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佳迪
摘要:本文通過研究和分析學生的需求,調查高職院校主題班會開展現狀,發現當前高職院校的主題班會的實施流于形式,學生收效甚微。學生對主題班會開展的滿意度較低,且主題班會內容和形式單一化嚴重。基于此,本研究根據人才培養周期和目標以及高職院校的特點,合理設計主題班會內容模塊,使主題班會開展更具有規范性,幫助學生教育效果有效提升,以此推進高職院校主題班會精品化建設。
關鍵詞:高職院校 主題班會 精品化建設
主題班會,即通過集體引導,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學生、用正確的思想引導學生、用高尚的精神塑造學生,凝心聚力,進而形成優良的班風、學風,引領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發展。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之一,主題班會開展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了大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養成。因此,對高職院校主題班會開展現狀進行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1.研究背景
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教育廣大青年要“立德樹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2016年的全高校思政高職會議上習總書記明確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
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主題班會是高職學生素質能力提升的重要平臺,在立德樹人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由于高職院校生源參差不齊,學生質量良莠不齊,因此對于高職院校學生開展以主題班會為向導的價值觀教育尤為重要。對于高職院校而言,主題班會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它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它有利于培養德才兼備的技能型人才;第三,它是高職院校輔導員、班主任進行學生管理的有力抓手。
作為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一線教師,主題班會的實施效果令人堪憂。主題班會無主題,無重點,無內容,無形式。班主任或班干部傳達通知或宣讀文件成為大部分主題班會的“標配”。主題班會的開展“形式大于內容”“班會5分鐘,拍照1小時”成為一大痛點。因此,進行高職院校主題班會精品化建設的探究是重要且必要的。
2.文獻綜述
本研究以“主題班會”和“高職院校”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數據庫進行檢索發現,自2007年起就有研究者開始探究高職院校主題班會的實施與開展,且出現逐年遞增的情況。通過研讀相關論文發現,當前關于高職院校主題班會的研究可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主題班會與德育教育。主題班會是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目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趨于多元化,傳統主題班會模式已滿足不了學生的實際,主題班會的育人效果也呈下降趨勢。部分研究者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德樹人”“三維共育”為理論基礎,結合學生實際,探究適合高職學生的主題班會形式,以達到育人的目的。張邵希以四川財經職業學院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在“三維共育”模式下創新主題班會的具體實踐。王從容以立德樹人為載體,探究高職院校主題班會要以人為本、科學開展、創新織形式,以達到真正的“立德樹人”。王蓉霞通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班會課程化體系、積極創新主題班會形式和方法、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班會“知行合一”雙評價標準等有效路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度融入主題班會教育,積極引導和培育高職院校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第二,主題班會與班風、學風建設。班風、學風建設是高職院校的重要問題之一,影響學風建設的因素有很多,加強學風建設的途徑也有很多。孫婷婷、肖先舉、李宗磊等探究了如何利用主題班會課這個主陣地帶動學風建設。何翱從分析高職院校學風現狀著手,在主題班會中設計與學風建設密切相關的焦點問題,引導學生多問善問,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激發學習興趣,促進良好班級學風的形成。
