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生階段是培養學生科研興趣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階段。科技論文的寫作和發表是全面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和思維模式的重要過程。撰寫、投稿和發表科技論文已成為每個研究生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和難題。近年來,國內許多農業類高校為作物學學科研究生開設了《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提升學生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但是,此門課程的開設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對作物學學科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課程進行教改探討勢在必行。文章將從《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必要性和作用、目前存在的問題、教學改革措施等方面進行探討,為培養和提高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13-0148-04
Abstract: The postgraduate stage is an important stage to cultivate students scientific interest and ability. Writing, submitting and publishing academic paper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challenge for graduate students. At present, most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have opened the cour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per Writing" for crop science graduate students, but the course did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aims. It is an important to explore on teaching reform for the cour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per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necessity and function of cour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per Writing", existing problems and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raining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per writing.
Keywords: graduat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per Writing; teaching reform
科技論文是報道學術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展現科研工作者研究方向和研究進展的有效手段,更是衡量科研工作者學術水平的重要標準[1]。研究生階段是培養學生科研興趣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階段,是提升自我科研素養的關鍵時期,科技論文的寫作和發表對研究生學業的完成和今后科研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大多數農業類高校規定作物學碩士研究生必須在國內核心刊物或以上至少發表學術論文1篇或參與發表SCI收錄的期刊論文1篇,才能獲得碩士學位。對于作物學博士研究生更是要求在SCI收錄的期刊上發表論文1-2篇,部分學校要求SCI期刊的所屬分區需在JCR二區以上,才能獲得博士學位[2]。因此,合理的開展實驗、整理數據、撰寫論文、投稿,修改并發表學術論文已成為每個作物學學科研究生必須經歷的過程。
作物學是農業類院校的傳統學科,它主要包括作物遺傳育種、作物栽培學和種子科學與工程等幾個專業。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由于科學技術等相對落后,作物學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應用研究,基礎理論研究相對較少。隨著21世紀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作物學科已由傳統單純的應用研究轉變為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并重發展,以理論研究推動應用研究。由于在研究過程中,實驗工作多,數據量巨大,如何將整理好的數據進行深入分析,聚焦科學問題,并撰寫出高質量的論文已成為作物學學科研究生面對的重要難題。近年來,國內許多農業類高校為作物學研究生開設了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和學術水平,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歸納總結、正確表達和規范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然而,目前此門課程的開設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課程結束后,學生依然難以掌握科技論文撰寫的流程,更是不能規范、合理和準確地撰寫出論文內容。由于作物學學科研究生并非英文專業,在SCI期刊論文的撰寫過程中普遍口語化嚴重,用詞不準確,并且部分研究生在寫作過程中采用先中文寫作后利用翻譯軟件進行英文翻譯的模式,導致論文質量低[3]。因此,如何通過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有效開展來提高研究生的寫作能力仍需探討。
