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鈺
【摘要】隨著小學語文統編版教材的深入研究,略讀課文儼然占據了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預學,作為略讀課文教學的第一步,如何才能有效實施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根據不同年段、不同課型,梳理了聚焦“閱讀提示”、緊扣文體特色、培養質疑能力和嘗試單元預學這四個略讀課文的預學策略。
【關鍵詞】閱讀提示;文本特色;質疑能力;單元預習
隨著對小學語文統編版教材的深入研究,略讀課文的比重逐步增大,儼然占據了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所謂略讀,葉圣陶先生在《略讀教學舉隅》中有言:“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些經驗,自己去讀長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縱觀統編版教材,每個單元都同時編排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且精讀在前,略讀在后,其編排意圖很明確——精讀課文是例子,重在引導學生掌握方法;而略讀課文則是應用,重在學以致用,真正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投身學習活動,從而奠定能動學習的基礎。
筆者認為,略讀課文能否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預學很關鍵!
一、預學概念初探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取得成功,沒有準備就會失敗,學習亦是如此。
“預學”,顧名思義就是“預先學習”。《現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預學”:“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在大力推行新課改的今天,學生的預學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內容:“需要以明確的任務代替籠統的口頭布置以增進效果;試圖通過對預習結果的分析了解學情,把握起點;通過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引導,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等等。”
在略讀教學中著眼于“預學”,能培養學生能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跟上學習的節奏,從而使略讀教學事半功倍。那么,略讀課文的預學到底應該怎么辦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根據不同年段、不同課型,梳理了以下幾點略讀課文的預學策略。
二、預學策略簡析
(一)聚焦“閱讀提示”
略讀課文不同于精讀課文,每篇略讀課文前都會有一段“閱讀提示”,也稱“導語”。這段導語往往包含了一些關于本課的學習問題或者任務,因此教師引導預習時,首先要引導學生關注導語的內容,圈畫出具體的要求,明白本課學習的任務和重點。
例如:三年級下冊第12課《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它的導語是:“默讀課文,說一說為什么《清明上河圖》會名揚中外。結合課文內容和圖畫,向別人介紹《清明上河圖》。”學生讀完導語,立刻就能抓住這節課的兩個主要任務——探尋《清明上河圖》名揚中外的原因,以及介紹《清明上河圖》。
因此在教學時,筆者設計了如下預學要求:根據預習,你能給這幅畫設計一張名片,并嘗試向別人介紹這幅畫嗎?
學生的呈現令人驚喜:有的羅列內容,簡單明了;有的給圖配文,別具匠心;還有的則是借助表格,梳理信息。作品例舉如下:
名片的設計,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梳理,更為解決導讀中的兩項任務提供了保障。這種個性化的發揮,使得預學變得有趣而富有挑戰性,從而達到“預先自我學習”的效果,為能動學習的展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緊扣文體特色
文體,指的是文章的體裁,是一篇文章最明顯的特征,是教師導學的一個關鍵抓手,只有依體而教,才能抓住重點,深入文本。如教學記敘文,可以緊扣六要素,從整體上感知文章內容或語段,理清文章的結構脈絡,初步把握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感受文章的語言特色;若是說明文,預習要求就不一樣了,可以圍繞說明對象的特征、說明的順序以及說明的方法來設計預學。
如五年級下冊《金字塔》一課,包含了兩篇小短文,《金字塔夕照》是一篇抒情散文,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了金字塔在夕陽下的雄渾之美以及作者的感想;《不可思議的金字塔》則是一篇非連續性文本,描寫了金字塔的宏偉與精巧,語言簡要,用詞精準。很明顯,這兩篇文章采用了兩種不同的方式介紹金字塔,風格截然不同,互補互成,讓讀者對金字塔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
因此,本課的預學,應重點采取對比閱讀的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取文中的關鍵信息,設計個性化的預學單,教師再根據學生的預學情況,將學生的關注點進行分類整合,并以一定的方式呈現,比如表格式: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提取信息,設計、完善預學單,并總結概括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方法,最后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金字塔。整個環節一氣呵成,不僅能讓學生全面地了解金字塔,而且其還學會并運用了相應的閱讀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體現了“能動學習”的意義。
(三)培養質疑能力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要啟發學生動腦筋想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可見,質疑是思維的引路石,它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體現學習的“能動性”。而略讀課文,本身就是實現自主學習的有效方式,更應注意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但是,語文課上,質疑的角度很多,教師的任務更多的是要引導學生敢于質疑、學會質疑。統編版教材在編寫時就非常重視這一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四年級上冊安排了“提問策略”單元,本單元包括三篇精讀課文及一篇略讀課文《蝴蝶的家》。
在布置預習《蝴蝶的家》一文時,我將目光聚焦在閱讀提示中的學習任務:讀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再試著把問題分類,選出你認為最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并嘗試解決。根據分析,我將其歸納為提出問題、分類問題、選擇問題、解決問題四個方面,并據此設計了以下預學單。
基于之前的學習,孩子們大多都能從“內容”“寫法”“啟示”等方面提出不同的問題,通過提問歸納,總結出幾個共性問題,基于學情,從學生真正感到疑惑之處著手設計教學。由于這些問題都是他們真正感興趣或感到疑惑的地方,所以課堂上學生的關注度和參與度明顯提高了。
可見,讓學生“自動質疑”,自覺地在問中學,在學中問,也是提高預學效率的一大方法。
(四)嘗試單元預學
從統編版教材編寫的角度來看,由單篇略讀課文與其他幾篇精讀課文以及口語交際、習作和語文園地所組成的單元整體,其內在依然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而這其中的聯系也必然能夠成為略讀課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所以,略讀課文教學要加強單元整組教學的意識,既要關注單篇課文的整體教學設計,更要融略讀課文于單元整體教學之中,讓單篇略讀課文始終貫穿于學生閱讀學習的過程,從而指引學生真正找到閱讀實踐的方向。
例如: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單元主題是“神話故事”,本單元的閱讀訓練要素有兩點,一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二是“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
結合本單元的訓練要素,我初步設計了這樣一份單元整組預習單:
4. 讀了《女媧補天》這篇文章,你能發揮自己的想象,試著把女媧從各地撿來五種顏色石頭的過程說清楚、說生動嗎?
這份預習單的設計,是基于單元閱讀訓練要素,更是源于對這一單元的整體把握,在前三篇精讀課文的教學時滲透方法,才能在學習《女媧補天》時真正做到遷移運用。當然,單元整組預習需要教師站在更為宏觀的角度審視教材,整合教材,甚至重組教材,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過,一旦被有效實施,必將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起到突破性的作用。
總之,略讀課文是統編版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通過預學環節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重視學生在此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個性差異,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興趣和效果,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實現能動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葉圣陶,朱自清.略讀指導舉隅[M].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2]嚴加平.預學單:追求什么,如何設計[J].基礎教育課程,2012(05):32
[3]方亮輝.略其所略 重其所重——略讀課文教學的困惑、思考和對策[J].語文教學通訊,2009(03).
[4]何艷霜.小學語文略讀課文課例教學策略探析[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9(01).
[5]邱光軍.用神話意蘊發展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神話故事”單元整體設計與思考[J].教育視界,2020(20):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