是難事。班主任應結合民主管理思想,創新班級管理的模式,讓學生自己做主,做自己的小主人,讓學生自主制定班級的規章制度,自己對自己進行約法三章。同時,班主任應強調差異化管理。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我們常說的一個詞就是“一視同仁”。的確,作為班主任應該對每一位學生給予公平的對待,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每一個學生應該采用相同的管理方法。相反,班主任應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重視不同的管理方法與學生的契合度,并基于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切實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難題,進而逐個突破,提高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班主任應強調精細化管理,在管理學生中應注重細節,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家庭條件、思想表現、學習狀況、興趣愛好等信息進行整理,形成檔案,并將管理工作落實到每一個人,同時把握管理細節,如擦黑板、掃走廊、擦玻璃、擺放桌椅、關燈節能、戴紅領巾等,確保每一個細節都有人負責,提高班級管理工作落實效果。
(二)提升學生的參與度,營造濃厚的班級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班級的小主人,因此 在班級的管理中學生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班級的氛圍建設不僅體現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教師更要通過輔助的方式,將班級的管理形式和班級的環境營造好,給予學生一個輕松、愉悅的班級管理氛圍,讓學生能通過共同參與,將自己學習和生活的環境共同打造好。例如,可以讓學生定期進行自主環境氛圍的設計和創造,將班級裝點一下,這個裝點可以分小組進行比拼的模式進行,分板塊進行,同時也可以全班學生一起參與,集思廣益,將班級打造成一個溫馨、溫暖的班級,讓學生生活的環境不是我們看到的嚴肅、警醒的環境,而更應該貼近學生的年齡實際。當然,和諧融洽的班級管理氛圍需要健全的制度支撐,因此,在學生參與過程中,必要的評價與指導是不可或缺的。
小學班主任應結合學生在班級管理各個環節中的參與程度,制訂相應的評價方案、例如,在班級衛生管理中,可以通過召開班會的方式與學生共同探究班級衛生評分內容,最終根據教室、衛生區以及個人衛生制定了相應的評分標準、評分權重以及相應的檢查人員,通過定期的評分整理,分析學生自主管理班級衛生的實際情況,進而協調責任,引導學生的進一步參與,提高衛生管理效果。
(三)開展豐富的活動,展現學生靈動力
班主任還應經常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逐漸培養小學生勤奮、愛己愛人、自信、創造、活力、堅韌等品格。在班會課上,組織學生開展具有活力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明白一些道理。例如,想要讓學生明白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可以組織學生一起玩“綁腿前進”的游戲,讓學生明白合作團結是齊心協力共同完成游戲的前提。又如,在學校運動會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鼓勵學生參加各類體育項目,以展示自己的運動能力。而沒有參加比賽的學生可以作為后勤保障人員、啦啦隊成員,為運動員提供必要的服務,這樣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讓小學生在比賽中更有勁,凸顯班級建設的團結性,為集體管理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礎。
四、結語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造就了小學生不是一個普通的群體,而需要班主任傾注更多心力進行教育。在班級的建設中,教師一定要突出班級的氛圍創建,因材施教,根據班級學生不同的特點來進行班級管理,盡量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為每一位學生的成才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君霞.新時代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文學教育(下),2020(08).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