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之一,優質的閱讀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閱讀屬于重要的教學內容,是對學生知識獲取、語言學習能力培養的一種方式。新課改提出了立足于核心素養理念,深化閱讀教學模式,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對核心素養下打造優質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方法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5-0117-02
Constructing a Chinese Reading Classroom in Primary Schools Around the Core Accomplishment
(Zhongtan Central School, Maiji District,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Wang Weide
【Abstract】Reading is one of the channels for people to acquire knowledge. High-quality reading can change a person's life.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education,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content, and it is a way of acquiring knowledge and cultivating language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uts forward the requirements based on the core literacy concept, deepening the reading teaching mode,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the methods of creating high-quality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classrooms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re literacy; Chinese classroom
閱讀本應該起到愉悅身心、獲取知識的作用,而不是作為一種工具而存在。傳統小學語文閱讀局限于閱讀方式上,閱讀教學主要為升學考試服務,閱讀教學模式化問題十分嚴重。在核心素養理念下,閱讀理念有了新的變化,逐漸向著多元一體、自由寬泛的方向發展,滿足學生閱讀興趣,成為閱讀教學新特點,生態閱讀課堂相繼出現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大大提升了閱讀教學的韌性。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閱讀教學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體會的過程,離不開豐富的閱讀素材。但是當前小學語文閱讀素材緊缺的問題較為嚴重,雖然很多小學也在積極引進課外閱讀素材,家庭也配合學校工作為孩子購置一些優質的閱讀素材,但是這些素材的針對性太強。總體而言,閱讀素材多集中于一些名人作品上,比如我國四大名著或者《魯濱遜漂流記》《簡·愛》等作品上,實際上這種素材選擇方式非常盲目,這類閱讀素材真的能夠發揮出其作用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即使是成年人也無法全面、客觀地理解這些作品中的核心意義,對于小學生而言則更加困難,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總的來看,雖然小學生的閱讀素材數量較多,但是種類被牢牢地限制在一定范圍內,閱讀素材并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
二、構建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策略
(一)做好基礎教學
閱讀教學的基礎在于學生擁有足夠的詞匯量,能夠正確理解漢字、詞語的意思,可以大體上掌握文章的情感表達。所以,做好基礎教學十分關鍵。首先,教師要做好漢字讀法、寫法、用法教學,糾正學生漢字讀音,特別是一詞多音漢字,教會學生正確地書寫漢字,教會學生正確地使用漢字,確保學生漢字學習的質量;其次,提升學生語言應用能力,不同漢字、詞匯組合在一起所表達的意思千差萬別,正確理解語句的意思也是閱讀的基礎;再次,教會學生正確地掌握閱讀的節奏,節奏的變化實際上是情感變化的一種體現形式,如果閱讀節奏平白無奇,則很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閱讀的效率將會大大被削弱;最后,教會學生帶著感情閱讀。文學藝術的核心在于感情,失去了情感的文學作品等于“行尸走肉”,教師應該從小培養學生有感情地閱讀,注重個人情感的融入。
(二)構建閱讀氛圍
由于學習教育是一個有機整體,學生的學習性活動也是集體進行的,所以營造集體閱讀氛圍十分重要。首先,教師要做好閱讀宣傳工作,強調閱讀的重要性,發揮出班級板報、校宣傳欄的作用,定期張貼閱讀海報,營造一種全校、全班閱讀的氛圍,使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更愿意參與到閱讀中來;其次,定期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作品,大致介紹閱讀作品的內容,使學生初步了解閱讀作品,自由選擇課外閱讀作品,從而在班級中形成自由、輕松的閱讀氛圍;最后,開設針對性閱讀課程,結合某一個主題制定閱讀課程。例如,以“秋天”為主題的閱讀課程,為學生提供與秋天有關的閱讀素材,選擇合適的時間讓學生集中閱讀。良好的氛圍是提升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在大環境下,才能促使學生踴躍參與到閱讀中,從而提升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使閱讀課程得到優化。
(三)開設朗讀課程
由于教材內的閱讀課程有著較強的針對性,包含了基本的生字、生詞以及句式結構等,因此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所以,可以將教材中的閱讀素材作為朗讀課的素材,讓學生張開口,盡情地去朗讀文章,體會文章的精彩。例如,學習完《月是故鄉明》一課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早讀的時候集體朗讀這一節內容,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可以形成良好的語感,也能深刻地記憶生字、生詞,還可以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鄉情感。
(四)豐富課外閱讀素材
課外閱讀素材的選擇一定要適齡,“適齡”這個理念非常重要,特別是對小學生而言,如果閱讀內容跨度太大,學生則很難把握文章中的人情關系。例如,《水滸傳》所處的年代為宋代,劇情也非常混亂,任務關系也復雜,學生很難理解這部作品的意思,而且文章很多句子與白話文相差較大,即便是成年人閱讀起來都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一定要為學生選擇適齡的閱讀作品,這些作品要符合學生的天性,學生的天性是什么?好奇、冒險,所以這類閱讀素材的數量應該增加,種類也應該增加,不論是國內閱讀素材還是國外閱讀素材,只要學生感興趣,符合學生閱讀需求即可。這能夠極大地提升閱讀課程的質量,還能夠滿足學習的閱讀需求。
(五)開展閱讀活動
閱讀主題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夠提升閱讀質量。例如,如果學生對社會科學知識了解得較少,那么教師可以開設一次社科類閱讀活動,搜集一些社科類的閱讀素材,讓學生閱讀這些素材,要求學生閱讀時搜集10~20個陌生的詞匯,在閱讀結束后查字典理解這些詞匯的意思,并將這些詞匯正確地書寫出來。此外,還應要求學生寫一篇讀后感,將自己閱讀后最真實的感受使用文字記憶下來,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文字應用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得閱讀分析能力。閱讀活動的開展應具有針對性,應圍繞著學生的知識薄弱點進行,學生只有能夠積累不同領的、類別眾多的知識,才能夠在語文學習中發揮出其優勢。如果學生接觸的知識少,有時很難理解一篇文章的大致意思,這對于學生正確把握文章情感會產生不良影響。所以,教師應定期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針對學生的學習薄弱點制定閱讀活動,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六)開展信息化閱讀
信息技術的優勢非常明顯,學生能夠跨時間、空間地進行閱讀。教師可以在網上搜集一些閱讀素材,然后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在家庭空余世間使用電腦、手機等進行閱讀。這樣的閱讀更具針對性,對于不同閱讀需求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意義。此外,教師還可以提倡學生在網上尋找一些自己喜歡的素材進行閱讀,每一次閱讀后可以寫300字的閱讀體會,或者摘錄出閱讀素材中有價值的語句或者是生字詞等,這是確保閱讀有效的重要方式。
總之,閱讀課程是小學閱讀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為了提升閱讀課程質量,教師應該從多個方面做好閱讀課程優化工作。只有立足于核心素養理念對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優化,才能夠探索出符合語文科目發展的教學模式,從而實現高質量的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楊金.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存在問題與對策探討[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15).
作者簡介:汪偉德(1964.4-),男,漢族,甘肅天水人,專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