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環 李柯 蘆榮勝 楊純 高瑞如 周艷華



摘? 要:基于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學習模式,是國內外高校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以及高階思維的重要渠道,目前被廣泛采用。以創新性師范生培養為目標,我校動物學課程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注重對于階段化認知與發展規律的應用,采用PBL教學模式,并將該模式與混合式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基于PBL的動物學階段化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證明,該模式利于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有效促進主動性學習、創新思維和合作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PBL;混合式教學模式;階段化學習;動物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12-0089-04
Abstract: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 was a learning approach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PBL is widely adopt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cause it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in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high-level thinking. 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Phased-Learning rules is concerned to the application of dur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f Zoology course. And PBL is adopted with organically combined with Blending Teaching Model. As a result, Phased Blending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PBL of Zoology is constructed.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is teaching model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it is expected to have demonstration and practical guiding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in university.
Keywords: PBL; blending teaching model; phased-Learning; Zoology; teaching reform
基于項目式的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有時被認為是基于問題式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的延伸,這種學習模式中學生需要找出證實現象或解決問題的方法[1]。它是一種圍繞項目來進行教學組織的學習形式,項目往往是基于挑戰性問題的復雜性任務,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學生參與設計、問題解決、方案制定或者調查活動,往往需要給學生提供相對自主的課余學習時間和能夠最大可能激發潛能的作品創意或展示機會[2]。PBL被認為是實踐性教學中通過真實情景的操作而使學生構建知識、能力和素質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重要環節。
動物學是生物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作為一門專業基礎性課程為生物相關專業本科生開設,由理論課、實驗課和野外實習組成理-實一體的課程體系。以主要動物門類的進化為主線,以形態結構、發生發展規律、生命活動與環境的關系、分類等為主要內容。近幾年,動物學教學改革工作在全國逐漸展開,取得了一定成效[3-4]。自2014年起,我校動物學教學團隊積極調整教學思路,圍繞“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根據新時代創新性師范生培養目標的要求并結合課程特色進行教學改革,目前已形成“基于PBL的動物學階段化混合式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立足于學生,以課程教學目標為基礎,以“問題導向”為出發點,以項目設計與實施為主渠道,以SPOC課程建設和MOOC學習資源為突破口,以階段化實施為創新,具有互動、多元的現代化教學特征。
一、合作學習環境構建
合作學習是一種適合學生個性發展、能力及合作意識培養的教學組織模式,在PBL教學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它是指兩人或多人通過明確的責任分工和互相幫助完成共同的任務。它的研究與實踐興起于美國,并且至今為止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被廣泛應用,是一種極具創意的新型的教學策略和方式[5]。相較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合作學習從學習過程出發,鼓勵學生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或者學習目標,改善課堂的學習氛圍,從而大面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促進每個人的能力發展,被譽為“近幾十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6]。研究發現,良好的合作學習環境的構建對于合作學習效率提升起著關鍵性作用,利于激發學生潛能,引發智慧火花的碰撞[7]。
在動物學教學改革中,在營造良好交流氣氛的同時采用助教助課、逐級管理、崗前培訓、合作考勤、獎懲共擔、作品榮譽、個性紅利和電子檔案(Portfolio)等策略進行合作環境構建,經實踐檢驗發現教學效果提升明顯。1. 助教助課,是指在教學準備中通過學生自愿報名和教師推薦兩種方式遴選上屆優秀學生作為課程助教,一般在每個班配備2名助教,主要進行日常的小組合作學習指導和監督等工作。2. 逐級管理,是指通過責任書簽訂的形式構建教師、助教、組長和組員的逐級管理制度。3. 崗前培訓,是指教師負責助教和組長的崗前培訓和輔導工作,一般在學期開始時進行,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工作。4. 合作考勤,建立完善的合作考勤制度,分別對助教、組長和組員進行考勤記錄和考勤評價打分,評價打分結果將分別納入助教學期工作評價和課程綜合成績中。5. 獎懲共擔,是指教師首先制定項目作品等級評定細則,通過專家評價、教師打分、同行評價(Peer Review)等途徑對小組合作學習作品進行評價打分,打分結果小組成員共同承擔,這樣利于培養小組的凝聚力和學生的社會責任感。6. 作品榮譽,在項目式學習結束后通過專家鑒定、班級評選和教師推薦等形式遴選優秀作品進行全校展示,并推薦優秀作品參加各類、各級大學生競賽,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和榮譽感。7. 個性紅利,是指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對創新思維突出、弘揚優良社會品質等對課程學習有模范帶頭作用的個人或小組給予額外加分獎勵。8. 電子檔案,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助教、組長及個人建立成長電子檔案并用于教學評價和教學反饋中。
二、教學模式構建
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的優勢,構建線下與線上教學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下教學突出實踐特色,發揮實踐能力提升主戰場的作用,開展項目式學習;線上教學則采用超星MOOC網絡和雨課堂教學平臺構建動物學SPOC課程作為學生的主要線上資源學習、互動、內容拓展、作品展示等的場所。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發揮階段化教學的科學性,將教學過程劃分為框架構建、自主探究、總結與提升三個階段,最終構建“基于PBL的動物學階段化混合式教學模式”[8](圖1)。
