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雷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技的不斷研發,花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與關注。花木對環境的美化、凈化和綠化等功能也受到了人們的喜愛與肯定。各種花木被人類賦予不同的情感和思想,不斷融入更多的生活和文化,使花木逐漸形成一種特有的文化內涵及以花木為中心的文化范疇。文章基于花木文化,探討助力農村小學生寫作的方法與途徑,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花木文化;寫作教學;方法與途徑
2018年,江蘇省沭陽縣廟頭中心小學明確指出了“讓每一朵花兒都盡情綻放”的特色建設思路,并將“花潤木澤”作為學校的主要文化理念,將“花木”作為載體,以花言情,借花言志,積極建設“情系鄉土,花潤童年”的特色花木文化校園。嚴格按照“以美育人、以花為伴、隨花而舞”的原則進行教育教學,以培養“花樣少年”為辦學宗旨,努力創建學校制度的花木文化。根據“人文花園、和諧樂園、快樂校園”的管理模式,努力強化學校精神文化。組織表演大型舞蹈《向陽花開》,加強“三四三一”工程建設,即四樓四園四廳,一亭一軒一像。四樓,即雛菊樓、修竹樓、惠蘭樓和紅梅樓;四園,即竹園、松園、榴園和桂園;四廳,即“錦繡花鄉”廳、“名人名苑”廳、“綠海泛舟”廳和“樹木樹人”廳;一亭,即溢香亭;一軒,即荷韻蓮香;一像,即石榴仙子。開發一套以挖掘和利用花木文化為重點的教學課程,申報并獲得審批省、市規劃辦以“花木文化”課題各一項、設立十個學生社團,包括琴、棋、書、葫、唱、剪、誦、足、排、舞,并定期開展相關活動,使花木文化的建設從課前延伸到課后,從學校內擴展到學校外。將廟頭小學打造成為以“花木文化”為教育特色的鄉村小學,是地方特色與教育教學充分結合的重要體現。而花木文化助力小學生寫作也將成為培養小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相關概念及定界
1. 花木文化
花木,即花卉苗木,文化是人類社會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動及其產物。我國的花木文化最早出自《詩經》,早期人們在種植花木時會記錄一些花木生長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變化,并且給予其象征性的意義,進而逐漸形成了特色花木文化。
2. 農村小學
農村小學,主要指的是鄉鎮政府所在地區或者是人口聚集的行政村建設規模較大的中心學校。文章主要指的是以花木文化為辦學特色的江蘇省沭陽縣廟頭中心小學。
3. 寫作能力
寫作其實就是將文字和情理進行的描寫,從而實現表達個人感情的目的,其也是人們對社會和環境的重要闡述途徑。嚴格來說,寫作能力屬于表達能力的一種,主要是指個體的書面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小學生形成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體現。
4. 花木文化助力農村小學生寫作的研究
花木文化助力農村小學生寫作的研究,主要指的是將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融為一體,并以花木文化作為主要載體,充分挖掘并利用沭陽縣內存在的花木文化資源,與校園花木文化特色相結合,巧妙借花言志、以花言情,并適時舉辦一些有關花卉觀賞的活動,提升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事物認知能力。通過種植花木和修剪花木,讓小學生進一步了解花木生長的環境和特點。組織小學生參加到花木文化的真實場景中,不斷豐富小學生的寫作素材,從而實現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二、花木文化助力小學生寫作的意義和觀點
1. 理論意義
讓·萊夫教授和獨立研究者愛丁納·溫格提出的情境學習理論受到眾多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并且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中。情境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僅僅是一個個體性的心理意義建構的過程,更是一個以差異資源為媒介并參加到社會與實踐的過程。情境學習理論所倡導的是學習要就地取材,這恰恰與正在實施的課程改革要求如出一轍。實景教學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要以實物、實情和實地作為基礎進行的教育教學。鄉村小學生寫作的靈感和情感更需要真實的情景進行激發,而廟頭小學又是一個以“花木文化”為特色的小學。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實施情景教學,將小學生置身于花木文化的場所中,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而這也是本課題的主要研究理論意義。
2. 實踐意義
第一,巧妙利用本地區的花木資源環境,極大地豐富了鄉村小學生的寫作素材和寫作渠道,從而真正地提升小學生的獨立寫作能力;第二,充分利用校園內的竹園、松園、榴園和桂園等良好花木環境中蘊涵的人文精神,熏陶小學生的內心世界,激發小學生的寫作靈感,從而實現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同時也能進一步促進并奠定鄉村特色學校的建設;第三,以學定教,探索“花木文化”助力鄉村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與途徑,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流程,為其他學校提供有效的借鑒模式。
3. 主要觀點
第一,讓鄉村小學生主動地去了解花木文化的知識和資料,并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花木文化活動。通過對各種花木的了解與鑒賞,以種花木、誦花木、剪花木、畫花木和寫花木等方式,促使小學生逐漸養成自強、愛國、重德、勤勞等優秀民族精神,有助于小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第二,促進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條件和環境。尤其是鄉村小學生,更要注意其學習環境,使其身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進一步激發其寫作興趣,逐漸養成并形成素養。學校和家庭都是營造良好花木文化氛圍的主要陣地,在學校可以集中開展有關花木文化知識的展覽、經典花木文化朗誦等一系列活動,加強引導小學生參與其中,收到話出有理、話出成章的效果。
