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麗
【摘要】在新課標改革下,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尤其要注重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因為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僅僅是為了能讓學生答好語文試卷,更重要的是加強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在其他學科中更好地理解題目,把握題目的內涵,從而更準確地回答問題。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不僅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幫助,學好語文閱讀,還能幫助學生在生活中鑒賞優秀的文章,體會優秀作品。基于此,本文從“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鼓勵學生進行創新,自主進行閱讀思考;通過鼓勵評價,幫助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樹立自信”四個方面進行探索,幫助教師分析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能力,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創新;教學措施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得到了學生和教師的重視,因為閱讀不僅僅是單純地對字、詞、句子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要通過閱讀體會文章的內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明白作者賦予文章的感情,才能體會作者到底想表達什么,才能深刻地理解文章到底寫的是什么。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學習時,也要注重幫助學生體會文章的寫作手法以及對字詞的運用,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并且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一、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文章的種類多,涉及的范圍較廣,很容易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但是要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就需要對文章進行反復的分析。有時候,一篇文章要分析很多遍,當學習到第一遍的時候,學生會感覺到新鮮,在學到第二遍的時候,學生還會有興趣,但是重復的學習會使學生感覺到枯燥無聊。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創設適當的情境,幫助學生保持注意力,使學生依然有興趣進行閱讀學習[1]。
比如,在學習小學語文《珍珠鳥》時,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課文,然后找出時間、地點變化的詞語,讓學生根據這些詞語分析作者的心理變化,作者是如何與珍珠鳥相處的?在文章中“起先、隨后、漸漸地”這些詞的描寫,都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珍珠鳥的理解、呵護與寬容。文章中對珍珠鳥細節的描寫,充分體現出了人與鳥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實際上,只要在生活中帶著一份詩意、一份溫情、一份愛心,就能與珍珠鳥彼此依賴,創造出一個美好的境界。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要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作者,讓學生想象在珍珠鳥依賴自己的時候,自己會怎么做?這樣學生就能夠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的美好感情,領悟如何與動物和諧相處。教師也可以讓同學們分享自己養寵物的經歷,通過分享,讓學生對閱讀文章產生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語文閱讀學習。
二、利用多媒體,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減少教師教學設計中復雜的環節,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深刻地理解文章。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時,應該結合多媒體的手段,在課堂上播放圖片,或者視頻、音頻等與課上學習相關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比如像學習桂林山水之類的文章時,教師就可以搜集一些圖片,讓學生真正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明白作者為什么要對桂林山水進行細致的描寫,體會作者蘊含在文章中的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2]。
比如,在學習小學語文《開國大典》時,閱讀這篇文章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開國大典的情況,認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整個過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所帶來的偉大歷史意義。教師在教學這篇文章的時候,要結合教材上的圖片,然后在多媒體上尋找開國大典當時的紀錄片,為學生播放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感受開國大典那一天的盛況,讓學生體會到1949年10月1日這一天作為歷史的新征程是有多么莊嚴和隆重。教師在教學這一篇課文的時候,就要結合多媒體,通過視頻讓學生感受歷史重現。當第一面新國旗在首都北京冉冉升起的時候,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人民群眾懷著激動的心情發出強烈的呼喊,發出陣陣排山倒海的掌聲。教師要通過視頻去感染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新中國成立那天的熱烈之情。這樣,通過播放視頻,教師就能讓學生對當天的場面有一個具體的了解,并且通過多媒體的展示,能夠加強學生對《開國大典》這篇文章的了解,讓學生更好地去感受這篇文章所描寫的不同鏡頭。
三、進行創新,培養學生自主進行閱讀
閱讀需要教師進行引導,但最主要的是需要學生自主學習,因為學生只有不斷地閱讀,積累經驗,在大量的閱讀之后,才能由量變形成質變,才能明白語文閱讀學習的意義,才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義。教師在幫助學生搜索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列一些書目,讓學生根據書目進行閱讀,然后讓學生間進行相互交流,同時創新教學方法,進行“問題教學”,積極引導學生針對文章提出質疑并進行探究。通過這種問題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讓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主動進行閱讀學習[3]。
比如,在教學小學語文《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主要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氣概,以及這些英雄身上令人敬佩的精神。由于這篇文章的層次性比較強,所以教師在為學生講課的時候,要先讓學生自己劃分層次,了解文章的不同段落。然后,教師在學生自主朗讀課文之后,要向學生提問:文章是如何描寫五壯士的戰斗場面的?是如何描寫五位壯士利用險峻的地勢,一次又一次打退敵人進攻的過程的?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對人物的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等細節描寫,體會狼牙山五壯士如何順利地完成掩護任務。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要讓學生進行思考,自行尋找答案。
四、鼓勵評價,幫助學生樹立閱讀自信
小學生的年紀比較小,當受到教師的表揚時,就會非常開心,更加有動力去學習。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觀察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鼓勵。教師的贊賞能夠讓學生更加有動力去學習,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輕松愉快地閱讀文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通過對學生的不斷鼓勵和積極的評價,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能夠以良好的心態進行閱讀[4]。
比如,在學習小學語文《夏天里的成長》時,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文章的語言淺顯易懂,清新優美,十分吸引學生,教師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應該讓學生感受文章是如何用語言對夏天萬物的生長進行描繪的,并且在學生閱讀之后,讓學生說出對文章有什么感想?文章給了同學們什么樣的啟迪?然后,教師要為學生總結:人要珍惜時間,像植物一樣,抓住時機,努力成長,才能有所成就。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去尋找相關類型的文章進行閱讀,比如大自然中的動植物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示?或者我們能從哪些現象中得到什么啟發?教師可以讓學生去尋找相似的文章,或者是讓學生尋找到文章之后進行分享,學生在分享的時候要說明自己尋找到的文章,以及自己對文章的感悟。在學生分享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點評,對學生講得好的地方要注重表揚:“這篇文章找得不錯!”“這位同學對文章的分析很到位。”“這位同學對這篇文章的某一個細節分析得特別到位,大家還有什么其他的思考?”在鼓勵這位同學的時候,教師也要向大家提問,然后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教師可以通過這樣類似的話語鼓勵學生,這樣具有針對性的鼓勵可以讓學生能從中尋找問題,也能在語文閱讀過程中獲得自信,對語文閱讀學習具有信心,能夠更好地在今后的語文閱讀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通過這樣的學習,能夠逐漸增強小學生在小學語文閱讀學習中的主動性,讓學生能夠有自信更好地學習。
實踐證明,對語文閱讀的學習十分重要,它既能夠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現實事件進行理性的思考,增強閱讀的有效性,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品讀優秀作品,關心時政新聞,對于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與學生及時溝通,要尊重理解學生,通過與學生拉近距離去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達到優化閱讀教學的目的 。
【參考文獻】
[1]蔡新芳.關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的研究[J].讀與寫雜志,2015,12(1).
[2]徐成云.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方法[J].小學語文,2016(3).
[3]楊淼.讀寫結合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15):178.
[4]世衛紅.關注教材,實現讀寫雙贏—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探析[J].文理導航,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