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風
【摘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在眾多的閱讀教學方法中,群文閱讀是一種適合中學生身心發展特征和認知特征的教學方法。與其他閱讀教學方法相比,群文閱讀以“群”為核心,即強調學生閱讀多種類文章,在不同的文章中汲取大量的、類型多樣的有用信息,從而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提高語文素養。
【關鍵詞】語文閱讀;群文閱讀;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5-0160-03
Study on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Group Reading
(Machang ?zongChang ?Middle School, Shandan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WANG Xiaofeng
【Abstract】Cultivat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and middle schools. Among the many reading teaching methods, group text reading is a teaching method suitable for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mpared with other reading teaching methods, group text reading takes "group" as the core, that is, it emphasizes that students read a variety of articles and absorb a large number of useful information in different types, so as to improve reading ability while improving Chinese language. Literacy.
【Keywords】Chinese Reading; Group Reading; Reading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ies
語文教學離不開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于中學生而言,常見的閱讀方法有單篇閱讀、多篇閱讀和全書閱讀三種。筆者結合多年一線教學經驗,認為這三種閱讀方法各具優點。其中,單篇閱讀側重從“細”的層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等;多篇閱讀側重從“勤”的層面培養學生的熟讀能力、比較能力、判斷能力等;全文閱讀側重從“全”的層面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歸納與整合能力等。然而,受教學時間的限制,在目前的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很難將三種閱讀方法在有限時間內全部傳授給學生。換句話說,在很長一段時間,教師很難將三種閱讀方法進行整合,導致閱讀教學缺乏系統性。
一、群文閱讀的內涵與應用價值
(一)群文閱讀的內涵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引出群文閱讀的概念:群文閱讀是一個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結構化文本,在單位時間中通過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多文本閱讀教學過程。分析群文閱讀的定義,我們可以提煉出五個核心詞匯:“師生”“議題”“集體建構”“達成共識”“多文本閱讀”。其中,“師生”即教師與學生共同參加,而非僅有學生參加。這也就是說,群文閱讀重視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作用,這就對教師的個人素養和教學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議題”即話題。話題具有開發性和可議性,這樣才能引發提問和討論。“集體建構”中的“集體”不僅指學生與學生,還指教師與學生,是師生共同智慧的結晶。“多文本”是相對單文本(單篇)而言,但“多”并不是單篇的簡單相加,它強調多種文本機理的結構化。所謂閱讀中的結構化,是指以一個意義點(議題)為核心,將事物(文章)的各部分聯系在一起,進行組合(聚合)的方式。在群文閱讀中,以意義點(議題)為核心,圍繞意義點(議題)聚合在一起的事物(文章),都必須在意義點(議題)的屬性之內,即都能從不同角度來解釋意義點(議題)。
(二)群文閱讀的應用價值
結合中學語文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筆者認為,群文閱讀有以下應用價值。
其一,提高學生的閱讀數量。不同的文章,由于作者文化水平、成長經歷、寫作能力和寫作背景不同,它們的寫作風格上很大的差異。多閱讀,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寫作風格,提高閱讀能力。目前,在我國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雖然明確地告訴學生要多閱讀,但學生閱讀的對象主要是現有語文教材中的內容。
相比課外書籍,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太單一、文字量太少,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閱讀的需求。群文閱讀在現有語文教材的基礎上,將其他與教材中內容相關的文章引入課堂,大大拓展了學生閱讀面的廣度。如此,在單位時間內(即一堂課的時間內),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多篇文章。由于引入的文章與教材中的文章內容存在關聯,因此學生能夠“信手拈來”,不會出現生拉硬拽、格格不入的感覺。在課堂上,學生的閱讀數量提高了,泛讀能力自然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這就為他們后續閱讀能力的提高奠定了牢靠的基礎。
其二,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速度是一種閱讀能力。對于每一個人而言,時間都是非常寶貴的。在中學教育階段,雖然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但礙于閱讀所需要的時間較多。如一篇600字的精讀課文,通常會花費兩個課時。如此多的課時,易造成其他語文知識教學出現課時不足的問題。因此,在目前的中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經常被教師安排在課下時間。群文閱讀的出現,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速度,能夠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快速掌握大量的有用信息。如學生可以通過群文閱讀,用一個課時讀完四五篇文章。閱讀速度的提高,讓閱讀時間變得更加有價值,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其三,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學語文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教學通常采用灌輸式教學,學生處于被動式的地位,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個性得不到發展,這對處在人生發展關鍵階段的中學生而言是非常不利的。群文閱讀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鼓勵他們通過提問、討論等形式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看法與建議,尊重他們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閱讀。可以肯定地說,群文閱讀是一個“以生為本”的閱讀方法,能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另外,它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能讓給學生在閱讀、思考、陳述、傾聽等行為中培養個性、彰顯個性、發展個性。
