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娣
【摘要】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學生夯實語文學習的基礎。立足識字教學的重要性,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聯系識字內容,應用多樣的策略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理解。在本文中,筆者將對應用到識字教學策略做出詳細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教學策略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語文技能的基礎。立足識字教學的重要性,統編版語文教材中專門地設置了識字欄目,指導著一線教師重視識字教學,多樣化地開展識字教學活動。筆者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以教材中的識字內容為依據,探索、應用多樣的策略引導學生識字,幫助學生夯實語文學習基礎。具體應用到的教學策略如下:
一、遵循認知規律,激發識字興趣
學生是語文教學活動的參與主體,立足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教材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依據,創設了有針對性的欄目和內容。根據教材特點,在組織低年級識字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同樣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低年級小學生,對未知的世界有著濃厚的探究欲望,注意力短暫,思維形象,喜歡玩游戲、喜歡猜字謎、喜歡讀順口溜……所以,筆者在實施識字教學時,首先要利用形象的方式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用各種學生喜歡的活動,自主地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識字活動上,從而使學生主動地對陌生的漢字展開探究。
以《小小的船》為例,在組織識字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利用多媒體展現了一幅夜空景象。聯系此景象,筆者進行語言描述:“在美麗的夜空中,一個像小船一樣的彎彎的月亮自由飄蕩,仿佛行駛在水面上。小船上有不少的小星星,這些小星星代表著一個個生字。你們想要和這些小星星乘坐月亮小船嗎?(預設生:要)要想乘坐月亮小船,你們要先認識這些小星星,知道他們是誰,才能和他們交朋友。現在,我們一起來認識小星星吧,看誰交到的朋友最多。”如此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一下子就點燃了學生的識字興趣。他們踴躍地參與識字活動,為有效地掌握漢字打好了基礎。
二、創設恰當的語言情境,有地放矢識字
語言情景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特殊的語言情景,使學生在情景的作用下,產生識字欲望,深入探究識字內容。這樣,不僅可以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然而,在識字教學中,很多教師,通常是先出示生字新詞讓學生讀,然后根據學情,重點指導幾個易錯字詞,當場正音、釋義、練寫。這樣的教學,看起來很扎實,似乎讓學生能讀、能寫、能懂。其實,這些環節,很多情況下都是一種走過場,真正要讓學生識記字詞并能運用,需要創設恰當的語言情景,讓學生在語境中去識字理解。如,《小公雞和小鴨子》一課中,生字“地、也、她”,就可以與熟字“他”組合成一組,借助幾個漢字音形義的聯系,識記字形、區分字義。
三、立足教材特點,圖文結合識字
圖文結合是統編版語文教材的一大亮點。教材在每一篇課文中都設置了色彩艷麗、生動有趣的插圖。這些插圖對小學生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同時,插圖的設置,將一個個復雜的漢字轉化為直觀形象的語言符號,便于學生在形象思維的作用下,自主地感知、理解。所以,在進行語文識字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會以教材中現成的插圖為工具,引導學生圖文結合地學習漢字。
以《大小多少》為例,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筆者直接要求學生觀察教材中展現的第一幅插圖,看看插圖上繪制了哪些動物?誰大?誰小?在引導學生說出插圖中的動物及大小時,筆者對應地利用多媒體展現黃牛與貓不同的形象,如此使得學生直接將漢字“黃牛、貓”與插圖建立聯系,還加深了學生對“大、小”這兩個字的認識。在插圖形象的輔助下,學生不但掌握這些小動物的名稱,還初步地理解漢字含義。學生在輕松直觀形象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漢字,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了識字學習效果。
四、尊重文本特點,注重方法習得
教材文本是教師組織識字教學活動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漢字的依據。此外,學生參與識字教學活動,不僅僅需要掌握一個個漢字,還要積累學習漢字的方法,便于今后有效地利用這些方法學習漢字,提高漢字學習效果。所以,在開展低年級識字教學活動時,教師要立足文本特點,多樣策略地融入學習方法。
(一)在誦讀中識字
誦讀,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學生學習生字的主要方法。通過反復誦讀,學生不僅可以做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還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語感,發展識字能力。因此,在實施識字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以教材中的閱讀文本為依托,引導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誦讀。
以《猜字謎》為例,在實施識字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筆者采用單個讀、集體讀、開火車讀等方式,引導學生反復誦讀,結合具體語境了解漢字含義。同時,根據學生的誦讀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為他們掃除學習障礙。之后,筆者鼓勵學生扮演角色,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文本內容,復現漢字,加深理解。
(二)在辨析中識字
辨析是學生發現漢字差異,正確掌握漢字的一種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識字質量,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提升。在識字教學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一些易混淆的形近漢字,影響識字效果。基于此,筆者采用辨析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
以《四個太陽》為例,筆者采用替換偏旁的方式,為學生展現了“國”“回”“因”等漢字,引導學生遷移學習經驗,辨析理解不同的漢字。
(三)部件識字法
部件識字法就是用已學過的熟字作為部件,通過“加一加、比一比、換一換”等方法,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合體字的識記。如,課文《樹和喜鵲》,合體字“孤、鄰、招、呼” ,分別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字;生字“靜”可以和第一單元《小青蛙》中出現的“青、請、晴、情、清”進行比較,從形聲字特點識記鞏固這一字串;生字“都、鄰”都是雙耳旁的字,可以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識記。“換一換”這種識字法,適合合體字中除部首外,剩下部分筆畫相對較多,且又不是一個獨體漢字的合體字識字,這種字特別不適合用加一加的識字法。如,由“假”這個字學習“霞”字,就可以用“換一換”這種方法來記住“霞”字,“假”字去掉“亻”旁,換成“雨”字頭,就是“霞”,朝霞的霞。
人生聰明識字開始,識字是學生學習文化的基礎,也是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的第一步。學生識字效率的高低與教師指導的方法是否科學,有著密切的關系。 如何讓學生輕松高效地識字,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學情,靈活采用識字方法,使學生在識字過程中,始終保持濃厚的識字興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
參考文獻:
[1]駱文俊.淺談《語文課程標準》指導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方法[J].新課程(上),2019(1):73.
[2]李亞飛.讓學生快樂識字——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探討[J].情感讀本,2018(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