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婷


摘 要:結合小學英語五年級的主題閱讀拓展教學課例,從文本分析、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實施等環節來探討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小學英語;思維品質;培養
思維品質作為英語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一線英語教師的關注。如何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能力,值得教育者思考。本文以小學五年級模塊主題閱讀拓展課為例,探討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閱讀準備階段:確定繪本、思維品質培養的目標和途徑
本課是教科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Module 5 Safety第五課時,選擇與本模塊主題相關故事Safe Biking with Dad進行閱讀拓展,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遵循學生認知水平和邏輯起點選定繪本
基于廣州版英語五年級下冊模塊五Safety的學習,學生能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行為做出判斷,能理解并運用祈使句給出合理的建議。選用繪本Safe Biking with Dad講述了:爸爸與孩子Charlie和Jennie騎自行車前往公園野餐的故事。故事伊始,興奮的孩子們與緊張的爸爸形成了對比。騎行中,時刻提醒孩子們注意安全的爸爸狀況百出。最終,精疲力盡的他順利將孩子們安全護送到目的地。該繪本圍繞學生熟悉的自行車騎行日常生活情景,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此外,文本具有連貫性、鮮明性、結構良好等特點,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與發現能力,激發想象,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與實施
合理的思維能力培養目標,能促進學生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協調發展,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協調發展,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協調發展。[1]
根據文本內容及學情分析,可以確定觀察分析能力、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為本課的思維能力培養目標,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引導和鼓勵學生觀察、想象和推測,培養學生快速思考和直接判斷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發展。
1.結合繪圖挖掘文本,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文本解讀是閱讀教學的開始,是有效進行閱讀教學的前提。文本解讀決定了閱讀的教學定位。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興趣的角度解讀文本,讓閱讀教學活動在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中,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感悟,體味語言的人文魅力。[2]
在本文分析過程中,教師可以抓住爸爸的表情,以nervous主線為線索,引導學生觀察主人公的表情及肢體語言,推測主人公為什么會緊張,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2.深挖文本的育人價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與開放性思維
教師在進行文本解讀時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內容的解讀上,還要從不同視角挖掘文本的價值。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讀故事,激活學生思維,觸動心靈,體現文本的育人價值。挖掘故事教學課型的育人價值,需要教師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自然地進入故事;塑造故事角色,使學生順利融入故事;再構故事情節,調動學生主動思維;設計多樣活動,兼顧學生的學習差異。[3]
在學生閱讀繪本后,引導學生對爸爸是否是一位好的騎行者進行思考。在此過程中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思維。在故事結尾開放問題環節,通過假設:如果你是爸爸,是否會和孩子一同騎行回家,調動學生主動思考,讓學生各抒己見。
二、閱讀教學實施階段: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小學階段的閱讀以事實信息理解為主,其閱讀教學過程可以采用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也可以采用PWP的閱讀教學模式,即由讀前教學、讀中教學、讀后教學三段教學組成的閱讀教學模式。[4]本課采用PWP教學模式。下面將從PWP閱讀教學的教學過程對本課在學生思維品質培養方面進行探討。
(一)閱讀前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培養
在讀前引入部分,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繪本插圖Dad,Charlie,Jennie人物表情,思考并推斷爸爸為什么會感到緊張?
T:Why was Dad nervous?
S1:He doesnt know how to ride a bike.
S2:He was worried about his children.
S3:He doesnt like riding bikes.
在推測活動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根據信息進行適當推理的判斷能力,并為故事的后續發展做了鋪墊。
(二)閱讀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培養
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靈活引導,以問題和活動設計為抓手,給學生創造參與的機會,培養、展示他們的思維能力。
1.設置懸疑,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閱讀時,學生根據前文爸爸對孩子的擔憂和Charlie的不規范騎行,對故事發展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呈現圖片(圖1)并提問:
圖1:結合圖片,推進故事的理解。
T: What happened to Dad?
S1: A car honked at him.
T: Why did the car honk behind Dad?
S2:He was rid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road.
T: Why was he rid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road?
S3: Because Charlie was in the middle and Dad peddled up to him.
在學生理解故事前半部分后,提問What happened to Dad next?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找出答案,再追問:Why did these happen to Dad?讓學生二次找讀分析原因。
在閱讀文本后,教師鼓勵學生基于自己的理解,追問What do you think of Dad? (圖2)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語言支架I think he was careless/ considerate ... 進行人物分析、評價,加深對爸爸的認識、理解。此時,語言學習與思維訓練就銜接起來了。
圖2:通過提供語言支架,幫助學生進行人物分析、評價,加深對人物的認識、理解。
T: Dad made a lot of mistake,was he a good rider?what do you think of him?
S1: I think he is careless because he didnt ride safely.
S2: I think he is thoughtful because he cared about his children but forget himself.
S3: I think he is unlucky because he always stay in trouble.
S4: He is a such a good father he took care of the children and he forgot the safety rules himself.
2.創設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由于小學生英語語言發展能力普遍滯后于思維能力發展,為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不妨在分析文本時深挖文本,拓展故事的空間和內涵。
學生理解故事內容之后,教師追問:If you were Dad,would you ride home with the kids? Why?以開放性問題啟迪創新思維,學生對文本給出自己的反應,有自己的理解,交流自己對文本的感受。
T:If you were Dad, would you ride home with the kids?
S1: If I were Dad, I wouldnt ride home with the kids. Because I will get hurt.
S2: If I were Dad, I would ride home with the kids. Because its very dangerous.
S3: If I were Dad, I wouldnt ride home with the kids. Because riding with the kids is very dangerous.
S4: If I were Dad, I would ride home with the kids. Because I know the rules, I will be more careful than the kids.
S5: If I were Dad, I would ride home with the kids. Because no matter how unlucky I am, I have to protect my children.
開放性的問題設計并不一定存在標準答案,教師可從自己的角度予以回答:If I were Dad, I would ride home with the kids, because I love them and I hope them stay safe.
3.閱讀后教學中的學生思維品質培養
閱讀后,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輸出環節引導學生提煉故事中的Safety rules,并結合生活中出現安全隱患的騎行行為給出建議,培養學生的提煉歸納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有效地操練了本課的目標語言,發展了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
課后教師圍繞“Safety”布置分層作業,一是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向更多的同學或老師展示小組的安全騎行海報;二是閱讀與安全相關的繪本,由學生自由選擇完成。
三、結語
本課圍繞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了教學活動設計和教學實施,對于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主題拓展課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本次課例中也存在一些遺憾,如學生語言知識水平對思維流暢性的限制,使學生難以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生成并表達出盡可能多的觀點。另外,大多數學生難以克服僵化的思維框架,思維主動性與獨特性有待提升。但筆者相信在一次次的教學實踐嘗試中,學生通過有序進行文本解讀和思維訓練,將逐步提升自我思維品質。路漫漫其修遠,我們將在探索實踐的教學道路上繼續前行。
參考文獻:
[1]郭寶仙,章兼中.英語學科中思維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材·教法,2017(2):80-86.
[2]劉莎.基于文本解讀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7(6):92-93.
[3]黃遠振,蘭春壽,黃睿.為思而教:英語教育價值取向及實施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14(4):63-69.
[4]王篤勤.英語閱讀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