本研究論文將從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必要性、作用、存在的問題、教學改革措施等方面進行探討,為培養和提高作物學學科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提供有力的理論參考。
一、研究生開設《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進步,每年作物學學科研究生數量不斷增加,作物學學科研究生不但要提高應用研究的水平,還要加大理論研究的發展。因此,發表科技論文至關重要,但是由于許多研究生是第一次撰寫和投稿論文,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內容雜亂無條理,語言表達不規范
在第一次撰寫科技論文時,多數研究生不能準確地了解科技論文的基本結構和內容,以及每個內容要表達的核心點,因此,研究生會根據相似的模板進行套用,將大量的研究數據進行羅列,堆積成一篇科技論文,不進行歸納、總結,使得文章內容繁瑣、重點不突出、內容雜亂無條理[4]。科技論文是研究生利用整理好的數據,通過科學和準確的語言將實驗結果進行總結和升華的過程。多數研究生缺乏系統的學習和訓練,語言表達和書寫能力較差,導致口語化嚴重,不規范。同時,科技論文的圖、表、參考文獻都有相應的格式和要求,多數研究生不能做到規范、統一,論文質量較低,不能發表。
(二)內容重點不突出,缺乏創新性
科技論文是對研究成果的總結,是用于填補我國或國外相應研究領域空白的重要科技成果。因此,高質量的科技論文需要具備明確的研究內容,進而充分體現科技論文的創新性。但是,目前多數研究生還處于被動接受狀態,不閱讀文獻,不緊跟作物學發展前沿,還缺乏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寫作的過程中語言冗長,內容過多,沒有很好地提煉研究內容的精髓,在討論的內容中更是不能和其他研究者的相關研究進行比對,分析自身論文的價值,使得文章重點不突出,缺乏創新性。
(三)研究目的和意義不明確
科技論文的研究目的和意義是整篇論文的重中之重,是體現研究價值和創新性的重要途徑,更是其他同行專家關注的焦點。研究課題的題目、目的和意義、課題的設計等都是導師直接寫好的或者導師申請課題時已經研究好,部分學生在接到課題后只是照著上面擬定好的關鍵技術和研究內容進行實驗,根本不了解整個實驗設計的核心和思路,以及重要的科學價值。因此,在科技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導師的研究方向進行撰寫,導致實驗的目的和意義不明確,缺乏亮點。
二、研究生開設《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作用
《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是培養研究生科研興趣、提高研究生寫作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徑,它對于研究生的學習和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
研究生在撰寫科技論文的過程中,需要考慮論文的基本結構和內容,包括:摘要、前言、材料和方法、結果分析、討論和結論。在此過程中,研究生需要合理地將論文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因此研究生不斷思考自己的科研過程和寫作思路,培養了研究生的思維模式,提高了研究生的寫作水平。作物學學科研究生的科研實驗,大多數來自于導師的國家級和省級項目。在實驗過程中,需要具有科學合理的實驗設計,完善的研究方案,成熟的實驗技術,更重要的是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研究生根據得到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比較、總結,并撰寫出高質量的科研論文。但是,有些研究生在科研的過程中,沒有達到以上標準,論文往往因為實驗設計不合理、數據計算和分析錯誤、樣本量不足或重復不夠等原因被拒稿或者被退回修改。研究生通過對編輯、審稿專家的意見進行思考和修改,不斷反思科研過程,完善科技論文的內容,有效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水平。
(二)有效提高研究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科技論文是作物學研究生對實驗結果的總結和凝練,是體現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研究生需要嚴謹、準確地表達出科技論文的基本內容,充分展示出自己的科研成果,提煉出論文的創新性和前瞻性。例如:摘要部分需要簡潔、凝練;前言部分需要豐富精彩;材料和方法部分需要準確、完整;結果分析部分要數據準確詳實、圖片清楚;討論部分要與其他學者的研究進行充分比對和分析;結論部分要歸納和總結,不能將結果羅列等。科技論文不是將所有的內容堆砌到一起,而是要有條理地和清晰地將研究成果展示給其他科研工作者,給他人做參考,為國家做貢獻。科技論文寫作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性和總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有效規范研究生的寫作習慣
研究生在第一次撰寫科技論文時,不知道如何準確規范撰寫論文,往往通過復制粘貼,不按照論文要求統一格式,草率應付。如果沒有及時進行科技論文寫作的培養,他們會養成不好的寫作態度,難以糾正[5],同時不規范的科技論文格式會給審稿專家帶來不好的印象,誤以為科研態度不端正,拒稿。因此,研究生一定要規范書寫格式,按要求處理數據和圖片,提升論文質量。在撰寫中,研究生要認真閱讀擬投稿雜志的投稿須知,如圖片的格式和分辨率,參考文獻的引用格式,字體的大小等。這些過程,可以有效規范研究生的寫作習慣,提高研究生的科技論文質量。
(四)有效縮短科技論文審稿和發表周期
研究生科技論文從投稿、審稿到發表是一個艱難和漫長的過程,大部分的論文在投稿后由于論文寫作的語言和格式不符合投稿期刊的標準被退回,如此反復的投稿或者修改會嚴重延長論文的發表周期,甚至錯過最佳的發表時間。因此,撰寫高質量、高標準的科技論文可以有效縮短科技論文的審稿和發表周期。
