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賢飛
摘要:紅色文化是革命時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知識分子、人民群眾共同創建的中國特色文化,其中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歷史內涵。在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夠將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有機結合,這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認識黨的傳統,促使學生的思想意識得到更好的強化。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實踐工作經驗,對新時代促進高校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融合作出相關研究。
關鍵詞:新時代 高校思政教育 紅色文化融合
前言
紅色文化是先進的文化、是優秀的文化、是任何年代都不會過時的文化。如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都是紅色文化的體現,正是因為有這些紅色文化,才能夠引領中華兒女不斷的積極向上,在歷史艱難當中沖破出一條血路,實現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構建。而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在新時期背景下,能夠將高校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有效結合著,可以更好的發揮出育人作用,為新時期的社會建設發展提供保障。
1.新時代促進高校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融合的意義
在新時代背景下,促進高校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融合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拓寬高校思政教育渠道,豐富思政教育內容。高校思政以育人為目的,優質的思政教育資源是教育優化的保證,但從以往高校思政課程教育情況來看,卻一直存在空洞、發問說教的問題,一味地照本宣科,卻未能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對學生進行課程資源的創新和拓展,而這也是一直以來高校思政被人詬病的主要原因。而紅色文化是黨在革命過程中沿襲下來的先進文化,涉及紅色理念、紅色遺址、紅色精神等多個方面。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紅色文化是非常優質的教育資源,沉淀了革命年代的文化洗禮,積累了先輩的偉大精神,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高校思政教育能夠與紅色文化融合,可更好的拓寬教育渠道內容,走出死板說教的尷尬局面。第二,引導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強化責任感與使命感。當下的大學生出生于和平年代,無論是物質資源還是娛樂資源都非常豐富,對比在革命時代成長的人們,當代的大學生無法體會艱苦奮斗的過程,自然也不能夠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生活。而在將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融合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了解建國歷史,堅定學生的理想,避免避免學生出現政治盲目和思想動搖的問題,使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增強,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身的力量。
2.新時代促進高校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融合研究
2.1引領思政課程教育陣地
第一,豐富紅色文化思政教育內容。在融合紅色文化的高校思政教育課程中,教師在課程內容選擇方面可以將紅色文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奮斗思想理念作為核心,并借助紅色文化元素的多樣性(紅色理念、紅色遺址、紅色精神),豐富補充思政教育課程內容。本次課題研究,建議高??梢粤⒆銓嶋H發展,開發紅色思政教育校本教材,以此使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
如學??梢詮男冗x拔出一批具有歷史、黨政、文學背景,且戶籍為本地的思政教師,共同編寫與開發紅色思政教育校本教材,在教材當中可將當地與紅色文化有關的內容全面的融入其中,包括家鄉具有“紅色氣息”的代表人物、風土人情、紅色景觀等。同時還應該立足于新時期發展實際,結合校內學生實際情況,和他們未來工作社會就業索需,將先進的紅色理念融入到校本紅色文化思政教材開發中,以此更好的引領課堂教育陣地,為學生的紅色理念發展提供保障。
第二,拓寬紅色文化思政教育渠道。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理論性強,內容固化的特點,學生學習興趣比較低,而這對教育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融合紅色文化的高校思政教育課程中,教師能夠不斷的創新方法,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入紅色文化,這樣才能夠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如在紅色精神發展過程中,涉及很多先進的人物事跡,在融合紅色文化的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師就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方法,通過真實的案例引入,增添課堂教學的鮮活性,更好的加深學生對紅色理念的認識。如在對學生進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思政理念教導時,就可以引入“兩彈一星”的案例,讓學生認識,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受到兩極格局和地緣政治的影響,中國受資本主義壓制,在科研發展極為困難的情況下,錢學森、鄧稼先等一大批偉大的科學家,為實現祖國的自立自強,研制出兩彈一星,促使中國真正的走出了落后挨打的局面。這樣紅案例教學法,可更好的幫助學生加深觀念認識,實現對學生思想教育的有效引領。而類似這樣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如小組合作探究法、體驗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這樣創新的教學形式,也是新時代背景下,促進高校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融合的關鍵。
2.2校園文化與紅色文化結合