(一)教學目標分級化制定
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自主性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將課程總目標進行了階段化分解,形成階段化教學目標(表1)。各級階段化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中的框架構建、自主探究、總結與提升三個階段相對應,具有由簡入難的遞進式特色,符合學生學習和發展規律,利于指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
(二)教學內容模塊化處理
教學內容采用模塊化處理,包括思政內容模塊、核心內容模塊和拓展內容模塊三個部分。
思政模塊核心內容為:自然觀、生命觀和進化觀。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一方面在“課程有溫度、學習有情懷、人生有價值”的課程思政環節通過講述我國偉大生物學家和教育家的事跡來幫助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情懷和寶貴的學科與“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尋找與核心教學內容的關鍵結合點,采用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思政教育策略。
核心模塊主要包括動物學的課程核心內容,以動物演化為線索,突出進化歷史中發生重大質變的事件及其與動物組織、器官、系統的發生或復雜化的相關性;動物類群的主要特征及其發生、發展的主要規律;動物與環境之間的適應性;動物類群的分類;動物與人類之間的關系等。采用線上學習、線下互動探究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施。
拓展模塊包括知識、能力與素養拓展。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科課程核心內容的基礎上,以拓展學科研究前沿等為主要內容,以PBL項目式學習為手段,通過“動物學興趣小組”“動物學卓越班助教團”、課程組教師指導等組織形式實施項目探究并形成項目成果,組織項目匯報,實現突出實踐特色的一體化提升。
(三)學-評互建的動態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構建
在考核方式上,該課程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構建由考勤、自主學習和能力發展三個方面18個要素組成的動物學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圖2),逐漸形成以課前測驗、課中展示、課后作業“學中評,評中學”的多元化、過程化考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設置個性化發展獎勵機制來最大化激發個人潛能,培養學生學習自信,塑造健全人格。
三、在教學過程中應用PBL模式的思考
(一)專業閱讀與寫作能力是學生提升綜合能力的
重要基礎,需要加強訓練
學生在進行項目探究的過程中,對于大量專業文獻和專業書籍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閱讀與寫作能力。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大學低年級的學生缺少這方面的訓練,導致項目式探究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訓練。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無論線下還是線上教學都可以有意識設計這方面的訓練內容,例如,在線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提供給學生一些文獻閱讀資料,并設計出一個問題式閱讀提綱,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提綱內的問題,然后進行面對面分享;在線上教學環節中可以設計一個復雜性話題的討論板塊,并提供給學生指定閱讀材料,要求學生進行話題討論和表達等。
(二)多元化項目開展更利于師范生綜合能力與素質提升
PBL教學模式的特色在于可以將學生帶入真實的學習情景中進行實踐性學習,而實踐性學習也是學習方法中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任務驅動的項目式學習是PBL最常見的操作模式,因此教師在進行任務布置時就要根據新時代師范生培養要求進行任務設計。實踐發現,往往多元化的項目開展更利于師范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的提升。我校動物學課開設在大學一年級的整個學年中,因此在設計項目任務時,就會充分考慮提供多種能力訓練的機會,除了要求每個學習小組完成一項科學問題探究項目所必需的項目設計、項目實施、項目總結和項目展示外,一般情況下還會要求學生完成一個班級學習活動的策劃和執行、一件微課作品制作。對于個人,在課程結束后要求完成一篇學習反思或論文寫作,這樣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職業素質。
(三)良好的學習環境構建有利于學生潛能的挖掘
在PBL教學中發現學生最大潛能的挖掘往往離不開寬容自由的學習環境。一切主動性學習需要內動力,融洽和諧的師生情、生生情是內動力重要的一部分,值得我們在教學過程投入精力去創造;另外,多給學生一些可選擇的機會、鼓勵個性發展,潛能的激發往往源自一次出其不意的改變。
四、結束語
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線上資源共享和線下面對面交流相結合的方式掀起了網絡化學習和傳統學習方式共同發揮優勢的高等教育新篇章,被國內外高校普遍采用。突出實踐特色的“基于PBL的動物學階段化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師范生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方式得到徹底的轉變,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學習興趣大大提升,實踐操作能力、創新與思維能力、表達與寫作能力、合作與自主學習能力等得到充分的提升和鍛煉,提升了師范生培養質量。同時,促成終身學習習慣和社會責任意識的養成。
參考文獻:
[1]Tan J C L, Chapman A. Project-Based Learning for Academically-Able Students[M]. The Netherlands: Sense Publishers,2016:1-5.
[2]Jones B F, Rasmussen C M, Moffitt M C. Real-life problem solving: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o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M].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Publisher,1997:1-40.
[3]江廷磊,宋傳濤,吳慧,等.基于科研能力培養的動物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生物學雜志,2019,36(6):118-120.
[4]林燕文,張瑋.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7,15(2):106-108.
[5]劉玉靜,高艷.合作學習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8):1-15.
[6]Vermette P. Four Fatal Flaws: Avoiding the Common Mistakes of Novice User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J]. The High School journal,1994(3):255-260.
[7]Aerts G, Dooms M, Haezendonck E. Knowledge transfers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large scal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projects: an exploratory and comparative ex-post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7(35):224-240.
[8]陰環,李柯,蘆榮勝,等.基于PBL的動物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9(2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