三、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目前存在的問題
《科技論文寫作》是研究生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科學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保障。盡管大部分農業類院校作物學學科研究生都開設了《科技論文寫作》課程,但教學效果卻未達到預期,主要原因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研究生對《科技論文寫作》課程不重視
研究生階段是一個新的開始,學生經歷了本科四年的學習后,已經厭倦了上課,部分研究生認為課程已不重要,只有和導師搞好關系,認真做實驗,完成實驗課題才是主要的任務。雖然發表科技論文是畢業要求的重要部分,但是研究生認為每個課題組都有成型的研究方案和模板,只要參考就可以順利發表論文。于是,學生忽視了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重要性,部分學生以各種理由請假,不來上課;來上課的同學多數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比如:睡覺、玩手機、寫報告、學英語、看文獻等。對待結課論文更是敷衍了事,直接在網上復制、粘貼。因此,學生在學習完課程后根本不能掌握科技論文寫作的要點,在寫作論文中仍感到困難和茫然。
(二)教學手段單一、內容陳舊,學生興趣不足
傳統的《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授課方式多數為傳授式,教師提前準備好講課內容,在課堂上單獨講授,學生被動聽講,雙方缺乏互動與交流,學生參與度不高,影響學生的聽課質量。《科技論文寫作》課程屬于開放式課程,并沒有指定的教材和教學內容,參與學習課程的作物學學科研究生基本來自于作物遺傳育種、作物栽培與耕作學和種子科學與工程等專業。雖然專業之間的基本課程設置差別不大,但是具體的研究內容卻相差甚遠。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多數講授自己擅長和了解的內容或者利用以往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料和教學大綱,導致課程示例單一,內容陳舊,沒有緊跟現代作物學的發展前言,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考核方式單一
《科技論文寫作》課程多屬于考查課程,在課程考核中,基本采用提交結業論文的形式,讓學生利用論文數據庫查找資料,撰寫結業論文。授課教師根據論文的完成情況,判定學生分數。這種考核方式比較單一,缺乏過程性評價,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積極主動,主觀認為平時課堂的表現與考試成績無關,沒有真正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學習動力不足,收獲甚微。
(四)授課教師數量不足,方向單一
目前,多數農業類院校作物學學科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是由本學科專業教師授課,授課教師從事本專業多年,具有豐富的科研經歷,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寫作技巧,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課程一般只安排一名教師講授全部課程。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通常會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思維定式講授課程,課程的多數內容只針對自身的研究方向,課程內容設置單一,對一些其它研究方向的學生吸引力不足。
四、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改革措施
(一)明確課程的重要地位
《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專業課程,對提高學生的科研水平、科研思維和科技論文的寫作能力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研究生對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不認真對待這門課程。因此,在第一堂課應該重點強調本課程的重要性和應用性,明確課程的重要地位。首先,解讀學校對作物學學科研究生畢業發表科技論文的基本要求,讓學生意識到科技論文撰寫對于研究生獲取學位的重要性;其次,以課堂討論的方式,了解研究生對科技論文寫作過程的理解,找出寫作的難點,進而引申出《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給學生的幫助;再次,結合教師的科研經歷和投稿經歷,講解教師在撰寫、投稿和發表科技論文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分享修改稿件中的困惑、進步和成長經歷;最后,展示一些雜志的投稿須知和投稿過程,讓學生了解科技論文發表的繁瑣過程。通過以上四種方式,明確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
(二)教學內容的改變
傳統的《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學內容相對單一,與學生真正的科研和論文寫作結合不緊密,學生興趣不大,因此在《科技論文寫作》課程中應該刪除陳舊的內容,調整課程設置和內容,同時增加作物學熱點研究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在課程設置中,以自然科學為主線,主要內容可以包括以下幾個專題,如科技論文寫作的重要性,科技論文寫作的基本格式(以國家中文重點期刊和主流SCI期刊為主,講解期刊論文的格式,包括摘要、關鍵詞、前言、材料和方法、結果與分析、討論、結論等),科技論文的撰寫方法(寫作方法、寫作順序、語法、專業術語、格式等),科技論文的投稿流程(以國家中文重點期刊和主流SCI期刊為主,講解投稿的具體流程等),文獻檢索,寫作報告等。這幾個部分的內容要充實、豐富和新穎,如在科技論文寫作的基本格式中適當介紹SCI論文的影響因子、JCR分區和中國科學院分區的發展情況;在科技論文投稿流程方面,對一些代表性的國內、外期刊進行演示投稿流程;在科技論文的撰寫方面,注重講解寫作的基本順序、專業術語和基本格式,以及如何根據期刊要求處理圖片的大小、像素和格式等; 在文獻檢索方面,講解如何運用中國知網和ncbi等數據庫下載相關文獻等。在講解期刊論文格式中,需要結合作物學的特色,選擇作物科學熱點的文章,講解格式的同時介紹科研的最新發展,如基因編輯技術和分子設計育種技術的應用等,增加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所學課程的重要性,提高課程認知度[6]。