校園文化環境是學生生活、學習的土壤,在融合紅色文化的高中思政教育中,該應該將校園文化與紅色文化有效結合,從而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幫助學生深入感知紅色理念,本次課題研究中,筆者提出以下校園文化與紅色文化結合的方法。第一,強化紅色文化在校園中的宣傳,如可以利用校園廣播站、校園宣傳板等方式,加大對紅色文化理念的宣傳,以此幫助學生全面的認識紅色文化。我校就曾以“建國70周年”主題,在校園內加大紅色文化宣傳,從而讓學生全面的了解新中國建成發展70周年的變化,讓學生深入的感知紅色文化。第二,開展有關紅色文化的主題講座。學??梢匝埾嚓P專家學者或者有過長征經歷的老紅軍,來校開展紅色文化講座系列活動,深入的分享自身的紅色文化經歷,并通過現場答疑的方式。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一一進行講解,這樣的主題講座,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了解紅色文化。三開展文紅色文化匯演活動。大學生個性張揚,喜歡表現自我,展示自我,因此在融入紅色文化的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師該可以結合學生的特性,組織開展紅色文化匯演活動,如讓學生歌唱紅色文化歌曲《東方紅》《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同時還可以結合紅色文化,自編一些話本劇,開展紅色文化主題演講等,通過這些文藝匯演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了解更多的紅色文化知識,豐富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在校園中形成濃厚的紅色環境氛圍。第四,組織開展紅色文化體驗活動。如學??梢越M織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以團隊的方式重走紅色革命道路,去觀看先輩們的舊居,拜訪紅色圣地和旅游景點,在這樣的親身體驗的活動當中,更好的幫助學生感知歷史先輩的革命理念,將紅色文化深入學生內心。
2.3發揮高校思政教師主導作用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矣”,在融合紅色文化的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時期背景下,對高校思政教師的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必須要發揮出自身的主導作用,強化紅色文化與思政的有效結合,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第一,加強學習,自覺肩負起紅色文化傳播的重任。高校思政教師,要加強政治素養和教育觀念方面的學習,努力將紅色理論理解透徹,在思政實踐教學過程中,將紅色文化有機對學生進行滲透,同時還要立足于新時期發展背景,積極促使自身的思政教育觀,從簡單的理論灌輸不斷向啟蒙討論方向發展轉變,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適時的對紅色資源進行輸出,以此更好的將紅色理念扎根學生內容,這是新時期高校思政教師需具備的一種素質。其次,教師要以身作則,發揮出自身的榜樣作用。紅色文化理念以艱苦奮斗、自強不息、自力更生、實事求是、不怕犧牲、樂于奉獻為主要觀念,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明確“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因此在融合紅色文化的思政教育中,教師應該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模范榜樣,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時刻成為學生的紅色榜樣引領,這樣才能夠為學生起到示范作用,并將這種紅色精神,潛移默化的滲透學生內心。
2.4搭建紅色文化思政教育網絡平臺
當下已經正式進入到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被廣泛的應用于各行各業。而在將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過程中,學校也可以借助互聯網傳播速度快、資費低、互動方便、信息超前的特點,通過“互聯網+紅色思政教育”平臺的建設,以此更好的實現育人效果。從學校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新時代互聯網工具,向學生專門推薦一系列與紅色文化有關的歷史資料、小說(《紅巖》《青春之歌》《保衛延安》)、電影等(《建黨大業》《建國大業》),以此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宣傳。通過優質的紅色文化讀物、影視,一方面幫助學生規避不良網絡游戲的影響,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紅色文化。再或者,還可以借助校園網站、微博公眾號等,定期向學生推送宣傳一些正能量的人和事,并要將新時期中國特色主義與紅色文化相結合結合,同時,還可以通過微信工具與微博工具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以此全面的了解學生的思想意識,適時的將紅色文化對學生引導滲透。
3.總結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和各族人民共同在革命和斗爭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理念。這樣的紅色文化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同時也引領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在新時期背景文化下,紅色文化是不應該被遺棄的,并且應該得到更好的發揚和傳承。而高校作為文化育人的重地,有必要將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從而在紅色文化的引領下,實現更好的育人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翔宇,郭紅陽.新時代促進高校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融合研究[J].決策探索(下),2021(02):44-45.
[2]王金玲.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教育的思考[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20,22(06):89-91.
[3]孫佳敏.“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教育評論,2020(08):83-87.
[4]周蕓帆.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徑探析[J].教育觀察,2020,9(29):52-54+77.
[5]陳齊.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意義與路徑探索[J].青年與社會,2020(17):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