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針對當下低年級段識字量大,學生易寫錯字、別字等問題,提升學生在識字教學中的吸收度是當下的重要內容。相較于傳統教學而言,學生在情境化課堂中的參與感更高,興趣更濃。通過注音識字、集中識字、改錯別字和組詞練習四種方式,淺析情境化課堂教學新方法,希望對相關研究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
一、情境注音識字模式
最初的識字與注音是分不開的,學習完拼音法之后,我建議創設生活情境[1],引導學生在其中反復練習拼讀,多次刺激大腦,記憶相應的漢字。
舉例來看,我們可以創設在文具店中購物的情境。剛剛學習完拼音后,我提前在講臺上準備好筆袋、筆盒、鉛筆、橡皮、直尺、筆記本等文具,鼓勵學生在紙上寫下他們心儀的文具的名稱和拼音,全部寫對的小朋友有資格獲得這一文具。反復多次練習后,便可以與翻轉課堂模式相結合。課前,我們和學生一起把兩排桌椅并成一排,讓學生兩兩一組,面對面坐好。由一方擔任文具店老板的角色,一方擔任買家。買賣文具時,交易的不是金錢,而是正確拼讀并寫出所買文具的名稱及拼音,通過我們審核后,即交易成功。前者,展出的文具課后會送給學生。后者,只是情境游戲,文具所屬權不變,這一點要提前交代好。
二、情境集中識字模式
待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后,便可以應用情境集中識字模式,進行拼音和識字的綜合訓練。
舉例來看,此時我們可以創設故事情境,這樣的情境更能給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的感覺[2]。課上,我下發提前打印好的《啄木鳥找事做》故事的文字資料,留給學生五分鐘的時間熟悉故事內容。然后將學生按照人數分成不同的小組,每一小組有啄木鳥、大花貓、大青蛙、松鼠、槐樹五個角色,由組內的五名同學扮演。再次留給小組學生十分鐘的時間,相互配合,熟練對話。十分鐘后,每一小組相繼展示他們的配合效果。朗讀過程中,學生還可以配以動作,模仿不同動物的特點,生動形象地講述好這一個故事。一組學生在展示時,其他的學生在聆聽的同時還要標記出這組同學有哪些讀音和自己的不同,誰讀得對,誰讀得錯。我們教師也要記錄好每一小組中每一個同學的發音是否有問題,有的話,問題出在哪里,是個性問題,還是共性問題。與此同時,還要找出每一位學生的“亮點”,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培養識字和朗讀的興趣。
三、情境改錯別字模式
除了正確拼讀和準確識字之外,寫對字、寫好字也是識字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從實際教學來看,學生常常會寫錯字、寫別字,尤其是在學習形近字和同音字時。針對這一問題,不妨多多總結、歸納,反復刺激大腦,以求更好地記憶。
舉例來看,此時我們可以創設逛街的情境。逛街時,店鋪林立,每一個店鋪都有自己獨特的名字,此時,我們正位于“錯字街”,這條街上的店鋪名稱中或多或少有錯別字出現,這條街上的老板請我們的學生幫助他們找出錯誤并改正。盡管這樣一條街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但是正是這樣的荒誕性,能夠提起學生的參與興趣和熱情。我用多媒體一家家地展示店鋪的名稱,每到一家店鋪,便鼓勵學生在紙上寫出哪個字錯了,應當如何改正。倒計時結束后,學生亮題板,我在課件中公布答案,找出并改對的學生記一分。逛完所有的店鋪后,積分榜上前十名的小朋友,可以自行挑選老師準備好的文具卡片,用于在學期末兌換文具小獎品時使用。多次進行這樣的練習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中也會有意識地少寫或不寫錯別字。
四、情境化組詞練習模式
識字學習不能單純在一兩個漢字中展開,而是需要在詞組學習中進行,畢竟同一個漢字在不同的詞組中含義不同。
舉例來看,我們可以創設古代文人集會的例子。我在多媒體中展示出單獨的漢字,鼓勵學生在紙上為每一個漢字分別組詞,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把所組詞匯整合在一起。稍后進行小組展示,各個小組交流意見,指出所組詞語中哪些是常用詞匯,哪些是使用頻率較低的詞匯,哪些是學生自創的詞匯。然后評選出所組詞匯最多的小組,記五顆小紅星。多次進行這樣的練習,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在詞組中學認新漢字的意識,也能降低學生識別記憶每個漢字的難度。此外,布置作業時,也要安排詞組練習,布置詞組練習的內容時,可以結合課上情境化教學中的內容,幫助學生反復刺激大腦,真正掌握所學漢字。
五、結語
拼讀、識字、錯別字辨析是學好漢字的關鍵,對于小學生來說,生動的教學比傳統化的教學學習接受度更高。情境化教學法融合知識、故事性和參與感于一體,操作得當,能收到寓教于樂的效果。本文就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四項建議,希望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蔡子欣,趙曉宇.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6.
[2]朱勤.小學低年級語文游戲化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學院,2017.
作者簡歷:張桂嵐(1996.11—),女,漢族,廣西桂平市社坡鎮人,專科學歷,初級教師,研究方向: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