(三)教學方法的改變
一般傳統的教學方法都是以講授式為主,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參與度不高。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加大參與式教學的比重,讓學生真正融入課堂,每堂課都會留出時間,讓學生討論當天課程的收獲。在課程內容講解部分,會讓研究生參與進來,如在科技論文寫作的基本格式中,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查找文獻,在課上講解自己對于期刊格式的理解,老師再對學生的報告做評價、總結,以便加深學生的印象。在演示投稿流程中,利用課堂的電腦和網絡真實的演示投稿流程,增強學生的理解。同時,讓學生親自模擬投稿的流程和操作過程,以便加深印象。對于最后的結業論文,學生需要在學完科技論文的撰寫方法后便開始撰寫結業論文,以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修改。科技論文寫作過程中,讓學生先撰寫提綱,再完成論文初稿,禁止先中文后英文翻譯的寫作模式。寫作完成后,讓學生相互評審,相互檢查,同時要求學生提煉出論文的創新點,以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四)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方式是提高學生學習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有效動力。傳統的考核評價主要包括考勤和論文,課堂的表現往往不計入其中或占比不高,因此要重視課程的過程性考核。課程的考核方式可以由平時成績和課程論文成績兩部分構成,平時成績占50%,課程論文成績占50%。平時成績的考核內容可以包括出勤、PPT報告、課堂表現、小組討論;課程論文要求碩士研究生基于自己的研究方向撰寫一篇中文的科技論文,博士研究生撰寫一篇英文的科技論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熱情,使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中,提高課程的學習效果,學以致用。
五、結束語
科技論文寫作是每名研究生必須經歷和完成的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科技論文寫作具有周期長,格式要求嚴格,語言要求精煉、準確,創新性高等特點,研究生想要寫出高質量、高水平的科技論文,并且順利發表,首先要了解和熟知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最新的研究動態,多查閱主流期刊發表的研究論文,夯實研究基礎;其次,認真整理實驗數據,做出規范、漂亮的圖片,展示出準確的實驗結果和結論,提煉出論文的創新點;再次,寫作中先制定寫作計劃,再清晰、有條理地撰寫出科技論文;最后,對科技論文進行多次的修改和潤色,完成稿件。作物學學科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教學應該以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興趣、提高研究生科研和寫作能力、思維模式,規范研究生的寫作習慣等為主要目的,通過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教學效果,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科技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許杰,楊基和.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學之實踐導向模式的建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26(12):93-95.
[2]龐旻,龔艷麗,吳慧.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科技論文寫作水平[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6):48-51.
[3]于萬鎖.工科博士生英語科技論文寫作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建議[J].外語界,2014(3):55-62.
[4]王沛,楊潤強,顧振新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科教導刊(上旬刊),2020(1):77-78.
[5]于立梅,李小妮,馮衛華.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培養[J].山東化工,2019,48(19):216-217.
[6]王永娟,武彩紅,左偉勇.獸醫學科技論文寫作課的現狀與教改設想[J].黑龍江畜牧獸醫(下半月),2013(10):45-47.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科學技術項目“基于玉米DH技術的耐密抗倒伏新種質培育及分子遺傳研究”(編號:JJKH20180660KJ);吉林農業大學高等教育教學研究2020年度課題“啟發-參與式教學法在種子加工和貯藏的實踐”(編號:2020XJYB13)
作者簡介:姜良宇(1989-),男,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作物遺傳育種和種子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