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榮
摘 要: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要教學目的。繪本中包含色彩豐富的圖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對繪本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策略進行探討與分析,以提高小學生的美術成績。
關鍵詞:繪本;小學美術;融入策略
繪本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具有較高的趣味性。目前,很多國家都已經將繪本引入美術課堂中。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素養,充分配合繪本進行教學,充分發揮繪本教學的優勢,讓學生在繪本教學中體會到課堂的趣味性。應用繪本進行教學,能夠活躍小學美術課堂氛圍[1]。現將繪本融入小學美術中的具體策略綜述如下。
一、繪本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意義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動力,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興趣能夠提高學生對美術的鑒賞能力。美術學科對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審美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故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繪本中豐富的圖畫和內容能夠吸引學生主動閱讀,對激發學生興趣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另外,繪本中美術知識是多種多樣的,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能夠被繪本中多彩的圖畫和有趣的文字描寫所吸引。教師利用繪本教學,能夠充分調動課堂氛圍,讓課堂更為靈動,使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更為愉悅,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也能夠得到更好的培養[2]。
(二)提升欣賞力與創造力
美術學科的學習,對學生的欣賞力和創造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主動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仔細品鑒和觀察,用內心最真實的情感,感受作者創作作品時的想法。學生在作品中受到一定的啟發,利于提高欣賞力與創造力。傳統的美術教學中,教師采取“填鴨式”教學方法展開教學,學生無法感受到所學作品中包含的情感,且教師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藝術欣賞水平存在差異,所以,教師可以運用繪本展開教學,提高學生的欣賞力。另外,繪本中的內容符合學生的審美,學生能夠通過繪本學習掌握相關美術技巧與構圖審美,逐步提高欣賞力與創造力。
(三)凸顯美術學科的人文特色
美術的學習不僅以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為目的,而且要在美術學習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小學生平時在生活與學習中接觸的知識過于片面化,繪畫風格會受到一定的局限,采用繪本展開教學,可以豐富小學生的美術知識。繪本中包含的內容豐富多彩,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眼界。
二、繪本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策略
(一)繪本臨摹
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臨摹是美術學習中最為基礎的一種能力。學生能通過臨摹熟練掌握繪畫的技巧。教師可以找些相關繪本讓學生進行臨摹,提高學生的關注力,對臨摹的繪本理解得更為深刻,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學生在臨摹中不斷思考,進而產生自主創作的想法,獲得創作靈感。所以,在臨摹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臨摹作品進行深入了解,找到作品中最富有情感的內容,以提高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欣賞水平。
(二)繪本續畫
美術的學習與創作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力,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繪本教學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學生在學習繪本之后,還會被繪本中的內容深深打動,會繼續想象繪本完結之后的部分應該是什么故事,這樣的想象正是學生創造力不斷豐富的體現,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例如,學習《魔法師家的小精怪》時,學生在故事中體驗魔法師的神奇,對小精怪的生活充滿好奇,也會幻想自己能擁有小精怪的魔法來完成自己的愿望,這樣的想象使學生沉醉繪本中,對未來的事情充滿想象。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想象自己擁有魔法之后最想達成的愿望,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繪本續畫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和思維想象力,使學生的美術創造力得以有效提升。
(三)堅持循序漸進,提高學生藝術技巧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美術興趣培養的過程中,要循序漸進,任何學習習慣的養成、能力的培養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成的。美術需要長期的功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持續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熱忱,美術技巧才能得到穩步提高。小學生學習繪本時,應該從淺顯易懂逐步過渡到情感解讀,再到繪畫技巧,學生的根基越穩固,其學習習慣的養成才能更好,學生的藝術技巧才會更加精準。
總而言之,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運用繪本展開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課堂學習氛圍融洽。繪本教學能夠抓住學生的心理,使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馬麗.小學美術課堂中融入繪本教學的相關研究[J].學苑教育,2018(19):88.
[2]許海燕.小學繪本創編教學中圖像閱讀實踐的研究[J].中國教師,2015(10):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