三、影響提升鄉村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因素
1. 視野相對狹窄
雖然農村小學生擁有較為寬松的時間,但是在活動中往往比較盲目、單調,缺少主觀意識的引導,導致無法真正拓展小學生的視野和見識。
2. 語言積累不足
農村小學生的閱讀量較少,大部分只是簡單的閱讀幾篇課文,很少去接觸更多、更精彩的課外讀物和優秀的文學作品;大部分小學生并沒有養成良好的摘抄與反復閱讀的習慣,即使遇到好詞佳句,也只是簡單的閱讀,不具備賞析的能力,也不重視收集與積累寫作素材。
3. 生活積累匱乏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其觀察能力和思維模式單一,導致小學生無法細致地觀察與揣摩身邊的人和事,也無法保證生活素材的積累與提煉,導致小學生在寫作時腦海中一片空白,缺少寫作的素材和靈感。
4. 教學模式單一
受傳統教學模式及部分學校封閉式教育的影響,導致寫作教學過于單一和枯燥,忽視了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僅限制了其自身的個性發展,同時也影響了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花木文化助力農村小學生寫作的有效方法與途徑
江蘇省沭陽縣是我國有名的花木之鄉,近年來每年都會舉辦全國性的花木節,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廟頭鎮被評為國家級生態鎮和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鄉鎮等。石榴是沭陽縣的縣花,象征著多子多福。據《博物志》記載: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國榴種經歸,故名安石榴。千百年來,石榴深受沭陽人民的喜愛。石榴在沭陽大地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清代小說家李汝珍所著的《鏡花緣》一書中即有“沭陽石榴甲天下”的記載。
1. 依托花木情境,提升寫作能力
情景教學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實景中的各個實物都是小學生學習寫作的藍本。因此,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時,應該充分利用本地的花木資源,培養小學生的鑒賞能力,從而強化小學生的寫作技能。真實的情境能激發農村小學生的寫作情感。廟頭中心小學將小學生置身于花木文化育人場域中,借助區域花木資源環境,豐富農村小學生寫作素材的獲得渠道,讓農村小學生主動了解花木文化知識,積極參與學校、社會組織的各種花木文化鑒賞活動,促進小學生自主寫作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依托花木情境,寫作水到渠成,具有一定的實踐和理論意義。
2. 加強對花木文化的了解,積累寫作素材
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對小學生花木文化的培養,讓小學生充分了解花木文化及其特點,進而熱愛花木文化。通過花木文化的學習能夠進一步加強小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促進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3. 引導學生觀察花木,擴展寫作空間
廟頭中心小學校內外的花木資源十分豐富,教師應該合理引導小學生觀察花木。觀察不應該局限在看,而是要做到“六官”齊放,也就是要小學生的眼、耳、鼻、口、手、腦皆動,不僅要看得清楚,更要看得明白、透徹。同時,還要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并拓展小學生的寫作空間。
五、構建花木文化助力寫作的教學體系
自2001年開始,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重視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的研究,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果。上海市的吳立崗和賈志敏等認為,小學作文“四步訓練”相對“三步訓練”來說是個進步。他們借鑒美術教學的經驗創造了一種適合三、四年級學生的作文教學形式——素描。江西省宜豐縣的中小學教研室曾經根據課題“利用微型日記提高農村小學生習作能力的研究”進行文本教學,以及從北京東路小學發布的結題報告《利用網絡資源提高農村小學生習作水平的實踐與研究》來看,有很大一部分教育學者將寫作能力的提高與生活實踐及隨堂練筆相結合進行研究,成果顯著,并逐步建立起利用花木文化提升農村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體系。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花木文化也在不斷發展,并受到更多的重視與關注。江蘇省沭陽縣廟頭中心小學全體教師應該加強對花木文化內涵的挖掘:因地制宜,巧借區域花木資源環境,豐富農村小學生寫作素材獲得的渠道,促進小學生自主寫作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巧用資源,充分利用學校的竹園、松園、榴園和桂園等花木環境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感染和熏陶小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使其獲得寫作靈感,提升綜合素養,進一步拓展鄉村學校特色;以學定教,探索出“花木文化”助力農村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與途徑,并提煉出切實可行的寫作教學流程,引領鄉村小學生成長為花木文化的傳承者,為其他學校提供可借鑒的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2020年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重點項目——花木文化助力農村小學生寫作的研究(XC—b/2020/16)。
參考文獻:
[1]張建明. 讓童年之花優雅綻放:“花木文化”課程助力兒童成長的路徑探索[J]. 江蘇教育,2019(18).
[2]韋有智. 基于花木文化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育人實踐[J]. 江蘇教育,2018(79).
[3]張建明. 走向關注過程的課程評價: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堯塘中心小學“花木課程”的構建實踐[J]. 江蘇教育,2018(74).
[4]陳國琴. 利用花木資源文化? 培養幼兒美術素養[J]. 教育教學論壇,2013(19).