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玲
摘 要:在課程中融入生活化內容能夠為課堂注入新活力,激發聽障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探究意識,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讓特教小學學生也能感知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并將數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增強其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在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階段,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在課堂中融入新的生活化理念,用新穎的方式活化教學氛圍,將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激發聽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關鍵詞:特教小學;生活教學;實踐創新
引言:
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通過生活元素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增強知識實用性,讓聽障學生也能感知到數學的樂趣。因而,教師要在課堂中充分滲透生活化內容,通過生活情境創設、生活元素導入,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數學與生活間的聯系,并通過生活化教學的師生、生生互動,增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構建出全新特教小學數學教學體系。
一、特教小學生活數學教學的實踐意義
特教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眾多內容都源于生活,是一種對日常生活情境的再現,通過生活元素導入,增強知識實用性,讓聽障學生意識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增強其生活自理能力。具體而言,特教小學生活數學教學有以下意義:首先,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的科學類學科,從本質上來看,是一種對生活內容的更加深刻的詮釋,生活教學與數學學科本身就是相互連接、不可分割的。其次,特教一年級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對于生活內容會表現出更高的興趣,會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探索,所以生活教學是和聽障學生的思想發展規律相契合的。最后,生活化內容的導入能激活整體教學氣氛,一改傳統教學的枯燥和沉悶,學習效率也明顯提升。因此,教師要意識到生活化教學的優勢,積極借助于生活教學手段,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讓數學教學水平邁入嶄新的臺階。
二、特教小學生活數學教學實踐實現創新測量
(一)運用信息手段創建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育要面向現代,面向世界,信息技術的出現為特教小學數學踐行生活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格局,通過在課堂上播放相關數學視頻的方式給學生創建生活化情境,營造課堂氛圍,讓教學環節更加貼近于日常生活。因此,教師要深刻意識到現代技術的優越性,在課堂中充分應用網絡手段和信息手段,進行生活化素材滲透,有效激發聽障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三年級上冊義務教育聾教材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教師展示一組關于“五角”和“一塊”的圖片,讓學生之間進行適當互動,討論這是多少錢,一個“一元”能換幾個“五角”,這一過程具備較強的探究性、互動性,學生開始激烈討論,最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初步掌握人民幣的認識。此外,為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情境性,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手段導入課程,比如在進入新課程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當下較為喜歡的動畫內容作為背景,在課件中添加一些等和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故事作為背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學生進入課堂主題奠定先決條件。
(二)挖掘課本中的生活化元素,增強學生的積極性
為增強生活數學教學的實效性,需要教師積極挖掘課本中的生活化元素,激發聽障學生的探究意識。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上課前添加一些教學案例,用聲情并茂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和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習和生活實際的緊密連接。例如在一年級“認識物體和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課本,然后用手語提問:“課本中有哪些物體?它們分別是什么形狀?”提到這種生活化內容,很多學生都會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課堂中,并激發探究欲望,開始閱讀課本,并和周圍同學積極互動,有的學生舉手示意,表達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學也不甘示弱,紛紛開始舉手表達自己的觀點。隨后,教師對表現活躍的同學給予表揚,并對日常生活中長方體事物進行大致總結,讓整個教學環境貼近于學生的日常。這一教學方式能讓學生認為數學學習是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進而讓學生意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實踐于生活,能夠有效轉變學生對數學的認知。再比如在學習“圖形的拼組”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找到類似的立體物體,然后讓學生利用土豆、橡皮泥等制作出實物,第二天帶到學校演示,學生們自然興趣盎然。總而言之,合理地應用教材,聯系實際,可以讓聽障學生的思維向多元化發展,然后讓一些較為復雜和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化,再將課堂上的內容和課外實際相結合,增強教學的趣味性,進而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習效率。
(三)將生活內容作為應用題題干,讓學生學會分析實際問題
很多數學應用題中都有生活場景作為題目背景,所以,通過應用題題干融入生活化內容,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和生活實際的連接性,并提高解決數學應用題的能力。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當下較為喜歡的動畫片作為背景,在教學中添加一些“熊出沒”或者“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故事作為背景,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更好地進入到課程學習中。例如在“認識1~5”的教學中,教師將故事背景設置為“光頭強砍了幾棵樹?”,一提到動畫人物,學生的興趣就會顯著提升,進而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老師們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和留意生活,這樣也更容易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學會利用數學知識加以解決。
三、結束語
綜上,為全面提升特教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需要教師正確面對當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根據聽障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采用生活化、互動化等新穎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學以致用,實踐夯實理論,引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且教師要適應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轉變教學模式和創新教學理念,多引入生活實例開展情景互動教學,將枯燥化為有趣,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活躍課堂氛圍,最終全面提升特教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敏.精心選用“生活中的事例”來教小學數學[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1(05):30.
[2]馬樹春.鏈接生活,落實小學生培智教育——以特教小學數學教學為例[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2):178.
[3]劉煥彩.探究優化特教學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2):124.
(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