第三,主題班會的開展形式。主題班會的形式很多,但在高職院校主題班會實際開展的過程中發現傳統的說教式班會形式還是占據主體位置的。許多研究者從主題班會的開展形式出發,探討了適合當代高職學生的班會形式。黃琳針對高職院校新生的基本特點,如學習背景、生活習慣、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個性差異,有效采用競賽式主題班會進行新生入校之初的教育和管理方法。黃婭提出“功能型主題班會”的概念,旨在解決目前主題班會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王新香、秦喆、林炳櫞提出了體驗式心理主題班會的概念,因其具有體驗性、參與性、科學性與分享性等特點,可以彌補傳統主題班會的不足。郭金林在對高職學生認知差異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標準化主題班會的個性化主題,形成線上線下標準化主題班會資源庫,通過“雙主線”并進式標準化主題班會模式的研究,保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第四,主題班會課程體系建設。高紅、劉建勇強調主題班會課程化建設在引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身心健康發展、促進輔導員對學生的了解和自身職業成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嘗試提出進行高職院校主題班會課程化建設的若干策略,以期增強主題班會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提升主題班會在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王從容通過對高職院校主題班會現狀調查,提出了主題班會課程體系的建設的初步建議。葉海、李寶珠通過合理的模塊設計、內容設計、路徑設計,提出如何推進高職院校精品主題班會建設。郭金林、戴振毅通過對當前不同發展階段高職學生的特點及需求進行調查分析,探討設計分階段的標準化主題班會模塊,通過項目、任務確定班會主題,構建規范統一的標準化主題班會體系,為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效途徑。
以上國內研究為本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學生的需求、調查高職院校主題班會開展的現狀。根據人才培養周期和目標以及高職院校的特點,合理設計主題班會內容模塊,使主題班會開展更具有規范性,幫助學生教育效果有效提升,以此推進高職院校主題班會精品化建設。
3.研究現狀
本研究于2018年10月對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共獲取有效樣本611份,其中大一學生樣本42.18%,大二學生樣本45.97%,大三學生樣本11.85%。通過分析調研數據,得出以下調研結果。
第一,高職學生對主題班會課的必要性認可較高。
調查發現,有97.16%的學生表示了解召開主題班會的意義,99.53%的學生表示班級會定期召開班會;90.05%的學生喜歡參加班會,95.87%的學生愿意主動參加班會。以上數據說明,高職學生對主題班會課開設的必要性和價值認可度較高。
第二,高職學生對主題班會課的滿意度較低。
調查發現,僅有5.69%的學生對當前主題班會的現狀非常滿意,分別有45.02%和1.9%的學生表示對主題班會“不太滿意”或“不滿意”。以上數據充分說明,當前主題班會的現狀令人擔憂,無法做到讓學生滿意。
第三,主題班會內容和形式呈現單一化。
調查發現,當前主題班會的主要形式多為“說教式”,占87.3%,班會的主要內容主要是“日常事務管理”,占93.84%。由此可知,當前主題班會呈現的特點是內容單一,形式單一。這些現狀使學生逐漸對主題班會產生不滿,如何使高職院校的主題班會在發展中不斷完善和創新,是一個現實問題。
4.研究結果
結合《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根據人才培養周期和目標,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合理設計主題班會內容模塊,可以分為日常事務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十二個模塊。同時,構建主題班會框架,并規劃以年級和學期為線索的主題班會。同時,合理規劃班會教學內容,梳理班會課程體系,統一制作班會教學課件和PPT。根據高職院校“2 年在校學習、1 年在外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確保在校大一學生每周進行1次主題班會,每學年 30 次;大二學生每兩周進行1次主題班會,每學年20次;大三學生每月進行1次主題班會,每學年10次;總計60次。
本研究于2019年初完成課件的制作,并在陜西鐵路高職職業技術學院進行試點與應用。共選取大一、大二各5個、大三2個自然班級,共計12個班級作為試點班級。截止目前,在大一的試點班共開展了“兩會精神知多少”“大學生創新創業動員”“榜樣的力量”等15次主題班會;在大二的試點班共開展了“春季疾病防控與習慣養成”“把找工作當做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等9次主題班會;在大三的試點班共開展了“如何走過頂崗實習的倦怠期”“到基層建功立業、綻放青春之花”等5次主題班會。以上主題班會召開效果良好,形式豐富多樣、學生課后反向熱烈,對大學生起到了教育與引導作用。
本研究通過收集一手材料、發現問題,總結已有的班會經驗,在總結與反思中更好地完善相關班會內容和課件。此外,在班會結束后,及時跟蹤調查學生對當場班會的意見和反應,然后進行總結分析,深化學生認識,強化班會的教育效果。
本研究為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項目編號2019fd-01,項目名稱:高職院校主題班會精品化建設的探究與實踐。
參考文獻:
[1]葉海.高職院校主題班會精品化建設的有效路徑探析.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0).
[2]王從容.高職院校主題班會現狀與課程體系.科教導刊,2015(3).
[3]劉玲.高職院校主題班會的實施方法研究.文教資料,2013(10).
[4]劉立紅.論新時代工匠精神培育與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融合的意義.科教文匯,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