其四,讓學生讀得更加深入。就目前來看,我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在精讀和朗讀上。其中,精讀的一個重要要求是口齒清晰,而朗讀的一個重要要求是富有感情。固然,精讀和朗讀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目前很多教師都要求學生在某篇課文中進行精讀和朗讀。這里的“某篇”,就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難以更深入地掌握閱讀技巧。群文閱讀以結構化為原理,在提高學生精讀能力和朗讀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在比較、分析、歸納、整合過程中更深入地發現文章的精華所在,增強學生對文章的認知和理解,為深入閱讀提供了可能。
二、中學語文教學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應用策略
閱讀不僅能提高中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還能提升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中學生良好的品質。然而,目前我國依然有很多中學語文教學采用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致使閱讀教學質量不高。群文閱讀是一種以結構化為原理的閱讀方式,鑒于它對學生閱讀數量、閱讀速度、閱讀興趣以及深入閱讀的促進作用,中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群文閱讀的應用。筆者認為,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步驟開展群文閱讀教學。
第一步,圍繞主題,篩選相關文章。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先確定一個主題,即意義點(議題),然后圍繞該議題篩選文章。考慮到中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師應當盡量選擇那些與議題緊密相關的文章,即不需要學生費勁腦力思索的文章,在篩選文章之間可以再帶領學生在黑板上畫出主題的知識樹。還應鼓勵學生在知識樹上“添枝加葉”,然后教師和學生一起以這些“枝葉”為切入點,篩選相關文章。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教師一定要緊緊圍繞語文教材進行篩選,同時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閱讀興趣,不能選一些與教材內容毫不相關、超出學生認知能力的文章。
第二步,根據結構層次,組合多篇文章。在篩選出文章之后,教師接下來要將這些文章按照一定的順序與結構將其羅列起來。這樣,學生才能清晰地理解這些文章和主題之間的關聯。例如,教師圍繞“親情和感恩”的主題篩選出《最苦與最樂》《臺階》《一顆小桃樹》《驛路梨花》等好文章。這些文章雖然都與“親情和感恩”的主題有關聯,但閱讀有一定的順序,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正確的做法是,教師根據這些文章主題及特點指導學生遞進式閱讀,即先讀《臺階》,再讀《最酷與最樂》,再讀《驛路梨花》和《一顆小桃樹》等文章。根據結構層次組合文章,能讓學生的情感逐漸深化、閱讀能力不斷提高。
第三步,設計問題,指導閱讀文章。提問不僅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措施,還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有效措施。中學生自制力差,在閱讀中經常容易被其它事物分散注意力。為了讓學生專注于閱讀,教師應當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多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例如,教師提問“這些文章有什么相同點”“你們最喜歡哪篇文章,為什么”,等等。引文群文閱讀需要學生閱讀多篇文章,這就為教師設計一些比較性的問題提供了條件。與探究式的問題相比,比較性的問題能讓學生更快速地找到問題的答案,這對學生分析、判斷、審美能力的發展與提高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做旁觀者,而應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閱讀過程中,起到指導、監督、管理、評價等作用。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多質疑、多提問、多思考、多討論,敢于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還要為學生提供一些展示自我的機會,讓他們樂于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從而在全班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增強群文閱讀的實效性。
三、結語
在新課程背景下,群文閱讀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突出且顯在的價值。因此,教師應當重視群文閱讀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觀念,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與發展。作為語文教學的直接參與者,教師要加強群文閱讀方面的學習,提高教學能力,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積極探索群文閱讀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參考文獻:
[1]張勇.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J].語文月刊,2020(02).
[2]周寒冰.中學語文群文閱讀文本的選擇[J].教學與管理,2020(17).
[3]馬虹.中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究[J].魅力中國,2020(06).
[4]韋艷瓊.群文閱讀的教學價值及實施策略[J].中華少年,2020(10).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