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動小學音樂教學創新,促使學生取得共同發展,能夠使音樂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基于此,對共享式有效教學模式展開了分析,并對該模式的實施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便在推進小學音樂共享式教學的同時,促進教育公平化發展。
關鍵詞:共享式有效教學;小學音樂;資源共享
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音樂教學還要加強共享式有效教學模式的探討,以便推動音樂教育的公平化發展,使每名學生獲得享受公平教育的機會。將網絡作為載體打造共享課堂,能夠實現音樂教學資源共享,體現教育公平化精神。因此,還應加強小學音樂教學創新研究,推動共享式音樂教學有效開展。
一、小學音樂共享式有效教學模式
共享式有效教學模式是基于創新發展理念所提出的,能夠通過開展共享課堂教學實現教育資源全面共享,使每名學生獲得公平的提問、交流等機會,繼而使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在該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課程教學資源傳遞,由學生提前根據各自需求進行選擇和學習,使小學音樂教學突破時空限制。學生根據自己的步調學習,并將疑問實時反饋給教師,教師可以完成課堂教學的系統化設計,引導學生順利完成知識內化,繼而使每名學生獲得進步[1]。過去的小學音樂課堂中,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缺少獨立學習的空間和機會。而采取該模式,能夠使音樂教育資源得到共享,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學習空間,繼而使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增強。
二、小學音樂共享式有效教學模式的實施
(一)共享音樂學習資源
在共享式教學模式實施階段,還應先對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在小學音樂教學方面,還應對基礎音樂教育資源進行廣泛搜集和整理,通過分類整合保證教學資源得到科學配置,在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使學生的視野得到開闊,真正實現資源共享。例如,在學習《草原贊歌》時,除了對音樂教材中的音樂資源進行利用外,教師還應通過網絡進廣泛搜集不同風格類型的蒙古族歌曲,如《吉祥三寶》《嘎達梅林》等,通過分類整合得到豐富的民樂素材。在課前通過網絡對這些資源進行分享,學生可以根據各自需求欣賞歌曲,并通過了解歌曲背景體會歌曲表達的精神,對民樂產生基本認識。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還可以通過搜集音樂教學資源使教學內容得到不斷擴充,體現內容豐富性,完成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設計,使學生能夠接觸各種各樣的音樂形式、內容等,在得到學習興趣激發的同時,系統地學習和感受音樂,得到學習體驗的深化和認知的發展。采取該種模式,各地小學音樂教學都能突破資源上的局限,通過落實教育資源共享使音樂教學有效性得到提升。
(二)創造共享學習空間
在共享式教學中,教師還應為學生提供更多交流、分享空間,使學生擁有足夠多的機會自主學習和探究音樂,不斷成長。結合這一目標,教師還應實現音樂教學形式的創新,使學生成為課堂主體,開展豐富的學習活動。如在欣賞《口哨與小狗》這首樂曲時,采用替換法開展教學,明確“用音樂贊揚友誼”的學習主題后,與學生一同分享喜歡的音樂。在教學中,學生可以分享各自喜歡的歌曲,如《像我這樣的朋友》《真心朋友》等,表達自己的看法,而并非反復播放教材中的歌曲。采取該種教學形式,學生將自覺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向其他人講述自己覺得有意思的內容。在興趣得到激發的情況下,學生也將自主尋找音樂進行欣賞和學習。此外,可以采用視頻法開展教學,就是在課前根據教學內容完成學習任務設計,由學生自主完成唱歌或有關音樂活動視頻錄制,并在班級范圍內共享[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享各自的心得體會,并從學生的角度對知識進行提煉。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可以將已有經驗與需要學習的重難點知識聯系在一起,共同對知識點進行討論,從而逐步完成知識體系的建構。
(三)實現多元評價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共享式教學模式實現教學創新,還要通過開展多元評價確定模式應用效果,從而為后續教學改進提供科學指導。在課堂上開展學習活動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多元評價,從音樂知識學習、情感傳遞、技能運用等多個角度開展評價,確定學生各自在音樂學習中的表現。如在學生共同演唱《銀色的樺樹林》這首歌曲時,部分學生演唱歌曲,部分學生吹巴烏,可以相互開展評價,分享各自的感受。選出表現優異的學生,并安排學生對學習經驗和掌握的學習資源進行分享,使教學資源得到共享。學生根據他人的評價,也能發現自身在音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研究和解決問題取得自我發展,形成個性化學習模式。不同于過去的終結式評價,平時開展多元評價活動,教師可以及時獲得學生的學習反饋,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推薦相應的學習資源,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進行調整。根據學生總體學習情況,教師也可以對教學方向和方式進行改進,組織學生深入挖掘音樂學習資源,保持良好學習狀態,使音樂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改善。通過不斷改進,能夠使共享式教學得到有效推進。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共享式有效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實現學習資源共享,獲得足夠的分享、討論空間,高效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使音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模式的實施需要將資源整合當作前提,實現教學方式的創新,并通過評價實現模式的不斷改進,繼而為模式推廣奠定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趙麗娟.小學音樂課程資源多元整合探索[J].黃河之聲,2020(13):101.
[2]陳鑫瑩.小學音樂教育主題資源庫的建設與運用[J].北方音樂,2019,39(24):173-174.
作者簡介:錢敏艷(1984—),女,漢族,江蘇人,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推進“共享式”有效教學研究,構建音樂課堂教學新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